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風港灣

避風港灣

他是個同性戀者,因為家人反對決定治療同性戀病,經過漫長時間,他放望了希望,放棄了對家人的感情,望記了過去的回快,失去愛的追求,他在試圖埋葬自已 。

基本信息

導演: 克斯汀·卡爾胡珀
編劇: 傑克·布萊亞特
主演:湯姆·沃帕特/ Michael Grant / 格雷戈里·哈里森 /詹妮弗·泰勒/喬什·格林/ 更多...
類型: 劇情 / 同性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08-10(聖地亞哥電影展)
片長: 90分鐘
IMDb連結: tt3520216

電影劇情

他是個同性戀者,因為家人反對決定治療同性戀病,經過漫長時間,他放望了希望,放棄了對家人的感情,望記了過去的回快,失去愛的追求,他在試圖埋葬自已 。

影片評價

看這部電影,會想起德國布勞恩的漫畫《父與子》,漫畫的結尾頗富詩意,父子倆歷險歸來,厭倦了塵俗的熱鬧和紛繁,於是手牽手步入了天上的月亮。
父子倆消失在月亮上的背影,描摹了一種有夢想的人,在他們的身上,會始終存有一種類似孤狼的氣息,哪怕外表看上去溫和安靜,但他的內心有一部分是永遠不屬於任何人的,仿佛隱藏在雲端的天空之城。他用那一部分來追求某個隔離於塵俗之外,卻值得他全身心投入的東西。
《避風港灣》的男主人公詹姆斯懷抱著一個音樂的夢想,他與父親生活在美國南方鄉鎮,卻渴望著去波士頓接受理想的音樂教育,父親理解不了兒子的夢想,他要求兒子留在祖輩傳承下來的蘋果農莊;不僅如此,影片一開始,我們看到兒子在教會接受的所謂“性取向矯正”治療,也是奉父母之命。
這或許可以解釋男主人公本應青春無憂的目光里卻閃爍著一點憂鬱的原因;英俊頎長的身體讓人聯想到從他手指下流淌的鋼琴樂,沉靜優美,卻壓抑著一股即將噴薄而出的力量。
詹姆斯是愛父親的,雖然他從未說過。備受壓制的夢想,令他時而與父親發生言辭的衝撞——年輕的他不能理解父親在果園固守的傳統耕作,也對教會的治療也提出過質疑,雖然如此,他還是默默地接過了父親令他承擔的果園的勞作與運輸,並嘗試與一個熱情美麗的姑娘開始交往。
不僅美國南方鄉鎮,世界大多數國家現有的父權視角下,發現兒子是同性戀,對於父親往往是一個全面的否定和打擊。因為在多數父親的心中,同性戀往往意味著不健康、不潔、缺乏男子氣概,等等。
假如詹姆斯變成一個與父親期望相符的直人,或許他這一輩子會成為父親的下一個翻版:繼承祖業,娶妻生子。
但他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始終在他內心翻滾,向他的所作所為發出反抗的呼喊。他與自己博弈,其實也是自我與父親之間的博弈。
兒子愛他的父親,他明白父親的期望,他也渴望一個被社會認可的、體面的身份,並以此安慰父親的心。
他本來立意與男友查理一刀兩斷,可一旦觸及對方額頭被歹徒毆打留下的淤傷,本已堅硬的心立時潰不成軍。
男友查理遭受的傷害是否來自恐同分子所為?影片沒講。聯繫《8號提案》中描寫的美國南部鄉鎮,至今依然存在著的針對同性戀者的暴力,那些被驅逐出家門的同志少年,街頭流浪的孩子,得不著一個避風的港灣,可以想見查理性向暴露之後所可能遭遇的危險。
不惜丟下女友家人豐盛熱鬧的晚宴,不顧女友哀切懇求的眼神,詹姆斯也要驅車趕至查理身邊。他不能無視查理的孤立無援,他要給查理一個可依靠的肩膀。
深夜主人公駕車在黑暗中的光線行駛,此時時鐘應已越過約定的鐘點,查理還在等他嗎,這一段交織的焦慮愧疚與不安,猛然提醒我們主人公同時也行駛在一個生活的邊緣地帶,一邊是傳統生活,另一邊是非傳統。社會的主宰往往是傳統的大多數人,非傳統就必須躲藏在地下,他們的快樂見不得陽光。
這部影片的情節線並不複雜,導演講述的方式也是溫和而又克制,男主人公的性格也比較沉默內斂,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通過音樂流淌的洶湧去感受男人們的心潮澎湃。音樂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有一段父親徜徉在果園的長長鏡頭,蘋果樹在黃昏的風中搖曳,一步步行來,仿佛聽見父親內心的彷徨,他發現他按傳統方式種植的蘋果已經快趕不上市場的需要了。更重要的是,他還發現了兒子的秘密,他明白之前的治療並沒有讓兒子回到他所期望的軌道。
接下來是一段父親與兒子的對話,那時兒子已經決意離開,既然已被傳統摒棄,唯一可選擇的只剩音樂與愛人了。音樂意味著另一種新生,而這段不被世俗祝福的愛情,卻可以讓他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兒子坐在相伴多年的鋼琴下,臨別前的一曲,我想,他是獻給他的父親。
父親站在門前,欲言又止,終於他問了:你要去哪兒。
兒子說他去波士頓,不是一個人。
你們是真心相互喜歡嗎?——父親問。
是的,我們很相愛。——兒子這次沒有逃避。
我為和你母親送你去治療的事情感到抱歉,……我可能理解不了,但我至少可以接受這個事實。……我已經決定賣掉這個農場……你為我工作了20年,現在輪到我為你考慮的時候了。你,可以用這筆錢去做你喜歡的事情,去學你喜歡的音樂。……
農場不是親人,我們才是。——父親艱難地說完,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
兒子說,爸爸,對不起,我沒能改變過來。
父親唇角邊浮現出一絲隱約的笑影:我們盡力就好。
影片沒有具體交待促使父親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但我想起了另一部韓國導演張鎮的《兒子》,長期在監獄服刑的父親得著了一個假釋的機會,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兒子——分別多年,兒子由小男孩長成了小伙子,父親已經完全辨認不出來了。難得的父子相處,令父親百感交集。
然而父親最終發現迎接他的兒子並非親生骨肉,對方是已經離世的兒子身邊的另一個男孩,是兒子如親人般的摯友。
無法想像這位父親內心的痛楚,但他最終選擇接納了假扮兒子的這個男孩,——影片並沒有說這個男孩是兒子的情人,甚至還設定了兩個女性角色的背影——她們分別扮演兩個男孩的女友。
但是同志的觀眾應該能夠發現影片所暗示的兩個男孩之間超越尋常的親密。
父親有沒有發現呢,他或許也會困惑兩個男孩之間的情誼吧,但即使無法定義,他也知道這個男孩帶來的,是兒子生前殷切的希望,即便理解不了,但愛終歸是美好的。
《避風港灣》里父親的想法應該也差不多吧。
相較於韓國張鎮導演的《兒子》,這部美國影片也有遺憾的部分,離別之際,依舊看不到父親與查理之間的互動,查理只是遠遠地望著主人公與父親之間的道別,他與他們之間,隔著一段距離。
即將上車了,兒子最後擁抱了父親,驀然回首,明晃晃的陽光照耀著父親業已蒼老的身影,那一幕,將是留在兒子心頭永遠的念想:他知道他不再屬於傳統,不變的是他愛他的父親,如同天下所有的兒子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