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經歷:
本所助研究員(1996.8-2004.2),副研究員(2004.2-)
國立台灣大學兼任講師(1991.8-1992.7)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1.8-2002.7)
自述:
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
我的博士論文針對蘇州「會館、公所、商會」等不同商人團體的組織演變與功能異同,由交易成本與制度變遷的研究角度,探討明清中國的社會與國家如何互動。1996年入所,則延續並拓展原先關心的制度經濟史課題。除蒐集並分析各類商業手冊與商會檔案外,也更密集研讀判牘、幕學、訟師秘本等明清法律文書以及幾種中央與地方司法檔案;以這些經濟與法律史料為基礎,我希望對明清中國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等相關問題,在議題上做更多層次的梳理,並對更多地域空間進行探究。
在延伸議題層次方面,我試著將法律的經濟分析與經濟人類學的一些關鍵課題,導入自己原即很有興趣的制度經濟史研究。在研讀史料過程中,我愈益感到需要同時由「經濟、法律、文化」三個場域探究明清中國的歷史變遷,並試圖超越過去較單純考慮「經濟與法律結構」影響經濟效率的研究視野,更多地去關注歷史上不同行動者所抱持的「利益觀念、商業倫理、正義感覺、知識體系、世界觀」等「文化與意義系統」方面議題。諸如明清部分官員在辯論經濟事務與審理商業案件時,如何逐步調整既有的「利益觀念、正義感覺」?以及許多「經商手冊、刑案匯覽、訟師秘本」文本如何建構有關「商學、法學」的知識體系?要之,探究「文化與意義系統」究系如何與其所鑲嵌的「經濟與法律結構」相互界定並彼此影響?是我目前探究明清歷史變遷的主要研究取徑。
在拓展研究地域空間方面,我由原本關心的蘇州、松江等江南城鎮,續往雲南、四川、江西等地做討論,希望有更多例證藉以檢驗十六世紀以後中國市場演化的歷程。現正撰寫一部以重慶「巴縣檔案」為關鍵史料的專書,探究十八、十九世紀法律規範與當地物質生活變遷相互作用的歷程。
總之,以明清中國史料為素材,我盼望能摸索出更能兼顧「文化與意義系統」以及「經濟與法律結構」的分析取徑,用以探究明清的商業法律與市場演化問題,進而寫出更富啟發性的專著。
專書
《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90)。
《當法律遇上經濟:明清中國的商業法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
論文
〈明清時代蘇州城工商業組織的變革〉,《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5.1 (1990):83-96。
〈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5.2 (1992):139-159。
〈由蘇州經商衝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關係〉,《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3 (1995):37-92。
〈由市廛律例演變看明清政府對市場的法律規範〉,《史學:傳承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1998),頁291-334。
〈禁止把持與保護專利:試析清末商事立法中的蘇州金箔業訟案〉,《中外法學》(北京)2000.3:311-328。
〈十八世紀滇銅市場中的官商關係與利益觀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1 (2001):49-119。
〈真相大白?明清刑案中的法律推理〉,收入熊秉真編,《讓證據說話‧中國篇》(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1),頁135-198。
〈由放料到工廠?清代前期蘇州棉布字號的經濟與法律分析〉,《歷史研究》(北京)2002.1:75-87。
〈市場、法律與人情:明清蘇州商人團體提供「交易服務」的制度與變遷〉,收入中國史學會編,《中國の歷史世界──統合のシステムと多元的發展》(東京:東京都立大學出版會,2002),頁571-592。
〈有資用世或福祚子孫:晚明有關法律知識的兩種價值觀〉,《清華學報》33.1 (2004):1-43。
〈以法為名:訟師與幕友對明清法律秩序的衝擊〉,《新史學》15.4 (2004):93-148。
〈18世紀中國商業法律中的債負與過失論述〉,收入樊樹志主編,《復旦史學集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第1輯(專號:《古代中國:傳統與變遷》,頁211-248。
〈也是「商法」問題:試論十七世紀中國的法律批判與法律推理〉,《法制史研究》8 (2005):75-123。
〈由公產到法人──清代蘇州、上海商人團體的制度變遷〉,《法制史研究》10 (2006):117-154。
〈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新史學》17.4 (2006):1-14。
〈由商人訟案看明清中國的司法場域與法律思維模式〉,《清華法學》(北京)10 (2007):89-110。
"The Discourse on Insolvency and negligenc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in Writing and Law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rime, Conflict, and Judgment, ed. Robert E. Hegel and Katherine Carlitz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 pp.125-142.
