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王許村

邊王許村隸屬萊城區寨里鎮,位於萊城西北22公里,寨里鎮政府西南約3公里。該村北與趙官莊為鄰,東和魏王許搭界,西與韓王許隔河相望,南去跨河是楊莊鎮張里村。現有368戶,1099口人,耕地1196畝。據邊王許村村碑記載,明正德二年(1507年)邊姓由河北省任丘縣遷來,姜姓早居,以姓名村姜家莊。後來邊姓成為大戶,因鄰村皆以王許名村,故改稱為邊王許。

據《萊蕪市志》載,邊王許村清末屬萊蕪縣大下保;民國初年屬老八區;1941年劃為水北區;1958年水北寨里兩鄉合併建立寨里人民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成辦事處;1985年11月改成鎮,邊王許隸屬寨里鎮寨里管區。

邊王許村建村至今約有500年。現有邊、張、王、馬、李、姜等十餘姓。邊王許村地處平原,三面環河,有4公里長的河岸線,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村內有定時開往泰安、萊蕪的停車點。順10米寬的柏油路出村,向東約1公里便是O九國防公路。交通便利,林茂糧豐。

由銀杏樹向東約200米,即到邊王許觀音廟。此廟在1942年前拆除,當時寨里有鬼子的據點,相距百米之遙的魏王許圍子是漢奸鬼子經常出沒之地,兵荒馬亂,匪患不斷,為防禦外來騷擾,1943年邊王許村在觀音廟的舊址上,也修起了圍子。該村早在1920年前,就與鄰村組織了聯莊會。18至25歲的青壯年農閒季節都參加訓練,強身健體,看家護院。是年的春夏之交,聽說從郭莊方向有一股土匪要來搶掠,邊隆培即聯絡鄰村魏王許和大高莊在村南河北岸防禦,他們齊心協力,用土槍和二人抬炮阻擊土匪於河南岸。邊王許人勤勞、勇敢,有戰勝一切自然災害的信心和勇氣。1921年從陰曆的六月初一到七月十五連續降雨45天,村南村西兩條河水位猛漲,大水倒灌進村,洪水肆虐。白果樹下水漫及人腰部,房屋倒塌甚多,莊稼淹沒近半,河邊樹木被大水捲走若干。邊王許人在抗禦匪患的同時,日夜奮戰,修渠築壩,排水治澇,重建家園。1922年8月邊王許村和平解決了一場百名盲人騷亂事件,避免了一場風波。1940年秋,一部分紅槍會會員聽說宜山村住著八路軍司令部有機關槍,他們沿河向北偷襲司令部,被早有防備的八路軍一梭子機關槍打散,一部分逃命進了邊王許,被村裡的抗日游擊小組截擊,並抓住兩名紅槍會會員。1940年9月15日,紅槍會三進邊王許,對該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報復洗劫;放火燒毀學堂、民房200餘間,邊雪培和邊安培之妻慘遭殺害。駐宜山村的八路軍派一個班,打退了紅槍會的進攻,追擊中在該村東南河的河灘上一個班的子弟兵全部壯烈犧牲。1941年2月的一個早晨,由魯西來的陳團漢奸劉增岳、劉恆九上百人襲擊邊王許,從該村抓走40多人,押至范鎮。除大部分趁黑逃出虎口外,未能逃走的數人,受盡了慘無人道的刑訊和折磨,將人贖回時,一個個已奄奄一息,遍體鱗傷,慘不忍睹。

鄰村人常說邊王許有三多:有文化的人多,早期參加革命的人多,為黨和國家送的幹部多。邊王許村黨的活動始於1937年。是年9月,我地下黨員馬達衛、周美瑤即奉中共山東省委之命,以北京流亡學生的名義,到我九區宣傳抗日救國道理,並與該村教師邊豐甲秘密聯絡,組織抗日游擊隊。1938年8月邊豐甲奉中共山東分局指示,返回原籍邊王許村宣傳抗日,發動民眾,結合籌建萊蕪獨立營,秘密發展黨的地下組織,先後發展了五人入黨。10月成立了邊王許村黨支部(直屬縣委領導)。邊王許村黨支部的建立,為八、九區黨組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邊豐甲、邊一峰、邊恩培、邊振孟、邊振奎、邊拱等十餘人以大王莊溫家莊金堂寺為基地發展革命力量,準備舉行武裝起義,由於被結合的地主分子景肇玲叛變,起義失敗。

