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司湖

上世紀80年代,其水域面積約30畝,由於周邊單位的填占,水域面積縮至約10.5畝。加之周邊生活和生產污水直接排湖,曾經清幽的都司湖變得一片腥臭。
據悉,此次整治將把都司湖扮靚成為生態式景觀湖泊小遊園,包括整治564米湖泊岸線,修建336米的截污管道,以及實施湖底清淤、湖面整治等施工。預計年內完工。
來源:《楚天金報》2006.4.25 朱安璋
武昌都司湖(兩湖書院)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
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兩湖書院”。
都司湖,在中國近代史中具有豐富的內涵,這裡曾發生過許多鮮為人知的重大歷史事件,最著名的當屬兩湖書院的創辦。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此開設“兩湖書院”,都司湖成為書院內湖。書院每年招收240名學生,湖南、湖北各100名,茶商子弟40名,開設經濟學、史學、興學、算學等。兩湖書院為當時全國少有的高水準學校,一代近代名流在此任教,如楊守敬、姚晉圻、汪康年、華衡芳、沈勇植等。1902年改為兩湖大學堂,1905年改為兩湖高等學堂,直到1912年停辦。創辦兩湖書院,本想為清王朝網路人才,結果卻蘊育了一批維新志士,如辛亥革命領袖黃興、自立軍領導人唐才常、戊戌變法“六君子”譚嗣同、楊銳、董圭、劉光弟等都是兩湖書院學生。
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中國腹部武裝革命勢力之大本營
1926年10月,北伐軍光復武漢,國民革命的浪潮從珠江流域席捲到長江流域。為迎接革命大發展,滿足政治、軍事人才的需要,國民黨中央先決定設政治訓練班,後改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政治科。校址定在位於武昌文昌門、平湖門之間的兩湖書院舊址。1927年1月19日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仍由蔣介石擔任校長(鄧演達代理校長)、汪精衛任黨代表(顧孟余代理黨代表)、張治中任教育長、周佛海任政治部主任;總政治教官惲代英(李達代理總政治教官),沈雁冰(茅盾)、許德珩、李富春、蔡暢、郭沫若、章伯鈞、項英、陳潭秋等為政治教官;蘭騰蛟任總軍事教官。1927年2月12日軍校正式開學,宋慶齡、孫科、吳玉章、董必武等出席開學典禮。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招收女生參加軍事政治訓練的軍校,趙一曼、曾憲植、張瑞華、黃杰、謝冰瑩、胡筠、黃靜汶等都是武漢分校6期學生;我軍高級將領羅瑞卿、陳伯鈞、郭天民、程子華、周文在、劉型、鄧萍、周維炯、段玉林、張赤男等都是武漢分校6期學生。
1926年,徐向前輾轉來到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準備參加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他先到武漢軍校(全稱“中央軍校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南湖學員兵團當指導員,後到分校一隊任少校隊長。
1936年出版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稱:“武漢分校規模之宏大不亞於黃埔本校,有男女學生及入伍生6000餘人,實為中國腹部武裝革命勢力之大本營”。
在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師生中,有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陳毅、徐向前,大將羅瑞卿、許光達,上將陳伯鈞,及程子華、劉型等都擔任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女兵危拱之、周月華、張瑞華(後為聶帥夫人)也在隨後的革命和建設中作出過貢獻。胡筠、黃杰(後為徐帥夫人)等返鄉的軍校學員,都成了各自家鄉起義活動的領導者。去蘇聯學習的李淑寧、王亦俠等,回國後參加了抗日運動。李淑寧就是後來在東北抗日聯軍任職,在白山黑水高舉抗日大旗的巾幗英雄趙一曼。六期學員宋綺雲後成為楊虎城的秘書,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政治教官沈雁冰、第六期學員臧克家後來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巨匠和著名詩人。
都司湖孕育醫學、音樂人才
1921年,獲得德國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的湖北荊門人陳雨蒼奏準北洋政府教育部,在武昌兩湖書院舊址創辦湖北醫學專門學校。1923年學校初具規模後改為湖北省立醫科大學,設醫學、藥學、中醫、護理四個專業,並設實習醫院。從此,都司湖又與醫學結下淵源。
1920年在兩湖書院舊址創辦武昌藝術專科學校。1949年成立中原大學文藝學院,1951年改名中南音樂專科學校,1958年換名為湖北藝術學院。1985年定名為武漢音樂學院。
都司湖整治得到周邊單位和居民的認可
2004年,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提出對都司湖進行整治的議、提案。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製藥廠、武漢音樂學院多次協商達成共識,按照1996年規劃局公布的湖泊界限恢復湖泊水面。周邊單位將拆除原填湖建築恢復湖面達8000餘平方米。都司湖整治涉及截污、岸線整治、湖底清淤,兩院承諾負責按規劃實施綠化和周邊環境整治。目前截污工程已開工,得到周邊單位和居民的認可,表示出極大的關心和支持。
整治後的都司湖將建成生態湖泊,還兩湖書院幽靜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市民提供緬懷在都司湖生活、學習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貢獻的先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