〈「機風」與「正氣」:明清商業經營中的物產觀〉,收入黃寬重主編,《基調與變奏:七至二十世紀的中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等出版,2008.7),第2冊,頁177-198。
〈十八世紀清政府修訂〈教唆詞訟〉律例下的查拿訟師事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9.4 (2008.12):637-682。
〈國法與幫規:清代前期重慶城的船運糾紛解決機制〉,收入邱澎生、陳熙遠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9.4),頁275-344。
〈法學專家、蘇州商人團體與清代中國的「習慣法」問題〉,《北大法律評論》(北京)10.1 (2009):68-88。
〈明清訟師的興起及其官司致勝術〉,《歷史人類學學刊》(香港)7.2 (2009.10):31-71。
邱澎生、閻鴻中、邱仲麟合著,〈融攝人生志業於史事考訂的大家:悼念黃彰健先生〉,《明代研究》(台北)13 (2009.12):1-20。
〈覺非山人《珥筆肯綮》點校本〉,《明代研究》(台北)13 (2009.12):233-290。
〈清末兩種中國「百科全書」的經濟與法律之學〉,收入黃興濤主編,《新史學‧第三卷:文化史研究的再出發》(北京:中華書局,2009.12),頁155-183。
〈消費使人愉悅?略談明清史學界的物質文化研究〉,《思想》15 (2010.5):129-147。
書評
〈評尹韻公著《明代新聞傳播史》〉,《史原》18 (1991):317-321。
〈評朱英著《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新史學》4.3 (1993):143-155。
〈「法律的文化解釋」對法律史研究的效用:試評梁治平編《法律的文化解釋(增訂本)》〉,《新史學》10.2 (1999):195-213。
〈文化如何影響經濟:由「商人精神」到「消費心態」──從Samuel Adrian Adshead專書Material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 1400-1800: the Rise of consumerism談起〉,《新史學》10.3 (1999):189-204。
〈評Melissa Macauley, Social Power and Legal Culture: Litigation Masters in Late Imperial China〉,《新史學》11.3 (2000):225-232。
〈「數目字管理」是洞見或是限制?黃仁宇「大歷史觀」下的明清市場與政府〉,《台大歷史學報》26 (2000):351-376。
〈如何審視鏡像中國?評介《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漢學知識的系譜學》〉,《台大歷史學報》33 (2004):443-455。
〈評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2.1 (2004):220-224。
“Book Review on World History of Monetary System: From a standpoint of Asymmetry, by Akinobu Kuroda (Tokyo: Iwanami Shoten, 2003)(〈評黑田明伸著《由「非對稱性」考察貨幣系統的世界史》〔東京:岩波書店,200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2(2005): 337-339.
〈中國法制史的「都市性」:評介《從傳統到近代:江南城鎮土地產權制度研究》〉,《法制史研究》9 (2006):293-312。
會議論文
〈由會館公所到商會:試論清代蘇州商人團體中的「同鄉關係」〉,發表於「商人與地方文化」研討會,香港:香港科技大學,1994。
〈同鄉情誼與商業利益:由蘇州商人結社看明清時代同鄉關係的作用〉,發表於「第一屆兩岸明史」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明代研究學會,1996。
〈市場、法律與人情:明清蘇州商人團體提供「交易服務」的制度與變遷〉,發表於「第一屆中國史學」國際會議,東京:早稻田大學,2000,頁1-24。
“Refining Legal Reasoning from precedents: Economic Crimes and Rhetoric in Ming-Qing Casebooks” (prepared for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Panel #173: Evidence, Precedent, and Legal Reasoning: Creating Justice in Qing China,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New York, March 27-30, 2003, pp. 1-32).
“The Insolvency and Negligence Discourse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 (prepared for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riting and Law in Late Imperial China,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October 3-5, 2003).
