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長沙市原下轄區(已撤銷)]

郊區[長沙市原下轄區(已撤銷)]

長沙市原市轄區。1950年設立,1996年全市行政區劃調整中撤銷,行政體制由新成立的雨花區繼承。面積318.51平方千米,人口30.8萬。轄1個鎮、9個鄉、4個農場、4個漁場、1個園藝場、1個養鹿場,共20個鄉鎮級政區,區政府駐萬家麗路與香樟路東南。年均氣溫16.8~17.3℃,年降水量1677.4毫米。東通八一東路,南通韶山路、107國道,西通麓山路、長寧公路,北通瀏陽河路、洪青公路。名勝古蹟有馬王堆漢墓、北津城古蹟,陡壁山象鼻嘴,湘西縣故城遺址土城頭,北宋常豐縣古城遺蹟等。革命紀念地有新民學會舊址。

建制沿革

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文藝、金盆、會春、嶽麓8個區。

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文藝、金盆、嶽麓、會春四區。6月10日,撤銷郊區辦事處,成立郊區工作委員會,統一警管區和行政區域管區事務。文藝區轄新合、灘頭坪、桂花樹、蓉園4個鄉和韭菜園、新都、壽康里、衡湘里4個居委會;金盆區轄農改、沙湖、五福、新開、雨花5個鄉和南大十字路、裕南街2個居委會;嶽麓區轄靳順、金順、岳北、岳雲、岳文、雲麓6個鄉和溁灣市、水陸洲2個居委會;會春區轄復興、福安、永安3個鄉和文昌閣、彭家井、留芳嶺3個居委會。

郊區[長沙市原下轄區] 郊區[長沙市原下轄區]

1951年5月,從長沙縣轄劃入五鄉,分別建立蓮湖、自然、新農(劃歸金盆區)、東屯渡、藕塘、新化(劃歸文藝區)、澇湖、朝鎮(劃歸會春區)、岳華(劃歸嶽麓區)9個鄉,郊區調整為4區27鄉。

1953年3月,郊區劃調整為4區22鄉6個街道辦事處。文藝區轄灘頭坪、桂花樹、新化、新合、藕塘5鄉和東大路街道;金盆區轄沙湖、雨花、自然、新開、新農、蓮湖6鄉和麻園灣街道;嶽麓區轄靳順、金順、雲麓、岳文、岳華、岳北、岳雲7鄉和溁灣鎮街道;會春區轄福安、澇湖、朝鎮、洪西4鄉和文昌閣、絲茅沖、伍家嶺3個街道。8月,文藝區撤銷東大路街道,居民劃歸城東區管轄,恢復蓉園鄉建制;金盆區麻園灣街道劃歸城南區,恢復農改鄉建置 ;會春區文昌閣街道和伍家嶺、絲茅沖2個街道的居民區劃歸城北區,農民區改建為永福鄉;嶽麓區溁灣鎮街道辦事處改建為鎮政府,郊區調整為25鄉1鎮。

1956年5月,撤銷市郊的文藝、金盆、嶽麓、會春4個區(公所),將其轄鄉並為7鄉(文藝、金盆、雨花、岳南、岳北、會春、洪山)1鎮(溁灣鎮),另設長沙農場。

1957年,析出洪山鄉太陽升高級農業社,成立長沙市國營綜合農場。

1958年9月,農村執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撤銷鄉鎮,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公社(駐祗園庵,轄原文藝鄉、會春鄉、洪山鄉)、東風公社(駐雨花亭,轄原雨花鄉、金盆鄉)、嶽麓公社(駐牌樓口,轄原岳南鄉、岳北鄉),保留市國營綜合農場。

1959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撤銷長沙市郊區,轄區的黃土嶺、新開鋪劃歸南區;其餘轄區併入長沙縣。

1960年1月26日,東風、萬年紅、嶽麓公社從長沙縣劃出。東風公社改名為雨花亭公社,歸南區領導,萬年紅公社分為五里牌和伍黑路兩公社,分別為東區和北區領導。3月31日,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設立嶽麓區,以嶽麓公社的行政區域為嶽麓區的行政區域。

1962年1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67號檔案決定,恢復長沙市郊區。除轄原郊區地域外,並將嶽麓區的天頂、望岳及長沙縣所轄近郊8個人民公社和㮾梨鎮劃歸郊區。11月,將從長沙縣劃入郊區的8個人民公社(㮾梨、黎圫、高塘、長沖、望仙橋、大圫、南圫、洞井)及榔梨鎮和天頂、望岳劃歸長沙縣。郊區轄雨花亭、東屯渡、伍黑路、嶽麓山、東岸5個公社。

