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村鎮[山東省單縣郭村鎮]

郭村鎮[山東省單縣郭村鎮]

郭村鎮地處單縣城西南15公里,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橫穿全境,西接曹縣,北靠成武,南臨商丘,公路四通八達,是單縣西南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轄30個行政村,69000人,86000畝耕地。2014年7月21日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鎮。

歷史

郭村鎮因其鎮駐地郭村集而得名。明洪武六年(1373年)郭氏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初稱郭村。後司、馬、萬、唐諸姓陸續遷入,人口逐漸增多,村居擴大,至明末形成集市,遂稱郭村集。
清乾隆《單縣誌》載:清初在此設郭村保。民國仍為郭村保,1942年劃歸單西南辦事處,後先後屬臨河縣、單虞縣,復程縣,1949年單虞縣撤銷,郭村劃入單縣,1958年4月為郭村鄉。1959年1月改稱郭村公社。1984年改稱郭村鎮。2001年2月合併鄉鎮時將大李海鄉併入郭村鎮。

社會

咬定蘆筍不放鬆,特色經濟上水平。伴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蘆筍已成為該鎮主導產業,面積穩定在3萬畝,已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種植的格局。

郭村鎮[山東省單縣郭村鎮] 郭村鎮[山東省單縣郭村鎮]

該鎮個體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獲得長足發展。位於鎮區商業街東首105國道南側,占地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設計生產加工能力為100噸的宏大集團,已竣工投產。該廠的建成不僅徹底解決了廣大筍農銷售難的問題,而且必將迅速加快該鎮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

郭村鎮內交通、通訊、電力、文化、娛樂、服務等基礎設施齊全,程控電話貫通全鎮各村,行動電話覆蓋全鎮,鎮區內街道寬敞,四通八達,各種服務設施齊全,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自2001年以來,全鎮又修通長達136公里的村村通柏油路。

經濟

農業經濟

桑園 桑園

郭村鎮黨委、政府以“振興郭村,強鎮富民”為己任,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高效農業,形成了桐木加工、無公害蔬菜、食用菌和脫毒土豆等幾大支柱產業、桐木加工企業650家,桐木產品直銷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2億多元;以雙孢菇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積已達25萬平方米,年產值1000萬元;以“荷蘭7號”、“鄭五”、“大西洋”為主的脫毒土豆面積達2萬多畝,年產值5000多萬元,以辣椒生產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已形成萬畝基地年產值3000萬元,財政收入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0元,曾榮獲“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鄉鎮”、“山東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鎮”、“全省先進’六好’鄉鎮黨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農民體育先進鄉鎮”、“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等榮譽稱號。

郭村鎮是全國三大著名蘆筍生產基地之一。蘆筍學名石刁柏,屬百合科,天門冬屬,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其嫩莖為主,其幼莖鮮美芳香,纖維柔軟可口,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營養價值極高,富含人體所需的葉酸、核酸等各種胺基酸和礦物質,對防治癌症和心臟病有很好的療效,被列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稱,在國外有近2000年的栽培歷史。19世紀末引入我國,迅速發展起來。
郭村鎮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土層較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極適合蘆筍生長,早在我國引種之初就有種植,現已形成規模。今蘆筍種植面積達3萬畝,為我國主要蘆筍產區。由於土質含沙,生產的筍質好、肉嫩、色白、勻稱,香味濃郁。“山東筍”在國際上的聲譽即由此而得名。郭村鎮專門成立了蘆筍協會,培植優良品種,發展蘆筍生產。蘆筍平均畝產可達2500斤左右,年產鮮筍4000餘噸,已成為郭村鎮的主導產業。

加工業

郭村鎮皮毛加工業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據舊志記載,早在4000年前郭村一帶有人類居住之初,人們就將獵物的皮毛剝下縫製成衣物用以禦寒。後來便將動物皮毛收集起來,做成各種生活用具,主要有羊皮褥子、羊皮襖、兔毛耳烘等。1950年後,郭村鎮皮毛加工業主要是從外地採購服裝廠做皮衣剩下的皮毛碎料如獺兔皮毛、狐狸皮毛、水貂皮毛,拉回村中進行簡單加工,將剪出來的兔毛、羊毛等送到國內各毛紡廠,剩下的皮渣加工成雞飼料,碎皮毛做成毛球,並將整塊的皮毛加工成褥子、皮毛玩具和工藝品,變廢為寶。
現常年從事皮毛生產的經營戶遍布鎮政府周圍9個村莊,有800餘家農戶從事羊毛、兔毛加工和經營,加工人員達1.5萬人,在此基礎上,鎮政府引資興辦了雪山、華澳、翔達、永生、興旺、兔皇等七家羊毛、兔毛加工企業。年加工羊毛、兔毛6000噸,使皮毛加工成為郭村鎮的一大特色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