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

文化名人都是走南闖北者,見識過山川河流名勝古蹟無盡其數,但在他們筆下,每一個探訪的名山都依然蕩漾著鮮活的生趣。 ”詩人對於山的體悟多么細微!其實,每個人的山都是自己胸襟和視野折射的“我之山”,它和自然之山之間構成相互見證的關係。 自然之山是博大渾厚的,人之所見從不同側面觸摸山的靈性,人賦予山型神色以言辭名稱,卻只是在挨近山的精神而已。

內容介紹

《那山:文化名人眼中的中華名山》中涉及的五嶽之首的泰山、萬山匯聚的黃山、秀絕天下的峨眉山、天下第一險要的華山,以及天山、廬山、五台山、天目山、雁盪山、武當山、井岡山、武夷山、秦嶺山脈、崑崙山、阿里山等等,都在世人的心中存留著各式各樣的光彩。文化名人都是走南闖北者,見識過山川河流名勝古蹟無盡其數,但在他們筆下,每一個探訪的名山都依然蕩漾著鮮活的生趣。舒婷在《仁山智水》一文中的幾句言辭似乎可以見證一二:“雁盪山的風潤而輕,五台山的風潮而尖,張家界的山滯而綿;還可以說武夷山的水是怎樣率真,猛洞河的水是如何矜持;說廬山松與黃山松在落葉時分各有淒清與瀟灑。”詩人對於山的體悟多么細微!其實,每個人的山都是自己胸襟和視野折射的“我之山”,它和自然之山之間構成相互見證的關係。自然之山是博大渾厚的,人之所見從不同側面觸摸山的靈性,人賦予山型神色以言辭名稱,卻只是在挨近山的精神而已。但這也就夠了,沒有一個人可以窮盡山之美,卻可以增添山的體味韻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