〈由公產到法人:綜論會館‧公所與商會兩類商人團體的制度變遷〉,發表於「第一屆近代中國思想與制度」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4年7月31日至8月1日。
〈十八世紀中國商業法律中的債負與過失論述〉,發表於清華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編輯部、東方文化學會歷史文化分會合辦,「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第二屆中國史學」國際會議,北京:清華大學,2004年8月22-24日。
〈公產與法人:綜論會館‧公所與商會的制度變遷〉,發表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商會博物館合辦,「商會與近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平遙、太原:中國商會博物館、山西大學,2004年9月9-11日。
〈由日用類書到商業手冊:明清中國商業知識的建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舉辦,「近代中國的財經變遷與企業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12月15-17日。
〈十七世紀中國的法律批判與法律推理〉,發表於復旦大學歷史系舉辦,「社會轉型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05年6月26-28日。
〈物產、經營與展示:明清中國商業知識的建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明清研究會主辦,「好物樂生:近世中國的物質與消費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9月22-23日。
〈契約與幫規:試析清代中葉巴縣檔案中的船運糾紛〉,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明清司法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5年10月13-15日。
〈爭訟、唆訟與包訟:清代前期的查拏訟師運動〉,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文獻足徵: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5年11月3-5日。
〈清代前期江南城鎮工作習慣的結構與變遷〉,發表於本院主題計畫「明清的城市文化與生活」95年度第一次工作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3月13日。
〈十八世紀蘇州城的工作抗爭與工作規訓〉,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城市文化與生活」主題計畫(李孝悌先生主持)與哈佛大學東亞系合辦,“City Life in Jiangnan: from Late Imperial to Early Modern China (近代江南城市生活)” 國際研討會, EALC, Harvard University, Boston, October 6-7, 2006.
〈知法者懼法:清代前期司法場域中的查拏訟師事件〉,發表於京都大學夫馬進教授主持,「近代中國訴訟社會」研討會,日本:京都大學,2006年11月12日。
〈明清訟師的官司致勝術〉,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形成與轉變」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12月14-16日。
“Writing Commodity History as if Connections Mattered: Mapping the Cosmologies of Capitalism from Business Handbook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in “China in the World of Things: Making Connections, Writing Histories” (prepared for the Session 183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Boston, March 22-25, 2007).
〈十八世紀蘇州棉布業的工資糾紛與工作規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論會,2007年4月9日。
“Tracing the fetishism of Law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發表於“Law, Culture, and Society Workshop,” 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系,2007年5月27日。
〈談判與訴訟:做為商業糾紛解決機制的清代「會館、公所」〉,發表於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辦,「明清文化生活與集體記憶」研討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7年5月28-29日。
〈城市中的法庭機制:晚清蘇州商人訴訟模式的變遷〉,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城市史研究群」主辦,「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7年6月28-29日。
〈「機風」與「正氣」:明清商業經營中的物產觀〉,發表於中國歷史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新史學社等主辦,第三屆中國史學會──「基調與變奏:7-20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年9月3-5日。
〈知識如何有用?清末百科全書中的傳統與變遷〉,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主辦,「中國近世的百科全書」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10月5-7日。
〈由明代律例注釋學發展看商業與法律的互動〉,發表於中國明代史研究會、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暨歷史學系聯合主辦,「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埔里:東吳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7年10月27-30日。
〈由商人會館、公所檢視清代蘇州的「都市性」〉,發表於本院主題研究計畫與日本京都大學合辦,「日本·中國近の都市生活」學術研討會,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7年11月10-11日。
〈重新省察明清中國的「商法」問題〉,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山大學歷史系與《歷史研究》編輯部主辦,「承傳與創新:新世代的歷史學」學術研討會,廣州/香港: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2007年12月1-3日。
〈「中質者,學工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倫理的創建〉,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本院「明清的城市文化與生活」主題計畫共同主辦,「進入中國城市:社會史與文化史的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12月13-15日。
〈重新省察明清中國的商法問題〉,發表於台灣法理學會2007年年度會員大會暨「多元學科觀點下的法理學研究」學術座談會,台北:台北大學教學大樓,2007年12月29日。
〈由商人團體研究看明清蘇州的「都市性」〉,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主辦,「城市史」工作坊,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08年1月21日。
“Initiating a Public Culture Network in Taiwan: Next Step for Taiwan Digital Archives Expansion Project, TELDAP”,發表於數位典藏國際會議(NDAP 2008 Conference),台北:國科會科技大樓,2008年3月18日。
“Writing Legal Treatises on Their Own Terms: How Civil Examinations & Commercial Publishing Shaped Litigation-Master Handbooks in Late Ming China” (prepared for the Annual Meeting of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美國亞洲研究學會2008年會], Panel 117: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Living Law” in Ming & Early Qing China,” Atlanta, April 6-7, 2008).
