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技術學院

就業領域:畢業後可在工礦企業、安全評價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工程技術與管理、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評價、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就業領域:可從事在礦山、地下建築、市政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煤礦企業、設計院、研究所和機械製造廠從事機械設備的開發、設計、製造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

學院概況

2004年教育部針對煤炭企業人才緊缺問題,遵照溫家寶總理的指示,批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部分專業單獨招收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以及職業高中的優秀應屆畢業生和煤炭企業優秀青年(簡稱對口單招)。重在培養煤炭行業急需“招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使培養更具特色,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學校黨委於2009年3月決定成立礦業技術學院,專門從事對口單招學生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是學校從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的學院之一。

組織機構

專業設定

採礦工程
本專業主要學習礦產資源開採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煤礦開採技術,對學生進行規劃設計、設備選型與計算、實驗研究、開採設計、礦山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需要,適應社會快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紮實,具有優良的綜合素質,並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礦業工程套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就業領域:學生畢業後能在煤礦生產與管理、礦山規劃設計等部門從事礦產資源開採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生產實踐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工作能力。
主要課程:採礦學、岩體力學、礦井開採設計、爆破工程、礦井通風、災害防治、礦山機械設備選型、採掘機械學、煤礦地質學、露天開採設計原理、露天開採工藝、礦業工程CAD等。
安全工程
本專業培養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工程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外語及計算機能力突出,具備安全科學與研究、安全技術及工程的設計施工、安全生產監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領域:畢業後可在工礦企業、安全評價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監察與管理、安全環境檢測與監測、安全工程技術與管理、安全設計與生產、安全評價、安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課程:安全管理學、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工程
力學、傳熱傳質學、流體力學與流體機械、物理化學與分析化學、防火防爆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安全監測監控與儀表、安全評價、採礦學、礦山電工學、煤礦地質學、礦山測量學、井巷工程、採掘機械、礦山通風與空氣調節、礦井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礦山法規等。
測繪工程
本專業以計算機在測繪中的套用為基礎,重點使學生掌握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和數位化測繪技術。畢業生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現代化的測繪技術,綜合素質高,具備地面測量(含礦山測量)、空間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編制與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等方面知識和套用能力。
就業領域:能在各類工程建設、城市規劃和建設、國土資源規劃和整治、自然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災害預防、陸地與水域運載工具導航等領域從事測繪工程設計、實施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建立、測繪科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並適應工程建設、城鎮規劃、土地管理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
主要課程:普通測繪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大地測量基礎、GPS定位技術及套用、攝影測量基礎、遙感基礎及套用、礦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計算機地形繪圖、數位化地形測圖、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套用、GIS軟體套用、礦山開採沉陷觀測。
土木工程(地下建築工程)專業
本專業在建井施工技術、建井設備的研製、施工新方法的套用及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等領域具有特色和優勢。主要培養掌握礦井建設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理論,具備從事礦井建設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領域:可從事在礦山、地下建築、市政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的技術與管理工作。
主幹課程:建築材料、土木工程CAD、計算機基礎與套用、工程地質、岩石力學、開採方法、錨桿支護工程、礦井通風與安全、爆破工程、地下工程特殊施工技術、礦井運輸與提升、井巷設計與施工、工程經濟與企業管理等。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本專業培養具有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行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煤礦企業、設計院、研究所和機械製造廠從事機械設備的開發、設計、製造的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在機械設備的使用單位從事設備技術改造、設備維修、技術服務和生產管理及設備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套用、數控技術、機械製造技術基礎、工程材力與成型工藝、工程測試技術、控制工程基礎與套用、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設計方法學、機械製造裝備設計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本專業培養學生比較系統的掌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獲得電氣工程師的基本訓練;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解決煤炭生產中煤礦供配電、電力傳動及控制、電氣設備管理與運行維護等方面實際問題,適應煤炭工業建設需要且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高級套用型人才。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歷年就業良好,學生畢業後可以在煤礦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公司從事電機、電器的設計與製造,自動化裝置與系統運行研究、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計算機開發與套用技術發麵的設計、管理、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信號分析與處理、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套用、檢測與轉換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發電廠電氣部分、控制電機、電器學、運動控制系統、智慧型電器等。

現任領導

院長簡介:
高迎慧,女,1958年生,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阜新礦業學院並獲工學學士學位,現任礦業技術學院院長,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試辦專業評估專家。曾獲遼寧省文體衛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遼寧省第八屆電子設計大賽優秀組織工作者、阜新市十傑女工。主持和參與了《非電類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規範》等6項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學校教改項目。主持的教改項目呈獲遼寧省教育廳教學成果二等獎兩項。其參加的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獎3項、市級獎2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教改論文9篇、出版教材2部、學術論文10餘篇。
書記簡介:
於國君,畢業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電氣工程系,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礦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曾任校團委副書記、工商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等職。參加工作以來,曾榮獲“學校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優秀團幹部”、“學校先進教育工作者”、“學校愛崗敬業十傑”、“遼寧省就業先進個人”、“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副院長簡介:
陳長華,教授,男,1962年出生,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博士後,1985年畢業於阜新礦業學院採礦系,多年來一直從事礦井通風、採空區火災預防、岩石失穩、煤與瓦斯突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堅持本科生教學、實習、設計和研究生培養等工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遼寧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等科研項目,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四項,完成橫向科研課題十餘項。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市級科技進步獎六項,在煤炭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一部,合作出版編著一部。指導博士研究生一人碩士,碩士生十五人。九三學社社員,阜新市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