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鄧宏圖,1966年12月出生於江西高安。供職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1)中國制度變遷、經濟成長、社會轉型研究。
(2) 新政治經濟學與新經濟史的理論研究。
(3)中國晚清與日本明治維新的制度變遷分岔研究。
(4)晚清以來的中國工業化史(兼及人民公社史)研究。
(5)中國農業現代化和鄉村社會轉型中劉易斯轉折與庫茲涅茨轉折條件研究。
(6)中國農地產權、勞動力遷移與農村經濟社會組織的演變研究。
(7)契約理論(兼及企業理論(公司治理))研究。
(8) 馬克思、韋伯、涂爾幹以及格雷夫、諾思、阿西莫格魯、溫加斯特視角下東西方封建社會專制形態的比較經濟史研究。
(9)基於比較歷史制度視角下的合夥企業(晉商、中國南北商幫與歐洲中世紀商人聯盟的比較)研究。
主要貢獻
歷史上的官商:一個經濟學分析,《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2期。
地方政府、制度、技術外溢與企業集群的默示性知識---以轉軌期天津腳踏車企業集群的演化為例,《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制度變遷中土地產權的性質與契約選擇:一個有關合作經濟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6期。
約束條件下契約選擇和契約延續性條件分析-內蒙古塞飛亞集團有限公司和農戶持續簽約的經濟解釋,《管理世界》,2002年第12期。
制度變遷中的中國農地產權的性質:一個歷史分析視角,《南開經濟研究》,2007年第6期。
轉軌期中國制度變遷的演進論解釋:以中國的民營經濟的發展為例,《 中國社會科學》 2004 年第5期。
中國壽光市農業和農村社會轉型:一個基於個案調查的經濟史與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國農村觀察》,2012年第6期。
改革策略與公眾信念的一致性——一個“轉型原理”的基本闡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歷史邏輯起點的政治經濟學含義:1979年前後的中國制度變遷,《開放時代》,2010年第9期。
作為公共品的組織,《開放時代》,2009年第11期。
為什麼選擇了“準一體化”的基地契約,《 中國農村觀察》,2004年第3期。
轉型期農業合作社的現實與邏輯:得自山東壽光的經驗觀察,《中國農村經濟》,2014年第7期。
同質性農戶、異質性大戶、基層政府與合作社——經濟解釋與案例觀察,《中國經濟問題》,2014年第4期。
理論和實證之間:傳統社會私人交易治理機制演進的比較經濟史的考察—以格雷夫經濟史理論評析為中心,《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第6期。
近代日本勞動力市場形成的歷史制度分析—從女工登錄製度到等級工資制度,《開放時代》,2013年第5期;
馬克思"三論"與制度變遷——一個有關中國轉軌過程的理論分析框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
《制度變遷、轉型與中國經濟》(與安虎森共同編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3月版;
《組織與制度:基於歷史主義經濟學的邏輯解釋》,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理性、偏好、意識形態與社會演化:轉型期中國制度變遷的經濟史解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會議論文:
“內外衝擊、財政危機與意識形態認同:晚清社會轉型的政治經濟學”,2013年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2013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學,獲本年度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
“漫長而又艱難的中國工業革命:1949-1979---一個基於比較經濟史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經濟史學年會,河南大學,2014年10月。
獲獎記錄
曾獲第三十四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03)、國家社科基金(“歷史唯物主義經濟學分析方法的重建—主流經濟學的範式危機與範式轉換”, 04CJL002,2004)、天津社科重點基金(2005)、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農村公共品供給:困境與走出困境,06JA790056,2006)、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戰略研究”,11AZD005,2011)等資助。曾先後兩次主導設計國家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申報書並成功獲得資助,在上述兩個重大攻關項目中擔任子課題負責人。
分獲第十屆(2007年)、十三屆(2013年)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歷史上的官商:一個經濟史分析”,獲得《經濟學季刊》2003年度優秀論文提名獎; “內外衝擊、財政危機與意識形態認同:晚清社會轉型的政治經濟學”,獲2013年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中國壽光市農業和農村社會轉型:一個基於個案調查的經濟史與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國農村觀察》(2012年第6期)獲得《中國農村觀察》雜誌2014年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