1964年,伍黑路公社改為上大壠公社,並將東屯渡公社漁場、嶽麓山公社嶽麓漁場、上大壠公社史家湖漁業隊從所在公社劃出,擴建為國社合營湘湖漁場、嶽麓漁場和史家湖漁場(1966年更名為紅色漁場)。

1965年在嶽麓山公社大幹嶺興建長沙市養鹿場。

1968年12月,綜合、東屯渡2個國營農場和市園藝場、市養鹿場劃歸郊區管轄。

1970年,國營東方紅農場劃歸郊區,省高級獸醫研究所下放郊區管轄,並與市園藝場合併為市良種繁殖場。

1973年12月,將嶽麓山公社鹹家湖、望麓橋2個大隊和麓山大隊及望岳公社望岳大隊一部分劃出,建成國社合營西湖漁場。

1978年1月,長沙縣大托、洞井、黎托公社和望城縣望岳公社劃歸郊區管轄。至此,郊區行政區劃相對穩定,轄9個公社、5個國營農場、4個國社合營漁場、1個養鹿場。

1984年2月,東屯渡公社更名為馬王堆鄉、上大壠公社更名福安鄉,其餘仍原名命鄉。

1990年,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火星鎮。

至1996年6月底,郊區共轄9鄉1鎮10場,下設90個村、9個居委會、28個管區。即:火星鎮、馬王堆鄉、東岸鄉、黎托鄉、大托鄉、洞井鄉、雨花亭鄉、望岳鄉、嶽麓山鄉、福安鄉、東屯渡農場、畜牧農場、國營綜合農場、東方紅農場、嶽麓漁場、西湖漁場、湘湖漁場、紅色漁場、園藝示範繁殖場、養鹿場。

1996年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郊區被撤銷,郊區9鄉10場1鎮分別劃入五個市轄區,郊區政府保留部分鄉、鎮,接手部分城區,組建城鄉一體的雨花區。

行政區劃

鄉鎮名稱下轄村(場)1996年後調整
馬王堆鄉 友誼、火焰、高橋、新橋、新合、火炬、農科站、漁場8村(場)和東屯渡居委會 新橋村+新合村+火炬村+農科站+漁場+東屯渡居委會劃入芙蓉區,1998年10月改馬王堆街道 五一村+火焰村+友誼村+高橋村劃入雨花區,1996年12月設高橋鄉,1997年7月改高橋街道
東岸鄉 西壠、合平、東屯、東湖、東岸、望龍、杉木、新安、張公嶺、漁場、果林場11村(場) 劃入芙蓉區,2012年改東岸街道、馬坡嶺街道、東湖街道
火星鎮 1~6居委會 劃入芙蓉區,1997年改火星街道
黎托鄉 長托、潭陽、邊山、川河、侯照、合豐、黎托、花橋、粟塘、平陽、大橋、東山12村和東山鎮居委會 劃入雨花區,2010年改黎托街道,2012年析置為黎托街道、東山街道
大托鄉 披塘、黑石、九峰、興隆、桂井、黃合、先鋒、大托、新港、新路、漁場11個村(場) 劃入天心區,2012年改黑石鋪街道、大托鋪街道、先鋒街道
洞井鄉 牛頭、大塘、聯盟、月塘、板塘、桃陽、圭塘、天華、新興、鄱陽、桃花、金井、高升、白田、洞井、同升、洪塘、和平18村 劃入雨花區,2010年改洞井街道,2012年析置為洞井街道、同升街道
雨花亭鄉 蓮湖、新開、井塘、石人、自然、紅星、漁場7村(場) 蓮湖村+井塘村+自然村+紅星村劃入雨花區,1997年7月改雨花亭街道 石人村+新開村+漁場劃入天心區,1997年改新開鋪街道,2012年析置為新開鋪街道、文源街道
望岳鄉 藕塘、窯塘、望岳、金星、谷山、谷豐6村和望城坡居委會 劃入嶽麓區,1997年望城坡居委會+望岳村改鹹嘉湖街道,余改望岳街道
嶽麓山鄉 左家壠、五星、黃鶴、靳江、桃花嶺、天馬、麓山、傅家洲、觀沙嶺、岳華、石嶺塘、茶子山、銀盆嶺、茶場、漁場、苗圃16村(場) 劃入嶽麓區,1998年1月改嶽麓街道、觀沙嶺街道
福安鄉 先福村 劃入開福區,1998年4月與紅色漁場合併改設四方坪街道
東屯渡農場 1~3、畜牧4個分場 劃入芙蓉區,1998年9月改東屯渡街道
畜牧農場 農業、畜牧2個管區 劃入天心區,2001年改青園街道
園藝示範繁殖場 石碑管區 劃入天心區,2001年改桂花坪街道
國營綜合農場 果林、漁業、洪西、園藝、馬廠、鴨子鋪、朝陽、澇湖、月湖、畜牧、陳家渡、馬欄山12個分場 劃入開福區,1996年改洪山旅遊區管理局,1999年3月馬廠管區改金霞路街道(2006年改芙蓉北路街道),餘2005年改成立洪山街道,將洪山旅遊區管理局更名為洪山管理局,與洪山街道合署辦公,同時保留國營綜合農場牌子,三塊牌子、一套人馬,2013年9月析置為洪山街道、瀏陽河街道、月湖街道
東方紅農場 長慶、長豐、東塘、延農、果林5個分場 劃入嶽麓區,2000年改東方紅鎮,2006年望城縣雷鋒鎮的荷葉壩村、黃金鄉的金南村、華龍村併入東方紅鎮,2010年3月析置為麓谷街道和東方紅鎮,2015年合併設立麓谷街道,2017年9月復析為麓谷街道、東方紅街道
嶽麓漁場 農業、漁業2個管區 劃入嶽麓區,2001年併入桔子洲街道
西湖漁場 1~2工區 劃入嶽麓區,改西湖街道
湘湖漁場 劃入芙蓉區,2000年改湘湖管理局,成立湘湖街道,與三湘南湖大市場實業總公司合署辦公,三塊牌子、一套人馬
紅色漁場劃入開福區,1998年4月與福安鄉合併改設改四方坪街道
養鹿場劃入嶽麓區,併入嶽麓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郊區環繞長沙城區四周,西與望城縣接壤,東、南、北三面與長沙縣毗鄰,有一飛地--東方紅農場在望城縣境內。