1939年1月,八、九區聯合區委成立,以邊王許國小為基地開展黨的工作。邊一峰任區委書記。1941年7月寨里區委建立,邊華任區委書記,王英任區中隊隊長,組宣委員均為邊王許人。從1941年至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在邊王許黨支部領導下的兩面政權:白天假意應付敵人,晚上真心真意的維護革命工作,為保護我黨的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次已叛變投敵的萊蕪縣委書記劉伯戈,帶領漢奸幾十人,當晚行至邊王許村國小留宿。同時,在國小的地下室內就有中共的地下工作者。敵偽勢力的瘋狂進攻,環境日趨惡化,大多數村莊由游擊區變為敵占區,革命工作的開展更是困難重重。由於邊王許村的民眾基礎較好,抗戰的地下工作人員,只能在該村往來。當時寨里區級的黨、政、武、群幹部總共70餘人。環境惡化達到極端程度,堅持到最後只剩下四個人。除張貫中是外村人,其餘3人王英、邊桂培、邊振泰均為邊王許人。這期間,邊振奎擔任第一任博山縣委書記;邊一峰擔任第一任淄川和沂源縣委書記。僅有500多口人的邊王許村有82人參加了抗日工作。1939年7月的一個黑夜,紅槍會若干人竄進了邊王許村。村民不少人跑到河西,藏身於谷垛里。紅槍會的人用槍頭子往谷垛里亂戳,泉子(即邊豐積,後成為烈士)的腿被扎傷,他個大,膽也大,氣急之下,順手奪過又刺來的紅櫻槍,狠揍那個“紅會”,並將其腹部捅傷後,提著奪來的紅櫻槍,當夜跑到丁家屋子參加了八路軍,時年僅16歲。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寨里區中隊長王英,在1942年4月18日化裝捉拿漢奸小隊長李武之時,狡猾的李武之聞風逃走,並糾集漢奸劉仲迪、郝會之等人進行反撲,當王英行至韓王許村西時,被敵包圍,終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時年45歲。

在八年抗日戰爭和三年解放戰爭中,邊王許村出現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14名熱血男兒為國捐軀。他們的英雄業績,激勵著後人披荊斬棘奮鬥不息。在槍林彈雨中倖存者,有20餘人成為縣團級以上幹部。邊春光生前曾任中國青年出版社社長、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邊賢培生前擔任吉林省財政廳廳長、省府顧問;邊拱生前任原國家第四機械部科研所所長。建國後參加工作的同志,有四人成為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歲月流逝,歷盡滄桑,邊王許村從歷史的長河及戰鬥的硝煙中走來,直到1948年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人們才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建國後,邊王許乾群積極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至1955年春,先後建起了勝利、光明、前進、利民4個初級社,1955年春,建起了“勝利高級農業合作社”,全村成為一個社。1958年10月,自然捲入了共產主義運動的潮流之中,村民過上了“共產主義”。此時,全村建起了兩個食堂,村民一天三頓飯到食堂憑票買飯。

由於受“共產風”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初,邊王許和全國一樣,進入三年暫時困難時期,村民以野菜、樹葉充飢,糧食極缺,小麥每斤價格16元。集體供應村民糧食,每人每天僅2.4兩,2/3的村民因飲水過多,而得了水腫病。為儘快改變貧困狀況,大隊抓緊了多種經營和工副業生產。1962年至1963年間,沿匯河北岸,雙龍河東岸植樹造林,所植楊樹數以萬計,10年後成為村裡的一筆重要財富。1964年春,在匯河北岸挖長600米,寬40米的藕灣一個,灣中養藕,壩上栽白臘條。春來荷葉出水,兩壩泛綠,是人們觀光的好地方。盛夏滿塘荷花競相開放,蜂舞蝶飛,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在南老林和北窪各建一果園,總面積50畝,品種有紅玉、紅星、國光等,年年銷售一空。同時村里辦起了窯廠、條編、洪爐等副業。窯廠是村裡的骨幹企業。20世紀50年代初建於村東南,1978年遷址於村北瓦碴地.1983年改建為大輪窯,年產磚瓦500萬塊。1994年停辦。邊王許村的錫壺匠聞名周圍幾個縣市,20世紀50年代初生意十分紅火。邊王許村種植大麻歷史悠久,三面環河是種植大麻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村民邊振宋所種剝大麻代表國家參加了世博會。邊隆培積極倡導並帶頭植桑養蠶,種棉紡線織布。當年所植桑行子,最後的幾株水桶粗的桑樹,1958年前才伐掉。他引進優質棉種,大力種植棉花,家家紡線織布,因此萊蕪縣政府獎給邊隆培匾額一塊,四個大字“棉業先聲”,是縣長親自書寫,掛於邊隆培大門上。此匾額於“文化大革命”時被毀。