〈法學專家、蘇州商人團體與清代中國的「習慣法」問題〉,發表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系主辦,「法律的跨界研究」研討會,埔里: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系,2008年4月26-27日。
〈商人訴訟與清代前期江南的經濟與法律秩序〉,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主辦,「江南與中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2008年9月6-8日。
〈重新省察明清中國的「商法」問題〉,發表於韓國中國史學會主辦,「通過法律看中國歷史」研討會,韓國:清州忠北大學,2008年9月26-28日。
〈Revisiting the Distinction of Woman's Work and womanly Work in the Proto-Industrialization of Jiangnan Textile Industry, 1600-1800〉,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的城市文化與生活」主題計畫、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等單位合辦,「Urban Life in China, from the 15th to the 20th Century」國際學術研討會,巴黎:the Main Headquarters of the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2008年12月4-6日。
提出個人計畫,發表於法國里昂東亞學院 (Institut d'Asie Orientale) 主辦,「Ming and Qing Code Translation」工作坊,2008年12月9-12日。
〈由商人團體與法學專家看清代商業的「習慣法」問題〉,發表於北海道大學文學研究科主辦,「17-20世紀中國的商業、商法與商店經營」研討會,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學,2008年12月19-22日。
文化研究學會及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合辦,文化研究學會2009年年會「根源與路徑:台灣文化研究十周年」,在王智明博士主持之圓桌論壇「文化研究十周年:不同學科的反思」,報告:「省察明清物質文化史的集體研究趨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9年1月3-4日。
“Just like a Prime Minister: The middleman between Craftsmen and Owners in the Cotton Industry in the 18th Jiangnan Area” (paper presented in Annual Meeting of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CHINA AND INNER ASIA Session 168: “Appropriating Crafts, Owning Knowledge: Chinese Handicrafts and Proprietary Issues from Pre-modern to Present Day,” Sheraton, Chicago, USA, March 26-29, 2009).
〈市場與組織:由蘇州會館、公所看清代台灣的行郊〉,報告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主辦,「第二屆台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制度與規範視野下的商業傳統工作坊」,2009年5月1日。
〈商人打官司:清代蘇州「商業法庭」的建構與演變〉,發表於東吳大學歷史系主辦,「第七屆史學與文獻學學術研討會──社會史研究之新視野」,台北:東吳大學,2009年5月22-23日。
“The Fetishism of Law in 18th century China as Seen in Handbooks for Private Secretaries and Litigation Masters(由幕友書與訟師秘本探訪十八世紀中國的「治人/治法」問題)” (paper presented in Les manuels d’administration de la Chine impériale: conclusions et comparaisons [明清中國的行政與司法專門用書:總結與比較」學術研討會], Collège de France, Paris, June 4-5, 2009).
