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staphylococcus peripheral keratitis)也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性邊緣性角膜炎或卡他性角膜潰瘍。正如病名所提示的,該病是由宿主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抗原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由於它和泡性角膜炎有類似之處,所以,在鑑別邊緣性角膜浸潤時,應同時考慮到這兩個疾病。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患者有輕度到中度的眼痛、畏光、異物感、結膜充血等。症狀無特異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以周邊角膜浸潤起病,浸潤與角膜緣之間有1~2mm的透明角膜。角膜浸潤可為單發或多發,平行於角膜緣而擴展,浸潤可融合。隨角膜炎的遷移,浸潤部位的角膜上皮脫落,形成角膜潰瘍或角膜基質變薄。角膜緣血管長入潰瘍區。前房通常安靜。在嚴重的病例,潰瘍偶爾可導致穿孔。
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的患者常伴有葡萄球菌性瞼緣炎的體徵,睫毛根部紅疹,紅斑,瞼緣不規則,瞼板腺分泌物黏稠,睫毛脫落等。眼瞼和球結膜可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滴眼是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主要的治療方法。
疾病名稱
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
英文名稱
staphylococcus marginal keratitis
別名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邊緣性角膜炎;卡他性角膜潰瘍
分類
眼科 > 角膜病 > 免疫性角膜疾病
ICD號
H18.8
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的病因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通常是由慢性瞼結膜炎引起的。角膜浸潤處可見中性粒細胞。宿主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抗原產生的抗體反應與角膜浸潤有關。有報導,β-溶血性鏈球菌也可以引起周邊角膜潰瘍,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性邊緣性角膜潰瘍相似。患者眼睫毛處常有細菌,90%的患者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發病機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周邊性角膜炎是繼發於抗原-抗體反應和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多形核白細胞反應。抗原和抗體結合通過趨化作用引起中性粒細胞浸潤。細胞免疫反應幾乎不參與這一反應過程。
臨床表現
症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患者有輕度到中度的眼痛、畏光、異物感、結膜充血等。症狀無特異性。
體徵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以周邊角膜浸潤起病,浸潤常位於2,4,8,10點位。浸潤與角膜緣之間有1~2mm的透明角膜。角膜浸潤可為單發或多發,平行於角膜緣而擴展,浸潤可融合。隨著角膜炎的遷移,浸潤部位的角膜上皮脫落,形成角膜潰瘍或角膜基質變薄。角膜緣血管長入潰瘍區。前房通常安靜。在嚴重的病例,潰瘍偶爾可導致穿孔。
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的患者常伴有葡萄球菌性瞼緣炎的體徵,睫毛根部紅疹,紅斑,瞼緣不規則,瞼板腺分泌物黏稠,睫毛脫落等。眼瞼和球結膜可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
併發症
瞼緣炎及角膜血管翳形成。
實驗室檢查
瞼緣細菌培養可以發現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診斷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周邊性角膜炎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床表現。角膜潰瘍與角膜緣之間有1~2mm透明區,常伴有潰瘍型瞼緣炎。瞼緣細菌培養可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
鑑別診斷
感染性角膜炎或潰瘍
葡萄球菌性周邊性角膜炎出現潰瘍時,容易與感染性角膜炎或潰瘍混淆。然而,前者的角膜基質浸潤與角膜緣之間有一透明間隔區,前房安靜。後者通常有中度到重度的前房炎症反應,角膜基質的浸潤可以擴展到角膜緣。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也可類似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周邊性角膜炎。然而,前者的特點為樹枝狀或地圖狀角膜上皮損害,角膜感覺減退,基質浸潤可擴展到角膜緣。後者沒有這些臨床特點。
蠶食性角膜潰瘍和周邊性角膜潰瘍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出現角膜潰瘍時與蠶食性角膜潰瘍以及膠原血管性疾病引起的周邊性角膜潰瘍相似。但是前者的預後良好,後者的病變嚴重且為進行性。此外,前者對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治療的反應好,後者通常需要全身套用免疫抑制藥來控制角膜炎症和潰瘍。
治療
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滴眼是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主要的治療方法。對不伴有角膜上皮缺損的角膜基質浸潤,可單獨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滴眼,或聯合抗生素眼藥水滴眼。有角膜上皮缺損和潰瘍時,採用廣譜抗生素眼藥水和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滴眼。一般情況下,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經過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滴眼後很快癒合。如果浸潤擴大,潰瘍加深,前房炎症反應明顯,應考慮到感染性角膜潰瘍的可能。
治療瞼結膜炎對減少角膜浸潤和潰瘍的復發是必要的。眼瞼濕熱敷,眼瞼清潔,瞼緣塗抗生素眼膏等有助於控制眼瞼的炎症。對復發性瞼結膜炎的患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療。
預後
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預後良好。
預防
無有效手段預防邊緣性卡他性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