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唐 白居易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我那裡有一個酒籌,是朋友新制,送給我的。” 巴金 《憶·家庭的環境》:“酒令有好幾種,大哥房裡就藏得有幾付酒籌。”文化
酒令是酒與遊戲的結合物。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投壺遊戲,秦漢之間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種酒令。但是遊戲的發展成了一種帶有強制性與結束性的遊戲後,就成了既輕鬆又嚴肅的—種文化現象了。西漢時呂后曾大宴群臣,命劉章為監酒令、劉章請監軍令行酒令,席間,呂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劉章揮劍斬首,為喝酒遊戲而戲掉了腦袋這也許就是戲中之戲了。此即為“酒令如軍令”的由來。唐宋是中國古代最會玩的朝代,酒令當然也豐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籌插紅螺碗,觥飛白玉卮”之詠。酒令在明清兩代更步上層樓,發展到了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清代俞敦培將酒令分為四類:占令、雅令,通令、籌令、籌令是酒令中的重頭戲。籌令,顧名思義,行酒令必用籌子,籌子是此類酒令的顯著特徵。說起籌令先要弄明白什麼是籌。籌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沒有計算器,一般用竹木削製成籌來進行運算、善計者可以不依賴算具求得結果,因此籌引申為籌謀、籌劃。《漢書.高帝記》記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現在把軍事指揮將在室內制訂作戰計畫,即稱為運籌帷幄。其中的籌,義為籌劃、籌略、籌謀之義。從唐代開始,籌子在飲酒中就有了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記數、白居易詩“醉折花枝作酒籌”中的”酒籌”即為此類、這種意義下的籌在後代酒令遊戲中仍可見到,作用是以籌計數,後再按所得的籌的數量行酒。
另一種就比較複雜了,人不滿足於籌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變化成了一種行令的工具。籌的製法也複雜化,在用銀、象牙、獸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籌子上刻寫各種令約和酒約。行令時合席按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中規定的令約、酒約行令飲酒。據考,唐代的《論語》酒籌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種籌令。
籌令的包容量很大,長短不拘。大型籌令動輒有八十籌,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籌令因有這樣的特點,才有能力從長篇巨作的戲劇《西廂記》及《水滸傳》、《聊齋志異》、《紅樓夢》等小說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經》的六十四卦等具豐富內涵的文化現象。
酒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不能構想,在高節奏運轉的現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幾個年輕人慢騰騰地坐麥當勞玩什麼《紅樓夢》酒籌。但是酒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它仍然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一份寶貴財產,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外,在某種特定的適當場合也會有一定的文明作用。比如,無論如何、總比什麼“感情深,一口悶”式的蠻喝,“哥倆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為“附庸風雅”總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風雅”本來也就不是個貶義詞。
酒籌文化是中國飲食合餐制的產物,它的本質是農業文化。酒宴中的酒籌令有著很大的文化含量,參加者自古今名著、詩詞歌賦,至天文地理、 民俗俚語都要胸中有數才能現場發揮得好而不被罰酒。人們在歡宴中也鍛鍊了才思敏捷和競爭精神;既活躍了飲食的氛圍又增添了審美情趣。
詩文欣賞
【宋】王易簡宮煙曉散春如霧,參差護睛窗戶。柳色初分,餼香未冷,正是清明百五。臨流笑語。映十二欄乾,翠顰紅妒。短帽輕鞍,倦遊曾遍斷橋路。東風為誰媚嫵?歲華頻感慨,雙鬢何許!前度劉郎,三生杜牧,贏得征衫塵土。心期暗數。總寂寞當年,酒籌花譜。付與春愁,小樓今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