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邢姓來源有三,其中主要的兩支是黃帝後裔,其具體情況如下:
一、出自製禮作樂的周公姬旦的後裔。《元和姓纂•十五青》記載:“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記載: “邢氏,侯爵。周公之第四子,受封於邢。僖公二十五年,衛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五青》記載:“周公第四子靖淵,封為邢侯。其地廣平襄國縣是也。《春秋•僖二十五年》:衛文公滅邢。子孫以國為氏。齊大夫邢公。晉大夫邢伯、邢侯。勇士邢蒯,其後世為滁州全椒人。漢司空邢綏之後有文偉,相唐武宗。五代梁名州刺史益善。萬勝小將師遇。晉衛尉卿德昭。高麗廣評侍郎順。”這就是說,邢姓起源於周代,此支邢姓為周公姬旦之後裔,當然也是黃帝後裔,是用國名作為姓氏的。公元前11世紀,成王封周公姬旦第四子靖淵於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建立邢國。公元前635年,邢國被衛所滅。周公姬旦的這一支子孫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姓邢,最早的發源地就是現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的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據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郡。南北朝時,石勒又在此建立他的趙國,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
二、出自春秋時的晉國。《姓考》記述:“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邢邑在今河南溫縣東平皋故城,一說在今山西河津。晉國是姬姓諸侯國,晉國公族系源於姬姓,韓姓也是源於周文王姬昌的後裔唐叔虞,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姓家族的另一支。所以,如果追根究底,這一支邢姓系周文王姬昌幼子唐叔虞之後,也是黃帝後裔。
儘管這兩支邢姓得姓的時間、地點不同,實際上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姓的發源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的“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伐取邢丘”的“邢丘”之地,該地地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的平邢古城。
三、少數民族有的改為邢姓。北魏氐族人、清朝滿洲人、滿洲八旗性佳氏、黎族拉海氏、蒙古族等民族中均有改漢姓邢的。例如:
邢氏Sing Hala 見於《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尼堪姓》,本漢族姓氏,世居三塊石。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邢華源] 尼堪,滿洲正黃旗包衣人,世居三塊石。
性佳氏Hinggiya Hala 見於《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滿族姓氏,又作興嘉、興佳、邢佳,以地為氏。世居性佳、英額、馬察、貝渾山秦等地,后冠漢字姓邢。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鄂能] 滿洲正黃旗人,世居貝昆沙秦,巴都禮同族。祖福瑚太祖時來歸,父松阿里國初從征陣亡。鄂能攻定州先登城,賜號巴圖魯,以軍功加世職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仕至奉天將軍。子赫英襲。
[都貝] 滿洲鑲紅旗人,世居性佳,以地為氏,從征明桂王陣亡,贈雲騎尉。
[巴都禮] 滿洲鑲藍旗人,世居性佳村,父剛格,太祖時同族人福瑚來歸。巴都禮屢從征伐,任佐領兼參領,累官都統、議政大臣,加世職騎都尉,無子,以從弟杭嘉襲。杭嘉子海都,護軍統領、三等輕車都尉。
古老而光輝的邢姓,名人載滿史書,如:三國時有邢貞,太常奉策;北齊有邢峙,國子助教;魏文帝時的邢庸,南北朝時的邢邵,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不勝枚舉。北宋有邢禺;明朝有邢獻之;清朝有邢謝;當代有邢西萍、邢崇智、邢兆棠、邢燕子,解放軍將領邢士第,哲學家邢賁思,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邢新會,等。
邢姓郡望:河間郡(今河北省河間縣,因地處黃河與永定河之間而得名)。
