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姓名:郭培貴任教專業:歷史學-中國古代史
在職情況:在職
性別:男
所在院系: 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
所教課程:中國古代史
研究方向:明清史
個人簡介
郭培貴,山東省樂陵市人,1957年生,1977年考入內蒙古大學歷史系,1982年1月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2.1-1987.8包頭師範專科學校歷史系助教。
1987.8-1992.3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2.3-1997.11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7年,晉升教授。
1999年-2006年任河南師範大學校級重點學科--歷史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專門史和歷史文獻學碩士生導師。
1999年1月至2003年4月,任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任河南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明史學會理事、河南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理事等職;多次應聘為河南省高等教育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及歷史學科組成員。
2002年考入南開大學,師從我國著名明清史專家、中國明史學會原會長南炳文先生,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明清文化史方向博士學位;2005年6月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6年,調任遼寧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任歷史文化旅遊學院中國古代史和歷史文獻學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副秘書長。
2009年兼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2010-2016年兼任南開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生導師。
1993年,獲中國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頒發的首屆"全國高等師範院校教師獎",先後當選為河南省新鄉市政協委員和大連市沙口區人大代表。
2011年8月,調任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及中國古代史博、碩士點學科帶頭人;現任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科負責人,兼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科舉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多年來,為歷史專業本科生講授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為研究生講授中國古代文化史專題研究、明史文獻研究、明代政治史研究等課程。對明代政治制度尤其是選舉制度及其相關文獻有較為深入和獨到的研究,1991年以來,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相關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12部。其中,獨著《明史選舉志箋正》(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被中國明史學界稱為"二十世紀考釋《明史》的最為重要的寶貴成果"之一。獨著《明史選舉志考論》(中華書局2006)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中國明史學會名譽會長張顯清先生評價為"十年磨一劍"的力作、"出色地完成了前人尚未解決的任務";《光明日報》2007年2月3日和4月7日"讀書"欄目先後為該書發表書評,充分肯定其為推進明代選舉制度研究的深入所做出的貢獻;獨著《明代科舉史事編年考證》(科學出版社2008)一書是國內外學術界第一部以編年形式考證明代科舉基本制度和史實的學術著作,獲"華夏英才基金"第八批學術著作出版資助;獨著《明代學校科舉與選官制度研究》(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則是作者自上世紀末和新世紀初二十多年間在該領域研究中取得若干重要成果的集結;獨著《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的組成部分,首次對明代科舉五級考試體系做了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2016年10月獲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主要學術成果
一、代表性學術論文:
1、《關於明中葉徭役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年第3期。2、《試從晉唐間的社會習俗簡析武則天秉政稱帝的歷史條件》,《陰山學刊》,1986年第1期。
3、《明代府州縣學教官選任來源的變化及其原因和影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4、《朱元璋的興學重教及其歷史地位》,《河南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1期。
5、《朱元璋的教師觀》,《河南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
6、《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響》,《明史研究》第4輯,黃山書社,1994年。
7、《論明代監生的"淹滯"及其原因和影響》,《北方論從》,1996年第3期。
8、《論明代提學制度的發展》,《文獻》,1997年第4期。
9、《〈明史•選舉志〉標點正誤一則》,《史學月刊》,1997年第3期。
10、《〈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糾誤一則》,《史學月刊》,1997年第1期。
11、《〈明代外國官生在華留學及科考〉質疑》,《歷史研究》199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1997年第6期全文轉載。
12、《〈明史•選舉志〉榷補一則》,《文史》,第45輯,1997年。
13、《〈明史•選舉志〉標點商榷》,《文史》,第51輯,2000年。
14、《〈明史•選舉志〉記時考誤》,《文史》,第53輯,2000年。
15、《明代府州縣學教官考核制度述評》,《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東北師大出版社1999年。
16、《建文帝有實錄嗎》,《殷都學刊》,2000年第4期。