邊王許村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強農先治土,後治水。自20世紀60年代末起,大搞土地整平。1973年至1977年全民上陣,削高填低,整平土地,奮戰五個冬天,使前窪、北窪、南下圈三處地片徹底改變了昔日“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的不良狀況,成為穩產高產田。自1958年開始打機井,到目前全村共有機井26眼,實現了五天一輪灌。

1995年冬,村里在村北削高填窪,修建了一條東西大街,長200米,寬24米,1997年進行了硬化。同時修建了銀杏樹下達後北嶺的柏油路。200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423萬元,人均收入3611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邊王許村很早就重視文化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是邊王許村的傳統。清朝末年就把私塾教學改進,在村中間的白果樹西南30多米處,修建了“義學”。1914年建立邊魏王許國民國小,1919年該村在國民國小中開設萊蕪第三個女生班。凡是適齡的男、女孩子,都動員入校免費教育。1920年邊王許村又成立了教育會,凡出村上高級國小、中學、師範學校的學生都由教育會資助書籍費、制服費、學雜費等,在本村學校上學的男女學生不交學費。1924年邊王許村先後考入泰安三中和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習的學生就有6人。1927年春,邊振方在曲阜明德中學任教員時,被聘為孔子七十七代孫孔德成和他兩個姐姐的英語家庭教師。1988年邊永新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獲山東省第十七名、泰安市第一名。20世紀50年代,邊王許村的各項工作都幹得很紅火,有“小蘇聯”之美譽。義學西廳房是圖書室,圖書達2000餘冊;青年男女文藝愛好者,以村團支部為首,組織二十多名文藝骨幹,逢年過節編演節目。並從縣文化館請來老師作指導,編演節目有現代戲,有傳統歷史劇達三十多個。有呂劇《李二嫂改嫁》、《小姑賢》、《借年》、《十五貫》等,現代戲《一張電影票》在縣匯演獲二等獎。這支農村演出隊曾到省參加過文藝調演;青年工作曾得到團省委和團中央的表彰。1998年以來,村里舉辦了三次書畫展,每次參賽人數達80多人。上有80多歲的老人,下有十幾歲的學生。通過此項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村中青少年熱愛書法的積極性。2000年秋,萊蕪市書畫下鄉團曾到村里傳經送寶。

20世紀20年代在寨里的老十字街就有邊王許人開的“育壽堂”藥鋪,邊慶培坐堂行醫,懸壺濟世,十里八鄉頗有名氣。荒亂之後,藥鋪遂撤。1962年邊王許始建村衛生室。1972年春公社衛生院為村培訓了鄉村醫生,當年秋邊王許開辦了中醫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很快,醫務人員隊伍不斷壯大,醫療水平日益提高,1985年2月5日邊王許村衛生室接受了聯合國紅十字會的考察(照片)。衛生室室長邊振鼎被評為全國優秀鄉村醫生。

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使邊王許村成為名人輩出之地。邊克昌,自幼習武,且武藝高強,清末中過武秀才:邊隆培,19世紀20年代,積極倡導植樹造林,興辦教育,創辦義倉。邊振岱,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曾撰寫碑文書寫碑匾若干。邊徵培酷愛書法,尤精柳體,建國前後曾書寫匾版若干。今年20歲的邊茂富,自幼習武,宋江武校畢業後到廣東省體工隊工作。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外拳王爭霸賽,且均獲好名次。在1999年5月中國台州舉行的國際傳統武術暨絕技大賽男子散手70公斤級比賽中獲第二名。2000年8月榮獲“陽江杯”國際自由搏擊拳王爭霸賽冠軍,受到陽江市政府、中國武協的表彰和獎勵。今年55歲的邊榮祥,自幼酷愛書法繪畫,40多年來筆耕不輟,其藝術造詣已達到較高程度。書法曾習歐、隸、行等體,尤精歐體,同時仿宋等藝術體也信手拈來。近年來曾寫過廣告版、各類上牆板面若干。其繪畫作品更技高一籌,尤善國畫。其作品曾多次在市級展覽中獲獎。邊榮祥現為萊蕪市美協會員。1989年寨里教委主任邊佑之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995年,邊振常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邊王許村,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村莊,一個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的村莊,必將與時俱進,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