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運河國小

邳州市運河國小,邳州市市政府駐地——運河鎮的鎮中心國小,坐落於京杭大運河與隴海鐵路交匯的“金銀十字架”上。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邳州市運河國小是邳州市市政府駐地——運河鎮的鎮中心國小,坐落於京杭大運河與隴海鐵路交匯的“金銀十字架”上。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建校以來,在幾代運小人的努力下,由當初的5個教學班發展為占地1.5萬平方米、擁有40個教學班、2600名學生,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特色彰顯的現代化地方名校。學校現有教師149人,本科學歷10人,大專學歷101人,國小高級教師103人,學校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擁有全國優秀教師、徐州市、邳州市名校長、學科帶頭人、名教師十餘人。在短短的幾年間,學校先後被評為邳州名校、徐州市模範國小、江蘇省體育項目傳統校、江蘇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集體,全國“苗苗杯”小籃球理事校。

輝煌發展

“科研興校,科研名校”,是運小為促進學校持續發展採用的一條重要戰略。近年來,學校領導帶頭、全員參與、人人有科研課題,學校先後被中央教科所評為“學法指導實驗學校”、“學法指導先進學校”。十五期間,《國小探究性學習模式研究》被確立為江蘇省重點課題,並給予1.2萬元經費予以支持,是徐州市國小界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彰顯辦學特色,以特色促進學校整體發展”是運小人不懈的追求。學校從實際出發,注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學校先後組建了小記者、小籃球、美術、數學、奧賽等十餘個興趣小組。在第四屆世界華人國小作文比賽中,獲金、銀、銅獎各一人,省級數學競賽中獲一、二、三等獎20餘人。2002年,參加教育部舉辦的第七屆全國中小學生美術書法大賽,有10人獲一等獎,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優秀組織單位,2003年度參加江蘇省中國小科技知識電視總決賽,一舉奪得一等獎。學校小女籃名震大江南北,先後十餘次獲得國家、省、市冠軍。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大量優秀的體育人才。原小女籃隊長黃海洋己先後奪得亞洲錦標賽、亞運會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擊劍冠軍。宋丹丹、許歌、王瑩等學生先後奪得全國城運會籃球冠軍、全國武術錦標賽冠軍等。

近兩年來,運河國小人凝心聚智,拼搏進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校先後創建成為邳州市綠色學校、邳州市安全文明校園、徐州市校園文學活動十佳學校、徐州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徐州市民族團結教育模範學校、徐州市模範國小;十五課題在省市專家驗收組的高度評價下順利結題。校校通、“六有”工程順利通過省市驗收……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運河國小人一定能抓住機遇,創新管理和評價方式,做強做優學校品牌,開創出運河國小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校史記憶

(註:本節選選自“邳州論壇”網友“四樓長”的貼子,原帖地址:http://www.pzzc.net/read.php?tid=41231#)

在邳州市,當年的運河國小,在邳州屬校園面積最大、設施最完善、在校學生數量最多的一所完全國小。學區占了大半個縣城,最東到現在的康樂大世界,也就是當年的供銷聯社,最西到大運河邊,甚至我的班裡,還有運河西汪家村的好幾個學生呢!他們也真不易,小小的年紀,天天早晚坐運河渡船來來去去,風雨無阻,不過我們還是挺羨慕的,因為他們天天有船坐。

那時縣城裡還有兩所國小,一是鐵路國小,一是運師附屬國小。鐵路國小建築挺別致,都是磚木結構的西式洋房,房子上還有煙囪呢!校園裡奇異的花木繁多,很美,學生都是鐵路職工子弟。附小我去的少,印象不深,學校除了招收少量附近社員的子女外,多是機關人員的子弟。當時我們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鐵小打鐵,運小運鐵,附小賣鐵。運小最窮,附小最富,鐵小不窮也不富。”

我是在1964年夏天由運河鎮幼稚園升入運小讀書的。朦朦朧朧的印象中,校園像花園。正對大門口的,是兩排松樹,好像在夾道歡迎你的到來。校門兩邊圍牆前,也栽有長長的一排松樹,我們放學時,喜歡手撫著松樹頭兒朝前走,好像在彈琴。一進校門,迎面是一個大大的圓圓的由高大冬青圍著的大花圃,中間栽著各種花木。母親帶我報到的那天,我硬是鑽進了花圃中,想看看那些碩大的紅花黃花是從什麼樣的樹上長出來的。此後,那兒就成了我們藏身的好地方,只要不被老師看到並且抓到,總是樂得沒法說。

花圃後,就是大操場了。做操和開大會,都在那個地方。操場的四周,是高大的白楊樹。夏天時,樹下邊是乘涼和挖知了猴的好地方。我對大操場的記憶,深刻的有這樣幾次:一是請家住石灰窯的老奶奶作憶苦思甜報告,好像她家不少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我坐在下面聽時,很自豪,因為她住在我們街道上,跟我母親很熟,我去她家很多次,她認得我,買過糖給我吃。二是尚校長給我們全體學生作時政報告,講的是抗美援越的大好形勢。三是要放假了,開全校表彰會,我那時上二年級,不僅被評為三好學生,而且在我家辦的家庭學習小組也受到了表揚。

大操場的正北面,是一排辦公室,辦公室後面,是一個小操場,一個小湖,一個大花園。院牆的後邊,就是無邊無際的莊稼地了。我們常常爬過牆頭,到麥地里去摘嫩豌豆生吃。教室分布於大操場的兩邊,從大門朝里,按高年級到低年級排下去。一排教室三間,一個年級,教室前,都有一個大花園。學校的西牆外不好玩,是油廠工人的宿舍,對門是木材貨廠,也沒意思,只有東牆外是平馬車社,好玩極了,可以看溜馬,可以看給馬蹄砸鐵掌,特別是放學時,正巧有馬車在前面,就偷偷地坐在後邊,一氣坐到家,美極了。

文革前的小學生活,真像當時電影《祖國的花朵》中演的那樣,溫暖、祥和、快樂、浪漫。在我的記憶中,從來就沒有因為做作業發過愁,那時好像還極少家庭作業,暑假裡倒是有作業,但那種薄薄的彩色的有許多插圖的本子,與其說是作業本,不如說是畫冊,讓我愛不釋手,開學時都不想交上去。

少先隊員的隊日活動,或打著隊旗,去附近的港口或者工廠,聽工作師傅作報告。或三五一團,坐在學校後院的小湖邊的小樹林裡,做遊戲。或去居民區里給老弱病殘者打井水、收拾房子。還有一次,是去西邊的港口貨廠揀廢紙,我們走了很遠很遠,差點迷了路,天都快黑了才回來,但揀了很多很多的紙,全都交到學校,說是賣了錢,寄給越南小學生買課本。我好像是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加入了少先隊的,那條紅領巾,一直帶到三年級末時,已是舊的像塊白布,還露出了布絲絲。帶這樣的紅領巾最驕傲,因為它證明你是一個老紅領巾。待到換新紅領巾時,文革來了,換成戴紅小兵的袖章了。

那時還興建立家庭學習小組,小組是由住在一片的不同年級的同學組成,大家輪流到各家做作業,互相幫助,是很好的助學形式。放暑假時,還要辦夏令營。夏令營是縣城裡三個學校的學生組成的不同營區。我上三年級時,開始參加夏令營,分到鐵小,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我一個暑假興奮不已。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年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浪漫而溫馨的小學生活從此結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