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米餃

郴州米餃

相傳當年秦始皇徵發50萬大軍戌守五嶺時所築的90里古繹道是〝中國最早的國道〞。已有一千多年的年的歷史,隨著驛道的開通,當時的軍事要塞逐漸成為了溝通南北交通要道。"通楚粵之要塞 扼湖廣之咽喉〞客商及文人騷客的往來,使得一路的客棧茶鋪興隆,就有了郴州米餃,極大的帶動了郴州的特色飲食。

產地介紹

郴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地帶,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特別適宜水稻的生長。郴州人民以大米為主原料的做成眾多的特色食品,如:米餃、蒸餃、米粉,米豆腐,糍粑,淘飯等等,而最特色就是米餃,並且發展出郴州米餃 與桂陽餃巴兩個派系,郴州米餃採用稻米磨成米漿進行蒸煮揉打成麵皮,取豬五花、前腿肉部位,使用桂皮等十幾種香料熬湯調餡,餃子蒸煮後晶瑩剔透,Q彈爽滑,肉嫩味香,讓人齒頰留香回味無窮!桂陽餃巴採用稻米磨成米漿炒熟制皮,取豬五花部位加上乾筍調餡,餃子蒸後麵皮鬆軟,餡料口脆濃香,這兩個派系的米餃各有特色,深得過往客商文人騷客及老百姓的喜愛。

現在郴州老城區的古街道:正一街,后街,就是當年通往古道的必經之路,也就是郴州的米餃的發源地!當年往來於驛道客商給正一街,后街的米餃鋪帶來了興旺的生意,使米餃鋪遍布老郴州城的“九街十八巷”形成了郴州特色的米餃飲食文化。

郴州的米餃經過了近千年的發展,歷經滄桑磨難,特別是近代1928年「極左路線」的“焦土戰略”造成 “郴州城內東、西街許多房屋被燒,整個城內的商店幾乎被洗劫一空”猶如1938年年長沙的“文夕大火” “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給郴州的的米餃鋪重創。1944年日寇飛機由西街轉北街在郴州投彈狂炸使郴州西街、北街及附近的米餃鋪受到了滅頂之災,幸好地處南面的正一街、后街的米餃鋪沒有遭到此災難而得以保存。

隨著後來公路、鐵路的的修通,古繹道失去了住日的作用。當年經歷眾多的磨難與變遷的正一街、后街早已見不到曾經的車水馬龍,客商雲集。眾多米餃鋪有的搬遷或改行,而延續下來的幾家米餃鋪卻已是遠近聞名的老字號!早晨及中午時間從排隊吃米餃的人影中可以看到當年那份繁華景象!許多在外漂泊的遊子們回到家鄉後都要去正一街,后街吃一碗正宗米餃,回味一下那些不能忘卻的故事,偶有從古老的犀牛井、海棠井挑水的老人背影中仿佛看到當年過往的客商踏著青石板路流動的身影……正是有了這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郴州的特色米餃將成為中國美食界的一朵奇葩!

而在郴州轄下的桂陽縣,也有極具特色的米餃,桂陽當地人稱之為餃巴。其與郴州市區的米餃相比,個大肉餡多,郴州米餃多以水煮,桂陽餃巴多為蒸,郴州米餃食用時多伴湯,桂陽餃巴食用時多不伴湯即食。桂陽餃巴尤以城郊鄉全義村所產的最為聞名。

生產製作

1、選米:精選優質晚稻米

2、浸泡:使用井水浸泡

3、磨漿:用石磨將泡好的米磨成米漿

4、蒸熟:將米漿裝進大鐵鍋,用大火蒸熟

5、和面:面蒸熟後揉半小時,使面光滑細膩

6、和餡:採用豬五花肉部位剁碎加上蔥花調成餡

7、成形:包成20克左右大小的餃子

食用指南

1、蒸:選用一口蒸鍋,加5厘米深的水,在蒸層上刷一層食用油,大火蒸10分鐘,即可醮上辣醬食用。

2、煮:在鐵鍋,加上豬油加熱,倒入二分之一冷水,煮熟後,倒入加了食鹽、胡椒、香油的碗即可食用。

3、煎:在鐵鍋,加上二分之一植物油,加熱冒青煙後,放入熟餃子,煎至金黃,

即可醮上辣醬食用。

飲食文化

郴州米餃口味鹹淡適中,肉香十足,加上麵皮Q彈爽滑,十分適合國人口味,無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對此美食讚不絕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