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郭寶峰,男,燕山大學教授,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
人物履歷
1977年9月至1981年7月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工藝與設備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並於1982年留校任鍛壓工藝與設備專業教師;1982年9月至1985年在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壓力加工學科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1985年任燕山大學機械系助教兩年後升為講師;1990年在燕山大學教務處教學質量管理科擔任副科長;1992被聘為燕山大學機械系副教授;2001年獲燕山大學材料加工學工學博士學位,在此期間於1998年被聘為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2001年至2006年擔任燕山大學科學技術處副處長;2007年起任燕山大學科技處處長;2010年1月起擔任燕山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2003年以來同時擔任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導。
許多人旅遊時都有買紀念品的習慣,郭老師也不例外,只不過他帶回來的是一本《論語》。他讀,然後推薦給兒子讀。誰能想到這竟是一位工科的博士生導師。在談及對於事業的看法時,郭老師隨口來了一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於是採訪就在儒音仁語中展開了。
從1981年畢業於東北重型機械學院並留校任教,到2005年的今天坐在辦公室里望著燕大的波瀾壯闊,從學生到博導,郭老師走過了一條表面平直而過程艱辛的道路。平直是指工作與學習伴隨著燕大的成長一路走來,艱辛也同樣伴隨著燕大的發展一路坎坷而又一路高歌。在這個意義上二者是合一的。但是對於困難,郭老師永遠是樂觀的。他說,面對困境,包括比較難的課題,個人的力量是極為有限的,幸運的是,在我困難的時候得到那么多前輩和朋友不遺餘力的幫助。郭老師始終認為,不論是完成的科研成果還是在研的科研項目,不論是獲得的獎勵還是發表的論文,都是團隊奮鬥的結晶,而他個人只不過在其中做了應做的那一部分本職工作而已。郭老師多次提到林秀安先生對事業的執著,高新教授的精益求精以及聶紹珉教授的嚴謹紮實,還有他念念不忘的那個團結而精英的科研團隊。是這一切帶給了郭老師在材料加工工程和精密成形技術 領域今天的成就。
“其實以前沒想過立足這個領域”。郭老師解釋說。作為恢復聯考後的第一屆考生,同時又在閉塞的內蒙農村長大的他對未來是很迷惘的,“當時只知道,考上大學就可以出去了”。結果,他真的考上了,也真的出去了。二十多年來“也不是沒有機會向更好的地方去”,郭老師說,因為他鍾情於兩樣東西,一個是這裡的人際環境,一個是教師這個職業。他說搞科研,踏實、安心是很重要的,遇到一個好的團隊和合作者是很難得的;同時,也由於父親和兩個哥哥都是教師,使得郭老師對教師這個職業懷有很高的敬意。他說他最喜歡的稱謂是老師,而不是處長或其他。“如果有一節課不努力備課,不努力講好,站在講台上就會心裡發慌,就會覺得對不起良心和學生家長”。他說,“同樣,我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郭老師提到去年他的一個碩士生,在辦公室討論論文時對他說,老師我想哭。郭老師說:“行,你哭吧,哭完咱們繼續討論。”他說,他是真心想讓自己的學生能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而不要被浮躁的社會風氣所左右。
郭老師手頭放著兩本雜誌―――《南風窗》和《讀者》。他說現在沒有時間讀大部分的書了,而《讀者》的人文關懷和《南風窗》的深刻先進對他很有幫助。他鼓勵工科學生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人是應當全面發展的”,他說。
當問及對現狀是否滿足時,郭老師說:“不光現狀,我從來都是滿足的,也包括過去”。所以,當記者問他有什麼業餘愛好時,他說:“陪家人。”的確,這也符合了他一貫的做人原則“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把每一個本職都做好是身兼數職的郭老師現在的和永遠的追求,而這其外又有父親、兒子、丈夫等多重身份,多份本職。永遠樂觀的郭老師翻閱著一本《論語》,翻開他舉重若輕的滿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