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是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直屬的二級學院之一。遼寧工程技術大學1985年開始招收第一屆計算機套用本科生。1994年成立電子與信息工程系。2006年建立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學院現有5個基層教學單位、學院實驗中心、5個研究室和2個研究所。全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國家政府津貼獲得者”1人,原煤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人選1人,教授7人,教授級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人,副教授17人,高級工程師4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28人。
學院現有本科生1607人,研究生302人;2000年以來,學院學生在全國英語大賽、軟體設計大賽、“挑戰杯” 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中共獲得 8 項大獎;學院本科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多年達到95%以上;每年考取研究生人數佔畢業生總數的15%。
專業設定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4個本科專業;現有,礦山計算機套用與空間信息工程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套用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個;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共享“信息與管理工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
專業介紹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和造就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系統掌握計算機硬體、軟體的基本理論與套用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計算機技術研究和套用,硬體、軟體和網路技術的開發,計算機管理和維護的套用型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套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具有研究和開發計算機系統的基本能力。
本科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
5.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動態;
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數值分析、計算機原理、微型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彙編語言、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編譯原理、圖形學、人工智慧、計算方法、離散數學、機率統計、線性代數以及算法設計與分析、人機互動、面向對象方法、計算機英語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硬體部件設計及調試、計算機基礎訓練、課程設計、計算機工程實踐、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或理學學士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專業是信息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並極具活力的一個領域,尤其是數字移動通信、光纖通信、Internet網路通信使人們在傳遞信息和獲得信息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人才嚴重短缺的專業之一。本專業學習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畢業後可從事無線通信、電視、大規模積體電路、智慧型儀器及套用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設計、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工作。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電磁波、聲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過電脈衝,從傳送端 (信源)傳輸到一個或多個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確辨認信息,取決於傳輸中的損耗高低。信號處理是通信工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其包括過濾,編碼和解碼等。
研究內容
通信工程專業主要為研究信號的產生、信息的傳輸、交換和處理,以及在計算機通信、數字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蜂窩通信、個人通信、平流層通信、多媒體技術、信息高速公路、數字程控交換等方面的理論和工程套用問題。隨著19世紀美國人發明電報之日起,現代通信技術就已經產生。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技術需要,通信工程專業成為了美國大學教育中的一門學科,並隨著現代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得到迅速發展。
電子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物理電子、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該領域內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積體電路、乃至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物理電子、光電子、微電子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的信息電子實驗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各種電子材料、工藝、零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知識與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並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2.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
3.具有較強的本專業領域的實驗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4.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主要課程:電子線路、計算機語言、微型計算機原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理論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物理電子與電子學以及微電子學等方面的專業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電子線路實驗、計算機語言和算法實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20周。
年限學位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套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裡怎么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套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集現代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於一體的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理論、通曉電子系統設計原理與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外語和相應工程技術套用能力,面向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和智慧型控制、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等電子、信息、通信領域的寬口徑、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紮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工基礎、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線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線感測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定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套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註:不同院校的課程設定可能不同。
專業要求
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廠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套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能夠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範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套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套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於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注重培養電子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能力;具有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及設計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套用能力;具有對辦公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維護管理能力;具有對通信設備、家用電子產品電路圖的閱讀分析及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具有對機電設備進行智慧型控制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具有閱讀相關專業英語資料能力;計算機技術套用能力達到計算機等級四級要求水平。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 機率與統計 、大學物理、信號與系統、大學英語、專業英語、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C語言、高頻電子技術、電子測量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檢測技術、網路與辦公自動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單片機技術、電子系統設計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技術、數位訊號處理(DSP)技術、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及套用、ARM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感測器原理與套用、電子電工實習以及電子工藝訓練等實驗課程。
科研情況
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863”項目3項,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專利8項;發表學術論文420篇;出版專著、教材16部;獲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