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方楊 全國青年民間工藝大師,浙江省民間藝術家,2006年度中國收藏家喜愛的木雕藝術大師,浙江根雕新星,浙江省根藝美術家,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溫州市十佳青年民間藝術家,溫州市傑出青年工藝美術家,樂清市第四輪優秀青年專業人才,樂清市十佳青年雕刻家;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根藝美術學會會員,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會員,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溫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樂清市專業技術人才聯誼會會員,樂清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樂清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等。 1972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州樂清市象陽鎮(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一個民間美術世家。父親鄭勝存先生是民間雕塑名家,精於黃楊木雕、龍檔雕刻、雕花板、佛像雕塑;他技高藝精,培養藝徒眾多。鄭方楊在家庭藝術氛圍的薰陶下,自幼喜愛雕刻藝術,16歲隨父親學藝,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廣閱有關中外雕塑藝術的書籍畫冊及有關資料,從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自身的鑑賞和創作水平。他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技藝進展很快,一段段沒有生氣的木頭在他神奇的雕刻刀下,成為一件件栩栩如生、魅力無窮的藝術品。鄭方楊從事樂清黃楊木雕、根藝的創作和研究已有21年,推陳出新設計創作了上千件作品和雕刻樣品。在他的工作室和陳列室擺滿了一件件大大小小造型生動、千姿百態的木雕作品及半成品。鄭方楊採用黃楊、檀香、香樟、花梨木等各種珍貴木材進行雕作,從傳統人物造型到祥禽瑞獸,應有盡有。 近年來,他的黃楊木雕、根雕作品頻頻在全國、省級展賽中得大獎,聲名遠揚,為家鄉民間工藝美術爭得了榮譽。 其中《好年頭》在2006年度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和精英評選活動中評為金獎;《一路春風》獲“金博士杯”全國青年民間工藝品製作大賽金獎,2009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木蘭從軍》獲2008年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金獎;《濟公》獲中國第11屆根藝石藝精品展“劉開渠根藝獎”金獎;《立馬當陽》在“中環·第二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活動中獲金獎。《還我河山》在第七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中藝杯”優秀作品評比中獲金獎。 《林則徐》在第八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中藝杯”優秀作品評比中獲金獎。鄭方楊1995年至今連續四屆榮獲“溫州市民間藝術百花獎”。《好年頭》被國家郵政局選用上了 2005年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2008年應邀 赴以色列耶路撒冷參加“第33屆國際藝術和手工藝博覽會會”。 作品、傳略編入《美術大鑒》、《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中華當代藝術家·大觀》等五十多部書籍畫冊。CCTV、《浙江日報》、《浙江工人日報》、《美術報》等新聞媒體多次對其藝術創作活動進行報導。
鄭方楊主要獲獎作品:
1994年,《五子戲彌勒》’94首屆浙江省鄉鎮企業優秀工藝品展評會三等獎。
1994年,《鬥蟋蟀》’94青島首屆中國雕刻藝術(節)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1994年,《皆大歡喜》在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上榮獲“美術類三級作品”認定證書。
1994年,《達摩面壁》在中華當代藝術家作品大賽中獲精品獎。
1994年,《鍾馗》獲’94浙江省根雕人物精品大展優秀獎。
1995年,《達摩面壁》獲浙江省根藝美術展覽“開拓獎”。
1996年,《張飛》獲浙江省第二屆鄉鎮工藝美術精品展評會二等獎。
1996年,《畫龍點睛》獲浙江省根藝美術展覽根雕新星金獎。
1997年,《大江東去》獲中國第六屆根藝美術作品展覽“劉開渠根藝獎”銀牌獎。
