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時期
鄭棨(qi讀三聲)唐僖宗乾符年間(公元861年—874年)時任廬州刺史。他在黃巢起義軍進攻淮南時,寫了一道虛張聲勢的檄文,請黃巢不要侵犯他的州境。黃巢接到檄文覺得很好笑,但還是答應了他的請求,沒有對廬州用兵。後來的起義軍因為黃巢放過了他,也沒有攻打廬州,所以廬州才得以保全。為此唐僖宗特意獎賞了鄭棨,沒多久便把他調回長安,任命為右散騎常侍。但鄭棨卻在撰寫的檔案中條摘失政,常常出笑話,被同僚嘲笑,唐僖宗只好把他降為國子監祭酒。
到唐昭宗時,因為鄭棨的一些感嘆統治階級衰微,百姓生活困苦的詩作流入宮中,唐昭宗以為鄭棨不滿自己的官職,就打算任命鄭棨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意思是讓他擔當宰相。鄭棨自知並沒有將相之才,便裝起病來,最後唐昭宗無奈,只好同意他辭去相位,擔任太子的老師。
鄭棨雖然缺少政治才能,但很擅長寫詩。因為他寫詩多用駢句,使詩句為落調,世人都稱他為“鄭五歇後體”。
《題老僧》
日照四山雪,老僧門未開。
凍瓶粘柱礎,宿火限爐灰。
童子病歸去,鹿麋寒入來。
這首詩用十分精煉的語言,描摹和渲染了嚴冬深山古寺的寂寥及老僧的困苦生活。
在唐朝末年的鄭棨,注定不會有盛唐時期詩人的飄逸,奔放。無論是將帥之才還是治國方略,他都不精通,但是就詩作來說,他算是晚唐很有自己風格的詩人。鄭棨除了是個很稱職的詩人外,還很有自知之明,並不貪圖高官爵位,為人是很正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