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

鄂北

鄂北湖北北部的簡稱,主要有三市,襄陽市,十堰市,隨州市。總面積201.1124平方公里。總人口1063.8萬人。鄂北古稱“漢東之國”,以“古、奇、美、新”而著稱,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據史籍記載和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誕生在隨州烈山(厲山鎮),隨州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隨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編鐘(打擊樂器),被海內外譽為世界奇蹟。被稱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荊楚名勝大洪山,風光秀麗,景觀奇特,是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橫跨鄂豫兩省的桐柏山,成為中國南北界河淮河的發源地。

建制沿革

鄂北以襄陽為中心,十堰市,隨州市歷史上多由襄陽管轄。

春秋時期,襄陽為鄧、盧、鄀、羅、鄢、谷、厲、隨、唐等諸侯國之城,楚滅上述諸國設定縣、邑,秦漢以後又是三國文化的中心區域和歷朝歷代的重鎮。古襄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周朝:時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國,境內主要有鄧、谷、羅、隨、唐、厲、盧戎等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上述諸國設定縣、邑,見史載者有隨縣、鄧縣和鄀、酇、盧等邑,又於今襄陽城置北津戍。

秦朝:時為鄧、筑陽、山都、酇、隨、鄀、鄢、邔等縣地。

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以縣治位於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名,轄漢水以南、中廬縣以東、以北的地區。

東漢:漢武帝時屬荊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光武帝時恢復原名,仍屬荊州南郡。獻帝初平年間,荊州刺史劉表移州治於襄陽城內。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陽郡,郡治在襄陽城內。

三國:曹魏仍屬荊州襄陽郡。

晉朝:西晉、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劃出荊州的襄陽、南陽、順陽、新野、隨等五郡為僑置雍州的實土,州治在襄陽城內。南齊沿仍。梁朝時蕭祭以襄陽降西魏,西魏改稱襄州,置總管府。本縣屬襄州總管府襄陽郡。北周沿用。

隋朝:隋文帝時屬襄州。隋煬帝時屬襄陽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為州。貞觀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陽城內,本縣屬山南道襄州。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屬山南東道(治所仍在襄陽城內)襄州(天寶時改州為郡,乾元時復稱襄州)。

五代:屬山南道(實即山南東道)襄州。

宋朝:北宋時,屬京西南路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屬京西南路襄陽府。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省鄧城,入襄陽”,本縣轄境遂擴展到漢水以北,仍屬襄陽府。

元朝:二十九年(1292年),屬江北河南行中書省襄陽路。

明朝:洪武初年,屬湖廣行中書省襄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襄陽府。

1643年1月(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稱襄陽為襄京。

清朝: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2年,直屬湖北省政府。3年,屬湖北省襄陽道。16年廢道,縣直屬於省。17年,屬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5年,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黃龍一帶(縣內其它地方為國民黨統治)建立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蘇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屬桐柏行政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

地理位置

鄂北三市地理位置

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跨北緯31度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

十堰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經110°47′、北緯32°39′;屬廣義的秦嶺巴山,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堰城區1192平方公里,人口約54萬。現轄2區5縣1市,面積2.3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52萬。境內蒼山似海莽莽起伏,吞入雲霄氣勢恢弘;漢江東奔水橫貫,堵河北奔入漢江。東懷武當山,邊界接襄陽;南靠神農架,邊界接林區;西連巴山脈,邊界接陝渝;北系秦嶺脈,邊界接豫陝。境內襄渝鐵路運輸通往全國各地,209、316國道縱橫聯接東西南北,高速公路直達武漢、西安、寶雞,人來人往四面八方。在鄂豫陝渝接界區,十堰居中集匯輻射,南來北往東奔西走,交流周邊互相受益。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經110°45′-113°43′,北緯31°14′-32°37′,東鄰隨州市,南界荊門市、宜昌市,西連神農架林區、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陽市,邊境界線長1332.8公里。

鄂北地區歷史上是有名的“旱包子”,近年來更是連年發生特大幹旱。實施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可從根本上解決該地區乾旱缺水問題,對進一步促進鄂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我省乃至全國糧食安全,促進鄂北地區460多萬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程是我省自主投資的最大水利工程。2012年7月,省委、省政府決定舉全省之力推進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明確提出“兩年前期,三年建成”的目標任務,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前期工作快速開展。去年8月21日,項目規劃報告獲水利部和省政府批覆。今年5月,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審查。目前,國家發改委委託中咨公司對項目建議書進行評估,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基本完成,即將進入審查程式,環評、土地等15個專題報告編制全面展開。

目前,工程指揮部成立,項目法人也將組建運行,工程力爭年底開工。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

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清泉溝隧洞引水,途經襄陽市老河口、襄州、棗陽,隨州市隨縣、曾都、廣水,孝感市大悟縣。全長267公里,渠首設計流量38立方米每秒,總投資165億元,年引水7.7億立方米,主要用於鄂北城鎮生活和工農業用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