地形地貌

郊區地理條件優越,湘江縱貫境內,分全境為河東、河西兩部分。瀏陽河、撈刀河從北部匯入湘江,水利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河西丘陵起伏,河東南部岡地綿延,東部和北部平原開闊。境內岩層以紅色礫岩、沙岩為主,富產矽砂和砂金。境內沖積平原和低岡地占76%,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宜於耕稼。區內植被覆蓋率高,鬱鬱蔥蔥,生態優美。革命紀念地、園林風景、人文景觀等旅遊休閒資源相對豐富。擁有市區最大“綠肺”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總面積340.00公頃。

氣候特徵

郊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降水充沛,四季分明,生長期長,有利於植物生長。年均氣溫16.8~17.3℃,年降水量1677.4毫米。

經濟概況

綜述

長沙市郊區是革命老區和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解放後,郊區人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巨大成績;改革開放時期,郊區致力於城郊經濟發展,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 1988年後,郊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三大、十四大精神,以改革開放總攬全局,開展農村社教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實施城郊經濟戰略,做強商品農業、做活鄉鎮企業,推進社會文明,取得了兩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23.5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874元,是1987年的9.48倍和8.35倍;財政收入2.01億元,是1987年的5.75倍,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位居省內市轄區首位。相繼創建文明村鎮200個,其中:省級1個,市區級199個。1995年,農村人平居住面積達29.22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241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66.0元,機車、冰櫃、彩電、洗衣機、電話、普遍進入農民家庭。

農業

郊區堅持服務城市的功能,提高副食品生產能力,發展商品農業,先後兩次完善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引導農民“走出噸糧田,爭創萬元畝”,實施科教興農,健全鄉鎮場農業“六站一中心”,推廣農業科技,引進新品種,啟用新設施,擴大新技術栽培,發展花卉、水果、蔬菜、畜禽養殖等主導產業。九年中投入菜地建設資金2544萬元,建成商品菜基地4.2萬畝,年均上市鮮菜26.5萬噸。遠郊糧食生產推廣雜交水稻和優質稻,1995年實現總產43775噸。畜牧業發展生豬、奶牛、黑山羊、家禽規模養殖,1995年出欄肥豬11萬頭,產鮮奶97605噸,黑山羊養殖3000頭。其它副食品中,鮮魚上市8818噸,水果1699噸。農業商品率從1987年的79.01%上升到90.1%,菜、豬、魚、花、果、奶等副食品生產占到農業總產值67334萬元的73.6%。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突出防洪防澇,共投入水利資金9600餘萬元,確保了所有堤垸達到“50年一遇”防洪標準。農業機械推廣力度加大,農機總動力1995年達32805千瓦。

林業

1989年按市目標提前三年消滅宜林荒山,綠化率達40.1%,1995年林木蓄積量165211立方米,望岳鄉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