17、《朱元璋的天人觀及對其施政的影響》,龍西斌等主編《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8、《〈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卷〉若干辭條商榷》,《學術界》,2001年第5期。
19、《〈明史•職官志四〉兵備道補正》,《文史》,第68輯,2004年。
20、《論明代科舉制的發展及其消極影響》,[韓]《啟明史學》,第14輯,2004年。
21、《明代文官蔭敘制度考論》,《歷史研究》,2005年第2期。
22、《〈明史•選舉志〉編纂考述》,《史學月刊》,2005年第4期。
23、《明代殿試榜數與進士數考辨》,《明清論叢》第七輯,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24、《〈明史•選舉志〉編纂考述》,《史學月刊》,2005年第4期。
25、《二十世紀以來明代科舉研究述評》,《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7年第12期、《教育學》2008年第1期全文轉載。
26、《明代各科庶吉士數量、姓名、甲第、地理分布及其特點考述》,《文史》,2007年第1期。
27、《明代科舉各級考試的規模及其錄取率》,《史學月刊》,2006年第12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7年第3期全文轉載
28、《明代科舉的發展特徵與啟示》,《清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3期"篇目輯覽"收入。
29、《〈明史•七卿年表〉人名考誤》,《文史》,2008年第2期。
30、《明朝的歷史特點及其滅亡原因》,《光明日報》,2008年1月20日史學版。
31、《明朝華籍交人進士略考》,《文史》,2009年第4期。
32、《明代科舉的堅實基礎--官學教育的發展特點及其經驗教訓》,《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
33、《關於明代科舉研究中幾個流行觀點的商榷》,《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34、《明代遼東進士考述》,《故宮學刊》,第五輯,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35、《〈明史•禮志〉人名考誤五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2期。
36、《〈明史•禮志〉記時考誤》,《清華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37、《〈明史•禮志〉史實考誤》,《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8年第4期。
38、《明代科舉制度研究的一部力作--評〈明代科舉制度考論〉》,《遼寧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39、《明代科舉研究的一部新作--〈明代科舉文獻研究〉》,《東嶽論叢》,2008年第6期。
40、《評張顯清、林金樹主編〈明代政治史〉》,《中國史研究動態》,2004年第10期。
41、《明代科舉研究中幾問題的辨證》,《第十三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遼寧師大出版社2009年。
42、《一部重要的明代科舉文獻-〈類姓登科考〉》,《文化學刊》,2007年第3期。
43、《〈國朝典匯〉輯成年代考》,《圖書館雜誌》,2003年第10期。
44、《論明代中後期銓選的獨重進士》,《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45、《明代的歷史特點及其經驗教訓》,《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06年第1期全文轉載。
46、《明代〈遼東志〉與〈全遼志〉及其研究》,《文化學刊》,2009年第5期。
47、《明代的樂舞生》,《故宮學刊》,第四輯,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48、《明代東莞地區的科舉群體及其歷史貢獻》,《暨南學報》,2008年第6期,第116-125頁。
49、《明代鄉試錄取額數的變化及舉人總數考述》,《東嶽論叢》,2010年第1期。
50、《明史•職官志一》考誤十一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年第2期,第36-39頁
51、《明代廣西進士人數及其地理分布考述》(第1作者),《教育與考試》,2010年第4期,第25-30頁。
52、《張廷玉〈明史•職官志〉考誤》,《明清論叢》,第10輯,2010年8月,第321-336頁。
53、《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的發展特點與啟示》,《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54、《明代遼東進士的歷史貢獻》,《社會科學輯刊》,2011年第1期。
55、《明代庶吉士群體構成及其特點》,《歷史研究》,2011年第6期,第118-133頁;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12年第4期全文轉載。
56、《明代軍籍進士總數及其時空分布特點與成因考述》,《中國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
57、《明代一甲進士群體戶類與地域分布考述》,《東嶽論叢》,2012年第6期。
58、《明代解元考中進士的比例、年齡與空間分布》,《清華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59、《論明代科舉中的座主門生關係及其對政治的影響》,《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175-190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5期摘登3000餘字,人大複印資料《明清史》2013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線上》全文轉載。
60、《論福建科舉在明代的領先地位及其成因》(第1作者,第2作者蔡惠茹),《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61、《明代山東解元的空間分布與社會流動》,《東嶽論叢》,2015年第3期;《光明日報》2015年6月3日14版、《中國社會科學網》摘登。
62、《明代的庶吉士教習官》(第1作者,第2作者劉明鑫),《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
63、《明代進士家族相關問題考論》,《求是學刊》,2015年第6期。
64、《〈明實錄〉載會試錄取數和殿試賜進士數考誤》,《文史》,2016年第1期。
65、、《明代科舉的海上明珠——金門島》,《福建日報》2017年3月14日“理論周刊•文史版”;《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網》、《中國文明網•福建》3月14日、《金門日報》3月23日全文轉載。
66、《明代科舉功名群體的歷史作用》,《光明日報》2017年06月21日理論版。
二、代表性學術專著:
1、獨著《中國科舉制度通史•明代卷》(75.2萬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2、獨著《明代學校科舉與選官制度研究》(59.5萬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年
