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笏

還笏

還笏,典故名,典出《舊唐書》卷八十《褚遂良列傳》。唐高宗將立武則天為後,褚遂良諫,帝不聽。遂良致笏殿階,叩頭流血曰:“還陛下此笏!”後用以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後亦泛指致仕,辭官。

基本信息

詞目:還笏

拼音:huán hù

注音:ㄏㄞˊ ㄏㄨˋ

解釋:指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後亦泛指致仕,辭官。

詳細釋義

典源

《舊唐書》卷八十《褚遂良列傳》

六年,高宗將廢皇后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后,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績、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及遂良以籌其事。將入,遂良謂無忌等曰:“上意欲廢中宮,必議其事,遂良今欲陳諫,眾意如何?”無忌曰:“明公必須極言,無忌請繼焉。”及入,高宗難於發言,再三顧謂無忌曰:“莫大之罪,絕嗣為甚。皇后無胤息,昭儀有子,今欲立為皇后,公等以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無愆婦德。先帝不豫,執陛下手以語臣曰:‘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陛下親承德音,言猶在耳。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帝之命,特願再三思審。愚臣上忤聖顏,罪合萬死,但願不負先朝厚恩,何顧性命。”遂良致笏於殿陛,曰:“還陛下此笏。”仍解巾叩頭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長孫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謂李績曰:“冊立武昭儀之事,遂良固執不從。遂良既是受顧命大臣,事若不可,當且止也。”績對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帝乃立昭儀為皇后,左遷遂良潭州都督。顯慶二年,轉桂州都督。未幾,又貶為愛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譯文

永徽六年(655),高宗準備廢黜王皇后,冊立昭儀武氏則天為皇后,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及遂良一起策劃這事。將要進宮時,遂良對無忌等說:“皇上的心意想要廢黜皇后,必定議論這件事,遂良今天想陳述理由勸諫,你們意見怎么樣?”無忌說:“明公必須極力勸諫,無忌請求繼續陳述這個意見。”到他們進宮後,高宗難以開口,再三望著無忌對他說:“最大的罪過之中,絕後是最嚴重的。皇后沒有子息,昭儀有兒子,現在想立昭儀為皇后,你們認為怎么樣?”遂良說:“皇后出自名家,先朝的時候所娶,服侍先帝,婦德沒有過失。先帝沒有猶豫,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過這話:‘我好兒好婦,現在準備託付給你。’陛下親耳聽到先帝的善言,言猶在耳。皇后從此沒有聽說有過失,恐怕不能廢黜。臣今天不敢曲從,上違先帝的命令,特意請陛下再三思考審察。愚臣觸犯了聖上的尊嚴,罪該萬死,只願不辜負先朝的厚恩,哪裡還顧性命。”遂良把上朝時執的手板放到殿前的台階上,說:“還陛下這個手板。”多次解下頭巾叩頭流血。高宗大怒,命令帶遂良出殿。長孫無忌說:“遂良受先朝遺詔為顧命大臣,有罪不施加刑法。”第二天,高宗對李責力說:“冊立武昭儀的事,遂良固執不肯順從。遂良已經是受先朝遺詔的顧命大臣,事情如果不行,則應當暫且停止。”李責力回答說:“這卻是陛下的家事,不適宜問外人。”高宗這才冊立昭儀為皇后,降任遂良為潭州都督。顯慶二年(657),轉任桂州都督。沒有多久,又被貶為愛州刺史,第二年,遂良死在任上,終年六十二歲。

釋義

(1)指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

唐高宗將立武則天為後,褚遂良諫,帝不聽。遂良致笏殿階,叩頭流血曰:“還陛下此笏!”後用以稱堅持原則而不惜棄官。

唐 唐彥謙 《鹹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詩:“不聽還笏諫,幾覆綴旒祧。”

宋 陸游 《自嘲》詩:“獨立未除還笏氣,餘生猶待闔棺論。”

(2)致仕,辭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詞:“古有一言腰相印,誰教他,滿篋嬰鱗疏。還笏退,不回顧。”

元 姚燧 《耶律鈞贈官制》:“固求還笏,難斷抗章。

相關人物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在高宗統治初期,李治刻意效仿太宗的所做所為,褚遂良他們確實取得了一些可觀的成就。但是,不久,他和膽小懦弱的高宗皇帝一起,正面對著一個更為強大、機敏和肆無忌憚的對手武曌(後來的則天皇帝),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他們都成了失敗者。

公元640年前後,只有十幾歲的武曌進入後宮,成為太宗的“才人”(第五等妃嬪)。她的美貌與才情不僅得到了年老的太宗的喜愛,似乎在同時也得到了年輕的太子的愛情。太宗死後,公元654年左右,曾經一度削髮為尼的武曌成為李治的妃嬪,並被封為“昭儀”,得到高宗的寵信,也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

655年,在是否立武昭儀為皇后的鬥爭中,褚遂良與另一位元老重臣長孫無忌強烈反對任何廢黜王皇后的企圖。根據新、舊《唐書·褚遂良傳》的記載,高宗召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左僕射于志寧以及褚遂良進官商議廢后立後之事。褚遂良發了一通議論,給皇帝潑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種不要命的態度——將官笏放在台階上,同時也把官帽摘下,叩頭以致於流血——更使皇帝大為惱火,讓士兵把他強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後邊的武氏則恨不得立刻將他處死。在關鍵的時候,善於迎合旨意的李勣卻說了一句話:“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這一來既改變了唐王朝的命運,也將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劇的深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