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街社區

邊街社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鹿江街道,全社區有3800多人口,1400多戶人家。 截至2010年底,邊街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 邊街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

邊街社區

邊街社區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鹿江街道,全社區有3800多人口,1400多戶人家。社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全民關注,合力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努力營造會社會愛老、敬老的良好氛圍,著力建設生活、家政、醫療衛生、精神文化等服務項目,逐步建立起覆蓋面廣、服務方式靈活的養老服務體系,使廣大老年人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生活所需的各類服務。2002-2004年度,邊街社區被評為宜春市文明社區。
社區地處樟樹市老城區,巷子深,住戶多,家庭經濟不寬裕者多。邊街社區黨支部有一個幫扶小組,每位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黨員都聯繫了一名生活困難的老人作為幫扶對象,負責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看病就醫,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2002年開始,社區黨支部開展了“我為社區服務一天,社區為我服務一年”的志願服務活動,發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服務社區的行列中來。23年來,黨員們照顧過的老人不下100位,並先後為10多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黨支部的 20名退休員工黨員自發組織了一支義務巡邏隊,他們每天穿街走巷,排查安全隱患,叮囑居民注意防火防盜,調解鄰里糾紛,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正是有了這樣一群“敢管、敢拼”的老大爺、老大媽,多年來,邊街社區的綜治工作一直是全街道乃至全市最好的。大家都說,雖然這裡離繁華地段遠了些,但住在這裡我們放心。有這樣一組數字可以作為註解:自 1987年以來,他們共調解各類民事糾紛 900多件,排查安全隱患1000多起,協助公安機關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 60多名。同時,社區在幫助職工就業崗位的同時,社區還積極開拓就業領域。在各居民點興辦早點攤、幼稚園、家電維修站、小百貨店、理髮店等便民服務網點,不僅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下崗、待崗職工創造了大量再就業機會。憑著這股韌勁,邊街轄區內200餘名下崗、待業人員先後全部重新找到了工作,使轄區內的大部分民眾生活有了保障。該社區在全市率先投資69萬元,建起了占地10畝、建築面積 3700平方米,擁有 103個床位的養老中心。該社區的老人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都有台賬資料,願意做義工的愛心人士也完全可以前去社區對接。目前,該服務中心共有服務對象185人,其中入住老人 47人,上門服務老人 138人。他們的服務既構建了和諧的養老環境,也減輕了社會養老壓力,同時使得老人在外務工、創業的子女能夠專心事業,可謂一舉多得。

經濟狀況

邊街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特色產業

邊街社區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花椒主產業全社區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社區經濟總收入11.9%。該社區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花椒畜牧產業。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邊街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邊街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發展重點

邊街社區存在問題: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衛生環境。
邊街社區的發展重點主要是:增加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6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140頭、牛15頭、羊80隻,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社區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800元。

社區黨建

近年來,邊街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社區黨建工作為龍頭,以創建“安全型、溫馨型、誠信型、學習型”社區為目標,堅持以班子內部“小團結”來帶動各族民眾的“大團結”,把服務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居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各族民眾和社區組織的雙向互動服務作用,全力為各族居民民眾做好事,解難事。 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打造陽光愛心社區為活動載體,通過邀請優秀“五老人員”在黨員民眾中做經驗交流,樹立典型。在工作人員中推行“延時服務”,組織黨員外出參觀學習,為黨員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勞逸結合提供了好的平台。開展與共建單位五聯工作法、“我為下崗失業居民再就業做貢獻”、“真心辦實事、熱心換民心”活動,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工作滿意度和公信度。社區黨支部以社區再就業服務中心為依託,創辦了以家政服務、黨員教育培訓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為民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