醒遲長老

醒遲長老

醒遲長老,河南民權縣白雲寺清朝時期的一位高僧。據說醒遲長老便是歸隱出家的順治帝,CCTV《走遍中國》中《名剎帝影》講到一位叫醒遲的長老有一張穿袈裟坐龍椅的畫像、寺里有一些有龍圖案的琉璃瓦、和康熙皇帝御賜的一塊石碑,斷定其是歸隱於此的順治皇帝,極具信服力。

基本信息

生活背景

醒遲長老,生活在清朝康熙期間,其出生年月不詳,康熙49年圓寂,終年73歲。康熙49年即醒遲長老圓寂之年,康熙帝御賜其一塊石碑,碑文為“當堂常賞”四個大字,其在碑上的布置如同古代銅錢上一樣,上為“當”字,下為“堂”字,右為“常”字,左為“賞”字。

身份疑團

一、御賜石碑

當堂常賞 當堂常賞

康熙帝御賜其一塊石碑,碑文為“當堂常賞”四個大字:

1、“當堂常賞”四個字的上半部都是“尚”字,其意義應按“尊崇”之意理解。
2、尊崇什麼呢?這就要從四個字的下半部來看了。四個字若按“賞當堂常”的順序讀取,其下半部就是“貝田土巾”,這就正是“順治皇帝”四個字的字尾“貝口土巾”( “當”的下部雖為“田”,但可以只取其“口”,“皇”的字尾雖為“王”,但也可以只取其為“土”),可用以表示順治皇帝的“遺蹟”或“遺蹤”或“聖跡”。
3、“賞當堂常”四個字的下部正好就是“順治皇帝”四個字的字尾,這不應該是不可思議的巧合,而應該是有意為之的一個“文字遊戲”。
4、總起來四個字的意義就是“尊崇順治皇帝的聖跡”,這就應該是康熙帝將紀念其父皇順治帝的意思藏在了“賞當堂常”御碑之內,以解其不能不表又不能明表之難。

二、詭異畫像

醒遲的長老有一張穿袈裟坐龍椅的畫像:

疑點在龍椅上。一個普通的和尚為什麼要坐龍椅?而作為皇帝的象徵,龍的圖案在封建社會是禁止私刻私畫的。

三、白雲寺建築

白雲寺為什麼能有刻著龍紋的特殊琉璃瓦?除非是皇室或者是和皇室有關的場合,普通的寺院必然沒有這方面的特權,也在禁止的範圍之列。

四、諧音

醒遲,即行痴。

順治皇帝曾有法名,叫“行痴”。“行痴”和“醒遲”讀音相近,這僅僅只是巧合?

專家說法

白雲寺 白雲寺

一座寺廟怎么會吸引這么多大人物的注意呢?雖然這一切也僅僅只是推測,並不是確鑿的證據,但也很耐人尋味。民權縣的學者認為,順治皇帝出家的事情是清朝的大忌,不可能記載於正史。這也使得這樁三百多年歷史疑案依然沒有解開。但如果要說順治皇帝是不是出家了,白雲寺的事情也許更有說服力。

歷史疑團

順治皇帝的死亡,在整箇中國歷史都是一個巨大的疑團。

猜測

關於順治帝的出家問題,向來傳說頗多,順治之死至少有四種說法:一是因董鄂妃病死悲痛過度出家五台山;二是死於天花;三是征戰廈門被鄭成功炮擊而死;四是說這他出家去五台山後被他的兒子康熙皇帝派人殺掉了。

除此之外,又流傳著第五種順治之死的新版本,就是CCTV《走遍中國》的一期節目,說在河南民權縣的白雲寺發現了順治皇帝可能在這裡出家的跡象。

出家偈

順治皇帝贊僧詩(出家偈)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這回,未曾生成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閒誰得知,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堤,個個都是真羅漢,披搭如來三等衣。 
金烏玉兔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藏豁然開,直饒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畢竟該。

央視觀點

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業,黃卷青燈。清世祖順治帝的一生就是如此充滿了傳奇色彩。作為大清入主中原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六歲即位,勤政好學,可是,就在他的大清帝國日益昌隆,國運走向全面鼎盛之際,他卻突然駕崩,年僅二十四歲。因為正史中對於順治之死的描述極為簡略,幾百年來對順治最終去向的猜測眾說紛紜,其中尤以出家為僧之說最盛。通過實地考證河南省民權縣白雲禪寺出土的文物,以白雲寺的歷史興衰為大背景,揭示順治出家歸隱白雲禪寺的可信性。

評價

順治皇帝的死亡一直以來都是歷史上飽受爭議的疑團,央視《走遍中國》所帶來的醒遲長老很有可能便是出家隱世的順治帝的最新論據,讓我們對這段歷史疑團開始重新認識。其實,無論醒遲長老是不是順治皇帝,考古論證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相信不久的將來,考古發現能為我們揭開一段又一段塵封的歷史疑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