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珍[泉州陶瓷雕塑藝人]

郭玉珍(1938-) 小名李,福建永春蓬壺南幢人。陶瓷雕塑女藝人。助理工藝美術師。

簡介

民國27年農曆12月14日,郭玉珍出生於永春縣五里街一小商家庭。其祖輩世居蓬壺南幢務農。父郭光獻(1906—1977年),曾念過幾年私塾,初通文字,年輕時棄農從商,於五里街做小買賣。成家後,曾一度出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謀生。

人物生平

未幾歸國,於五里街先後經營糧鹽食雜店、豆腐加工店;並曾往來行銷於大陸、香港之間,販出德化、永春的麥芽糖、香菇、筍乾、海紙等山區土特產,帶回西洋參、虎標萬金油、人丹、八卦丹等藥材、洋貨。在五里街住居30年。1951年土地改革時,為保住老家一畝多祖業薄地與舊居,又棄商歸田,舉家返回南幢故里,廝守田園耕耘。

由於當時重男輕女,玉珍10歲才入永春華岩國小,中間還曾一段時間輟學,至1955年夏始畢業於南幢國小。次年8月,應德化瓷廠招工進瓷塑組習藝。她聰明勤學,手工精細,深得師傅、領導與同行好評。1958年冬被選送省工藝美術進修班進修半年,結業後留省參加於福州西湖省展覽館(今省博物館)國慶10周年展覽會工藝館籌備工作。1960年3月調省工藝美術實驗廠,從事瓷塑工藝,並涉獵木雕、竹雕。1964年1月申請調回德化瓷廠,仍於瓷塑車間參加坯體作業生產。1978年10月調德化縣瓷器上業研究所(1989年改稱泉州市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所),從事瓷塑創作設計。1990年9月退休。

郭玉珍一生從事陶瓷雕塑工藝30餘年,對待藝術虛心勤謹,肯於鑽研,有進取精神。雖因家務等種種困難,仍堅持實踐創作,在技藝上有一定造詣。1973年前後,德化瓷廠瓷塑生產曾一度處於低潮,少有訂貨,幾於半停產狀態。1974年,她與瓷塑名師陳其泰、王則堅及瓷塑女工邱玉雲、配方化驗技術人員馮揚洲等人,奉命到廈門瓷廠、廈門博物館,漳州瓷廠及廣東汕頭、楓溪、廣州、佛山、石灣,湖南長沙、醴陵、湘潭,江西景德鎮等地陶瓷雕塑廠家、瓷研所、博物館考察學習。

返廠後,他們吸收外地經驗,結合市場需求動向,創作設計出一大批適銷產品。通過這次參觀考察學習,給她很大啟發,豐富了內涵,使其技藝又獲得一次較大提高。在她一生藝術創作中,於省工藝美術實驗廠期間,1961年福建省舉行毛主席像創作觀摩大會,全省共推選16名選手集中於福州進行現場創作,郭玉珍為其中之一。她的作品毛主席胸像評列第8名。1962年創作的《鶯鶯聽琴》、《阿姨好》等仕女人物瓷塑及玩具類作品,投產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雷桂元考察福建工藝美術廠時深予嘉許。在德化瓷廠期間,1974年業餘創作設計40公分仿古《雙神獅》、《琵琶女》瓷塑,1975年投放市場,獲得客商青睞。

其《雙神獅》批量生產後長期盛銷不衰,直至1990年代初仍繼續生產應市。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在瓷研所期間,先後創作有龍柱建白檯燈,《畫中人》、《戲犬》、《對龍》、《枯木逢春》、《追魚》、《黛玉讀西廂》、《八仙觀音》、《立雲觀音》、《八仙舟》、《三老圍棋》、《佘太君》、《穆桂英掛帥》、《日本少女》(立姿)等瓷塑及仿古羊頭花瓶、雙龍燈座、龍頭煙壺、仙人掌花插等作品投放市場。1990年9月退休後,創作有《五子彌勒》、《媽祖》、《聖母》、《七福神》、《小天使》、《日本少女》(坐姿)瓷塑。

郭玉珍的作品,其龍柱建白檯燈獲晉江地區1980年度創新藝術瓷造型獎;《畫中人》與《戲犬》瓷塑,1980年分別榮獲福建省陶瓷產品新造型新裝飾優秀獎與表揚獎。1980年代中期創作的《絲綢之路》、《英娘》瓷塑,選送北京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品展覽會展出受好評,其照片收輯出版於《福建瓷塑》。1975年創作的《雙神獅》瓷塑,其照片被全國日用瓷情報站選用出版於《湖南陶瓷》雜誌1989年第一期封面。

1960年代至1970年代,郭玉珍先後多次被評為廠技術革新積極分子、勞動競賽積極分子、“五好”職工與縣工交系統先進生產者。1983年8月,她與周雅各、顏錦傑等13人同期被考核評定為“助理工藝美術師”。之後,她未再中請參加職稱考評。

郭玉珍將技藝傳予兒女,積極培養陶瓷藝術後繼人才。其次女王冬明,從小愛好美術,國中畢業後於1982年到廈門鼓浪嶼省工藝美術學校培訓學習二年,1984年應聘於德化縣工藝美術陶瓷廠設計室,從事裝飾繪畫與創作設計。1985年至1988年,先後二次到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陶瓷美術造型設計與陶瓷裝飾壁畫設計。1986年應邀參加東山縣華福大酒家大廳“祖國盼統一”100半方米巨型壁畫設計及製作受好評。1988年創作1.6米雲彩觀音的設計繪彩與14吋雙耳古龍檯燈,榮獲省陶瓷新產品創作設計二等獎。1989年10月,於縣青少年宮舉辦個人作品畫展受好評。1989年12月,經泉州市職稱職改領導組評定確認為“助理工藝美術師”任職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