工商業

郊區實行優惠政策,發展非農產業,將做大、做強、做活鄉鎮企業作為富民興郊的支柱產業。引導和鼓勵鄉鎮企業發展,實行區、鄉、村、組、個體、聯營一齊上方針,不斷調整產業方向,最佳化結構,擴大對外交流合作;落實“科技興企”,工作引進技術、人才、資金,提高市場競爭力;引導支持個體工商、聯營、私營企業發展;深化經營體制改革,推行承包、租賃經營,調動生產管理者積極性;建設集貿市場和骨幹綜合市場,促進工、商、物流、建築、服務業全面發展,構建了多方位、多層次、多模式、多元化的鄉鎮企業發展體系,形成了建築、建材、製鞋、針織、鑄造等鄉鎮企業主體產業。199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677625萬元,占全區社會總產值88%,利稅42323萬元,是1987年的11.25倍。全區以工業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年創匯1790萬美元,鄉鎮工業總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89%。建築業飛速發展,共有建築企業(隊)368個,施工人員3.22萬人,年產值13.5億元,是1987年的14倍。其中洞井、大托、黎托建築公司成為國家一級建安企業,另有上等級國家級建安企業39家。商品物流業逐步壯大,培育了三湘、南湖、馬王堆等大型市場,籌建有東方、富紳、富麗華等大酒店。1995年商貿流通服務企業產值達64486萬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8540萬元。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程度明顯加快,區內78.6%的農村勞動力進入非農產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郊區實施“科教興區”方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1987年開始“普九”義務教育,強力改善辦學條件,共投入資金8000餘萬元,新改建中國小校舍10餘萬平方米。1991年中、國小規範化建設達標合格率100%,1993年進入省“雙基”工作先進縣區前列,1994年被確認為全國首批“雙基”教育合格縣區。在全面“普九”基礎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鞏固教學質量,推行素質教育,積極推進現代教育工程,各類教育事業長足發展。1995年國小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均達100%,國中合格率85.8%,高中學生高考錄取率達36%,全區學生體育達標率92.5%。

科技事業

郊區認真實施《科技興郊方案》,加強與科研院所交流合作,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988~1995年,實施科技項目341項,投入資金1153.8萬元,其中船舶鑲鋼鍍鉻活塞環系列產品填補國內空白,不鏽鋼濃硫酸陽極列入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Tm—738轉密軸瓦鏜床列入1994年國家級星火項目。

衛生事業

郊區衛生事業以普及農村初級保健工作為重點,農村醫療設施和醫療保健網路進一步健全。改善環境衛生,提高飲用水質量。1992~1995年郊區實施農村改水工程,投入資金共379萬元,解決296029人飲用清潔水問題,農村居民飲用清潔水率達99.36%。積極開展計畫免疫,1995年兒童計畫免疫覆蓋率95.9%,婦女住院分娩率66.51%。

文體事業

1992年,郊區在全省率先辦起民眾文化職校,培養農村文體骨幹107人。1995年有鄉(場)文化站18個、文化俱樂部120個、農村電影隊18個,有線廣播入戶率72%,郊區廣播電台、電視台與省市聯網,節目豐富,有線覆蓋率30%。另有圖書館室37個,紅星村萬冊圖書室成為全省第一個村級萬冊圖書室。1995年開展體育賽事活動191場次,38人獲省市競賽前三名。區業餘體校1996年獲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民政事業

1991年郊區農村養老保險列入全國試點區,1995年參保人員7000人,保險儲金183.09萬元。區內敬老院15所,集中贍養157人。農村火化率由11.7%上升至22.5%。控制人口過快增長,著力提高人口素質,人口出生率從1988年的21.4‰下降到1995年的10.1‰,獨生證發放率70.97%,1993年獲“全國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風景名勝

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位於郊區馬王堆鄉。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這裡先後發掘了3座西漢時期墓葬。墓葬的結構宏偉複雜,槨室構築在墓坑底部,由三槨、三棺及墊木所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內的隨葬品十分豐富,共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陶器、竹簡、印章、封泥、竹木器、農畜產品、中草藥等遺物3000餘件。此外,墓葬中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以及中國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方劑書籍帛書《五十二病方》。

新民學會舊址在郊區嶽麓山鄉。毛澤東在第一師範求學期間,為改造中國與世界,於1918年4月與蔡和森、何叔衡等在榮灣鎮蔡和森家裡正式成立新民學會,當時有會員20餘人,毛澤東當選為幹事,到1920年發展到70多人,學會是當時湖南革命鬥爭的核心組織,為宣傳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不少會員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原會址於1938年毀於火,現存建築為1984年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