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弓[詞語]

遺弓[詞語]

遺弓,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傳說黃帝騎龍升天時,“墮黃帝之弓”。後以“遺弓”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後為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另有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詞語信息

【詞目】遺弓

【拼音】yí gōng

【釋義】(1)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2)帝王死亡的委婉語。(3)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詳細解釋

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史記·封禪書》“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以“遺弓”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宋史·樂志十六》:“鼎湖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清 顧炎武 《登岱》詩:“何人得升仙,遺弓名烏號。”

帝王死亡的委婉語。傳說黃帝騎龍升天時,“墮黃帝之弓”。後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舊唐書·哀帝紀》:“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遺弓仙馭遠,上食繐帷張。”

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呂氏春秋·貴公》:“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後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去之若遺弓。”

1.

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史記·封禪書》“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以“遺弓”指黃帝騎龍升天時墜落的弓。《宋史·樂志十六》:“鼎湖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清 顧炎武 《登岱》詩:“何人得升仙,遺弓名烏號。”

2.

帝王死亡的委婉語。傳說黃帝騎龍升天時,“墮黃帝之弓”。後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南朝 梁 沈約 《齊武帝謚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舊唐書·哀帝紀》:“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明 唐順之 《朝謁長陵》詩:“遺弓仙馭遠,上食繐帷張。”

3.

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呂氏春秋·貴公》:“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後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去之若遺弓。”

典源

1、《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2、《史記·孝武本紀》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侯,問於鬼臾區。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悅,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