1998年,《大江東去》評為溫州市1997年度優秀文藝作品。
1999年,《哪吒鬧海》獲’99浙江根藝作品大展銀獎;且入選參加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浙江省群星視覺藝術展。
1999年,《好年頭》獲’99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金獎。
2000年,《好年頭》獲21世紀浙江民間藝術走向研討會暨象陽鎮首屆民間藝術精品展特等獎。
2001年,《濟公①》獲浙江省根藝美術學會十五周年慶典暨精品大展金獎。
2001年,《一路春風一路歌》獲溫州工藝美術世紀回顧展銀星獎。
2001年,《一路春風一路歌》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獎。
2001年,《好年頭》獲浙江省文化廳主辦的首屆浙江省民間工藝優秀作品展銅獎。
2002年,《濟公②》獲首屆浙江省大申神工杯雕刻型根藝大獎展銅獎。
2002年,《好年頭》在浙江省經濟貿易委員會首屆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評審中,獲優秀作品獎。
2003年,《海風》獲浙江省根藝美術精品展覽金獎。
2003年,《李時珍》獲第3屆(2003·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覽銀獎。
2004年,《一路春風》獲“金博士杯”全國青年民間工藝品製作大賽金獎。
2004年,《海風》被評為第二屆浙江省工藝美術優秀作品。
2004年,《好年頭》獲溫州市工藝美術第二屆白鹿杯優秀獎。
2004年,《好年頭》獲得樂清首屆工藝美術節“鄉土風情”雕刻大賽二等獎。
2004年,《懷素書蕉》在中國第九屆根石藝術博覽會中,被評為“劉開渠根藝獎”優秀獎。
2004年,《一代宗師蘇東坡》獲得首屆浙江根石藝術博覽會暨浙江馬金建築杯銀獎。
2004年,《好年頭》《豐收》參加2004年“溫州民間藝術精品展”。
2005年,《豐收》在浙江省民族民間藝術資源普查保護成果暨首屆浙江省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中榮獲天工優秀作品獎。
2005年,《好年頭》《樂》被入選“正順杯”樂清市青年工藝美術展。
2006年,《大展鴻圖》《千里雄風》入選參加 ’2006(中國杭州)國際休閒產業博覽會·民間藝人節優秀作品展演。
2006年,《萬象更新》在’2006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 ’2006“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作品獎。
2006年,《好年頭》在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和精英評選活動中,被評為金獎。
2006年,《林則徐》榮獲全省“參與禁毒鬥爭,構建和諧社會”書畫、美術比賽活動二等獎。
2006年,《萬象更新》榮獲首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銅獎。
2007年,《悟道》榮獲 ’2007浙派根藝美術精品展銀獎。
2007年,《濟公》在中國第11屆根藝石藝精品展中,被認定為精品“劉開渠根藝獎”金牌。
2007年,《逗豬》榮獲“第二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 優秀作品評比優秀獎。
2007年,《豐收》在2007年“一品徽韻·首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暨安徽省工藝美術精品評比銀獎。
2008年,《和諧》在第43屆全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會上獲得2008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
2008年,《木蘭從軍》榮獲“2008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大賽金獎。
2008年,《碩》榮獲“2008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大賽銅獎。
2008年,《悟》榮獲“第三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 優秀作品評比銅獎。
2008年,《大江東去》在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 ’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獎。
2008年,《立馬當陽》榮獲“中環·第二屆全國文化紀念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2008年,《大江東去》在中國(東陽)第三屆木雕竹編及其它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博覽會榮獲銅獎。
2009年,《還我河山》在第七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中藝杯”優秀作品評比中獲金獎。