3、獨著《明史選舉志考論》(48萬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2月版。
4、獨著《明代科舉史事編年考證》,(32萬字)獲華夏英才基金第八批學術著作出版資助,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5、獨著《明史選舉志箋正》(17萬字),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6、主編《官德》,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3年。
三、代表性獎項:
1、博士學位論文《〈明史•選舉志〉與明代選舉制度考論》,獲2008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2、《明代文官蔭敘制度考論》,獲河南省2005年度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3、《明史選舉志考論》,獲遼寧省2005-200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
4、《明代庶吉士群體構成及其特點》,獲福建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獎三等獎,2013年。
5、《論明代科舉中的座主門生關係及其對政治的影響》,獲福建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6年。
四、主要項目:
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科舉與社會和諧研究--以明代為例",批准號:07JA770006,已結項。
2、主持全國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明代科舉群體與政治及社會變遷研究》,批准號:200913,已結項。
3、主持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遼寧明清時期文化教育發展與社會和諧研究,批准號:L07BZS006,已結項。
4、參加國家出版署、教育部重大項目--中華書局點校本《明史》修訂工程,負責其中《選舉志》、《職官志》的校勘,已完稿。
5、主持《明代進士群體與政治及社會變遷研究》,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准號:11BZS030,結項優秀。
五、主要學術交流活動:
1、應邀出席由中國明史學會主辦的第五——十三次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分別提交題為《明代教官的卑下及其原因和影響》、1、應邀出席由中國明史學會主辦的第五--十三次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分別提交題為《明代教官的卑下及其原因和影響》、《論明的監生的淹滯及其影響》、《明代教官的考核制度述論》、《論明代監生的淹滯》、《朱元璋的天人觀及對其施政的影響》、《論明代文官蔭敘制度的發展》、《明代官學教育的發展特點》、《明代遼東進士考述》的學術論文,並在第十二次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做題為《明代科舉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辨正》的大會發言。
2、2005年8月,在河南師範大學主辦"中韓文化交流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中外代表120餘人,其中,來自韓國漢城大學、高麗大學、成均館大學、大邱社會研究所等二十五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代表50餘人。
3、2004年11月,應韓國嶺南大學校邀請,在其文科大學歷史系做《明代科舉制度的發展及其影響》學術演講。2005年11月,應韓國嶺南大學校中國研究中心的邀請,出席"中國學的研究動態與展望國際學術討論會",做題為《明代選舉制度的研究動態與展望》的大會發言。
4、2007年10月,應台灣明代史學會的邀請,出席分別在台灣東吳大學和國立暨南大學舉辦的"全球下明史研究新視野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會上發表了《明代的舉人數和進士的平均中式年齡》的學術演講。
5、2008年8月,應邀出席由暨南大學和東莞市政協舉辦的"明清珠江三角洲(東莞)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題為《明代東莞地區的科舉群體及其歷史貢獻》的學術論文,2008年8月20日《東莞日報•東莞新聞•時政版》(A04)等報刊媒體紛紛予以摘登和報導。
6、2007年應邀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黑龍江大學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三屆科舉制與"科舉學"研討會,做了《二十世紀以來明代科舉研究述評》的大會發言。
7、2008年10月,應邀出席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第四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並做《關於明代科舉幾個問題的辨正》的大會發言。
8、2009年9月,應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邀請,出席"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110周年暨中國古代社會高層論壇",在會上做了題為《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的發展特點與啟示》的發言。
9、2010年3月,應邀參加第六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做了題為《論明代遼東進士的歷史貢獻》的大會發言。
10、2010年12月,應邀出席了在寧波召開的"科舉與明代科舉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會上做了題為《明代進士群體社會流動再考察》的學術發言。
11、2011年5月,應邀參加在台灣清華大學召開的"第七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東亞的書院與科舉",並做了題為《明代軍籍進士總數及其時空分布特點與成因考述》的大會發言。
12、2011年9月,應邀參加"第八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討論會",並做了題為《明代解元群體的構成特點考略》的大會發言。
13、2012年6月,應邀參加由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明史研究室和南開大學歷史所明史研究室主辦的"明代國家與社會學術討論會",並做了題為《明代進士群體地理與代數分布及其特點》的大會發言。
參考資料
郭培貴教授的教學評價:http://www.pinglaoshi.com/teacherId3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