邢姓堂號:北彥堂(指三國時邢顒學問道德比別人好)。
邢姓適用楹聯:源自邢國;望出河間。方正純厚通三禮(北齊國子助教邢峙,通三禮及《春秋》。為人方正純厚,有儒者風度。他不許太子吃邪藁菜,恐行不正);善詩能文列四家(明代書畫家邢侗,進士,官至陝西行省太僕卿,善畫,能詩文。尤以書法著名,其字為海內所珍。與董其昌、朱萬鍾、張瑞圖並稱“四家”。有《來禽館集》)。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紅(邢岫煙題聯)。春風得意花千里;秋月揚輝桂一枝(邢家老店西屋聯)。柳下乍銜千點絮;花間仍扶萬年枝(明代詩人邢昉《故宮閹》詩中聯句)。佺山藏書萬卷(清代史學家邢澍,號佺山,乾龍進士,官南安知府,藏書萬卷);叔明及第九經(北宋經學家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陰人,擢九經及第,官禮部尚書。有《爾雅義疏》等)。皇宮講史(北宋濟陰人邢昺,太宗時擢九經及第,官至金部郎中。真宗初年,任翰林侍講學士。真宗特命他在殿上講解《春秋》,又參與校訂《三禮》、《三紮》,後任禮部尚書);帷幄參機(北魏人邢戀,博覽群史,有文才武略,歷官散騎常侍兼尚書、殿中尚書。屢次與外作戰,多參與機密)。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邢姓後裔分布於冀、魯、豫、陝、京、津、東北等地。
(2007-04-27 11:24:57 來源:洛陽姓氏文化研究會 作者:◇姬傳東)
邢姓的由來
邢氏周公後代 發源河北邢台
邢姓,《左傳》上所記載的:“凡蔣、刑、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說明得最為清楚,明白指出了他們是3000年前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後代。當然,更是最值得自豪自傲的黃帝子孫。
這個榮耀姓氏的始祖,根據老證,是周公的第4個兒子,由於被封食采於邢而得姓。關於邢氏的這段源流,是詳載於《姓纂》一書。該書指出:“周公第四子封於邢,後為衛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當年的邢國,爵位為侯,位置就在現在河北省,邢台縣的西南。這個國家在周代初年雖然有如曇花一現,國祚並不很長,到了春秋時代就被強鄰衛國所並滅。然而,卻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聲名響亮的邢姓,堪稱永垂不朽。
邢姓的最早發源之地河北邢台縣,在歷史上可一直是大大有名。這個地方,在秦朝時被置為信都縣,不久之後楚霸王又將之改為襄國,並且成為“常山王”張耳的王都。南北朝時,石勒又在這個地方建立他的趙國,一直到宋朝之時,才定名為邢台,以迄於今。因此,邢台縣之地一直聲名響亮,來自該地的邢姓人,可以說是與有榮焉。
春秋時代的邢國在被衛國並滅之後,周公的這一支子孫紛紛“以國為氏”而姓了邢,有的安土重遷,仍然在家鄉過老日子,有的則不甘忍受亡國之恥,陸續出奔到其他各地,開創新的天地,所以,邢氏的先人是很早便從河北播遷到了別的地方的。
當周公的邢姓後裔陸續出現於春秋諸國,並逐漸鋒芒嶄露時,位於現在山西一帶的晉國,又出現了另一支以邢為姓的人,那就是《姓考》一書所記述的:“晉大夫韓宣子之族食采於邢,後以為氏,望出河間”。
春秋時代晉國的韓氏,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家族,不但世代都貴為上卿,後來更進一步與趙、魏兩家分割晉國為三,揭開了歷史上所謂戰國時代序幕。這個顯貴的家族,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已知是源自周文王的後裔唐叔虞,則他們的子孫後來由於食采於邢而以地為氏,發展成為邢氏之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就實質而言,實在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較早出現於河北的第一支邢氏,是源自周文王之子周公,則兩支邢氏的得姓儘管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所不同,而追本溯源實際上根本就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第二支邢氏的發源之地,就是《史記秦本紀》所記載“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夏,代取邢丘”的那一個邢丘之地,該地的位置,已知即為今河南省溫縣東方的平邢故城。這項具體的證據,十足顯出了邢氏的源遠流長。
家世背景古老而光輝的邢氏,在歷史上的表現一直十分優異,以漢、唐之際的漫長時間來說,傑出的邢姓名人就滿載於歷代的史書,如南北朝時的邢邵, 唐乾天年間的邢濟,會昌年間的邢群,真是多得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