〈清代蘇州商業訴訟中的法律多元〉,發表於香港中文大學主辦,「新制度史」國際研討會,香港,2009年8月2-3日。
"Enquiring the Earl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rough the Mining and Selling of Yunnan Copper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參加國際經濟史學會主辦,「第15屆世界經濟史會議 (The World Economic History Congress)」(Utrecht, The Netherlands),於「雲南早期經濟全球化」分組會發表報告,2009年8月3-7日。
〈賈師與18世紀蘇、松棉布業的管理架構〉,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合辦,「明清時期江南市場經濟的空間、制度與網路」國際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9年10月5-6日。
〈頗見趣味,仍少啟發?對明清物質文化研究的一些反思〉,發表於政治大學歷史系、新史學雜誌社、暨南大學歷史系合辦,「《新史學》與台灣史學二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南投: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2009年12月12-14日。
〈清代蘇州商業訴訟中的法律多元〉,發表於韓國成均館大學現代中國研究所主辦,「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和現代市場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首爾:成均館大學現代中國研究所,2010年6月10-14日。
〈十八世紀清代蘇州商業訴訟中的法律多元〉,發表於於「明清史夏合宿」研討會,日本:箱根,2010年8月4日。
「由江南商業訴訟看清代中國的「商法」問題」,報告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東京,2010年8月5日。
〈清代商人團體如何建立「公產」:台灣行郊與蘇州會館、公所的比較〉,發表於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主辦,「黃富三教授榮退暨第二屆台灣商業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2010年9月24日。
〈十八世紀蘇松棉布業的管理架構與法律文化〉,發表於上海師範大學主辦,「鄉村與農村:第四屆江南社會史」研討會,揚州,2010年11月7日。
「由單兵到團隊:簡介台灣學界的明清集體研究趨勢」,報告於香港中文大學明清研究中心舉辦,「明清研究的前景」國際研討會之「圓桌論壇」,香港,2010年12月14日。
〈十九世紀中國法律「說帖」的知識史〉,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理念、學科、出版、社群」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年12月16日。
〈由唐律「輕重相舉」看19世紀清代刑部說帖的「比附重輕」〉,發表於中國法制史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唐律研讀會合辦,「秩序‧規範‧治理──唐律與傳統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11年2月25-26日。
〈度量衡爭議與商業習慣:十八世紀蘇州與台灣商人團體如何與清代地方政府互動?〉,發表於日本一橋大學、慶應大學、香川大學主辦,「Institutions and Merchant Communities in Asia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ies -Analyses of Global Trade Expansion from Local Perspectives-」工作坊,日本愛知縣:香川大學,2011年3月10-11日。
"Borrowing from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o Adjucate Law Cases" (paper presented in Workshop on The Statecraft and the Chinese Origins of Political Economy, College de France, Paris, May 30 - June 1, 2011).
相關詞條
-
喬冠華與龔澎――我的父親母親
第三,我們有兩代人的感情。 這是一部感人的傳奇,又是一部新中國的外交史。 她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之一。
圖書簡介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無國界行動
劇情簡介 劇照 緬甸大毒梟烏澎( 孫承政 飾)狡猾詭詐地利用假情報、假...特工詹姆森被美警方擊斃。 分集劇情第1集在金三角烏澎販毒集團臥底的潘...網罩向了販毒分子。此時,在緬甸,烏澎販毒集團頭目韓四清的保鏢劉大頭正帶著...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無國界行動[2006年穀錦雲執導電視劇]
劇情簡介 劇照 緬甸大毒梟烏澎( 孫承政 飾)狡猾詭詐地利用假情報、假...特工詹姆森被美警方擊斃。 分集劇情第1集在金三角烏澎販毒集團臥底的潘...網罩向了販毒分子。此時,在緬甸,烏澎販毒集團頭目韓四清的保鏢劉大頭正帶著...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
孔愛萍[江蘇省崑劇院黨支部副書記]
中國戲劇梅花獎)等。1985年畢業於崑劇表演專業,曾得張嫻、張洵澎、張繼...愛萍 江蘇崑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她的恩師就是我國著名的崑劇表演藝術家張洵澎老師,她們情同母女。張老師傾囊相授。她幸運的是:不僅僅遇上了張洵澎,她...
人物生平 獲獎經歷 演出劇目 演藝經歷 社會活動 -
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傳奇
生愛慕。只苦了一旁的秀蓮心生羨慕妒嫉,時不時的向友諒暗送秋波。在馬家期間...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幕後花絮 -
明清訟學
有所不同,值得研究者的重視。(邱澎生2009、夫馬進2009、孫家紅...訟師秘本而言,內容較為粗糙。(邱澎生2008、中研院圖書館館藏《新刻法家...(1628-1644)鈔本,參見邱澎生點校本,《明代研究》13(2009...
-
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詩詞律韻探微 詩詞律韻探微 孫德振 編著 香港銀河出版社出版 二零一零年六月 孫德振藝術簡介 孫德振,男,漢族,河南...
-
慶雲縣古遺址
(1731年),知縣李炳生重修大堂。嘉慶八年(1803年),知縣柯映伊重修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