2009年,《一路春風》獲2009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
2009年,《一路順風》獲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銅獎。
2009年,《好年頭》在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09“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優秀獎。
2009年,《好年頭》獲第四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
2010年,《林則徐》在第八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中藝杯”優秀作品評比中獲金獎。
鄭方楊木雕作品:
黃楊木雕作品《好年頭》,表現的是農村改革的新貌:一個胖墩墩的孩子,頭枕大南瓜,在一片大芭蕉葉上酣然入睡,他的身邊,是裝滿瓜果的大竹籃。顯然,他曾興致勃勃地幫大人摘果收瓜,以致在夢中仍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作品的逗趣之處還在於睡夢中的孩子,左腳盤擱在右腿上,似搔癢,如蹬足,憨態呼之欲出。作品構圖簡繁的對比,雕刻刀法粗細的對比,達到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
黃楊木雕《一路春風》,是在一段大型黃楊木上進行雕作,作品長98cm,高48cm,表現的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喜慶歡樂的生活場景:男女老少5個人,騎著4匹駱駝,分別撥琴、拍鼓、吹笛,在戈壁灘上邊彈邊唱,悠然前行。歡躍的樂曲盡抒喜悅的心情,悅耳的駝鈴平添祥和的氣氛,整個作品熱烈、向上。從技藝上看,技法嫻熟,張弛有度。人物的表情、服飾,駱駝的頭頸、腿部等,以自然的木質紋理顯示,精緻入微,光潔潤美,了無鑿痕;連體的底座則大刀闊斧,劈痕明露,有的地方還保留了樹皮,顯得粗獷豪放。細膩與粗放兼存,歡快與凝重並蓄,使作品顯得和諧、協調。細賞佳作,浮想聯翩,當年的不毛之地、窮鄉僻壤,如今處處涌動大開發大建設的熱潮,真是“鼓樂新歌動楊柳,春風頻度玉門關”,人民民眾怎不歡欣鼓舞!作品把西部地區人民對大開發、大發展前景的憧憬和期待,藝術地再現出來。這是一件在內容上反映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題材,在藝術上又精雕細琢。
黃楊木雕作品《木蘭從軍》真實地再現了木蘭從軍的傳說。騎著駿馬、一身戎裝、手握長槍、跋山涉水的木蘭絲毫沒有女性的柔弱,在精心構思和雕刻下,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英姿的戰士形象。
黃楊木雕《壽比南山》,形象地刻畫笑容可掬的老壽星與上方飛翔的仙鶴,構成一幅祥瑞、歡欣的立體畫圖。作品中老壽星的形體採用圓雕的手法,表現出圓潤與端祥的藝術效果。雕刻上方的仙鶴和人物連線之處,與老壽星手中樹根自然造型的龍拐杖、飄帶、祥雲等相互之間處理採用鏤雕的技法,呈玲瓏剔透的華麗之態,讓輕盈的仙鶴翱翔於壽星上方、飄逸的祥雲縈繞在飄帶四周,這雕鏤間顯現出的一靜一動,極富有律動感,在凝斂中渲染出翱翔於天宇的意境。
黃楊木雕《漁翁得利》則塑造了一個滿臉笑容的老漁翁,左手拄持著一根繞有細線的釣魚竿,伸出右手,注視著腳前的鷸蚌相爭鬥。在整體構圖中,以傳統圓雕手法來表現漁翁、鷸、蚌的各自形象;在漁翁、鷸、蚌之間的相互組合上運用鏤雕的技法,特別是老漁翁手中的釣魚竿上的細線雕刻,極為精細,好似在微風中搖曳飄蕩,展現了嫻熟的鏤雕技法。
作品《濟公》,巧妙地利用黃楊木原材料的自然形狀,作品中僅於頭部和手進行了精心的刻畫,其他均不作雕琢。作品以局部的雕鑿,使寄於原來黃楊木材料中朦朧的思維形象更加鮮活起來,通過對眼和嘴的細膩刻畫,特別是對神態進行了重點表現,眼角微微向上,眼帘似開非開,濟公形象脫穎而出。一襲破袈裟如天造地設,一個救萬民於苦難的活佛如同就在眼前。
作品《大江東去》的藝術表現手法與作品中詞人的豪放十分吻合,鬍鬚的線條老辣,很有滄桑感;蘇翁表情剛毅,目視前方,炯炯有神,仿佛正在吟唱那不朽的詩篇。作品中人物的臉部做了寫實的雕作,隨風飄動的衣袖為樹木自然形態,中間過渡的鬢須作大刀闊斧式的雕鑿,聯通上下,渾然一體,和諧統一。
作品《畫龍點睛》表現的是南朝梁國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龍而不點睛的傳說。在這件作品中,精雕細刻的頭部以下絕大部分是黃楊木自然粗重的豎式線條,作品的點睛之華是中間生動寫實的那隻拿筆的手,處理極為精緻細膩,蒼勁有力的手指精骨依稀可見,那心中的萬丈豪情似乎已從中一瀉而下,非常生動逼真,此一細節的刻畫使整件作品一氣貫通,牽活人物,頓生奇趣,形神兼備。
作品 《獻寶》生動地塑造了興高采烈的大肚彌勒單足站立在一個飽鼓鼓的大布袋上,左手持扇,右手托舉著個金元寶。臉部和身軀等都作了恰當的藝術誇張處理,突出了“笑”和“胖”等主要特徵,著重刻畫出喜逐顏開的神態,給人皆大歡喜的感覺,,深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