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歷史淵源
1935年1月9日,中央紅軍長征長途跋涉,歷盡艱辛來到黔北重鎮遵義。遵義的工人、農民、貧苦市民、教師、學生、工商業者,在中共地下黨的發動組織下,紛紛來到豐樂橋頭,迎接自己的親人。當地的一些著名人士、耆老也按傳統的習俗,在橋畔的“接官廳”擺了香案,迎接部隊入城。人民民眾冒著嚴寒、打著三角小旗,敲鑼打鼓,吹著嗩吶,燃放鞭炮,喜氣洋洋。他們前呼後擁,絡繹於途,出現了遵義城從未見過的盛況。古老的豐樂橋畔,人流與江水共涌,鞭炮同鑼鼓爭歡。
當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王家稼、博古等領導人出現在橋頭時,人民民眾簇擁上前,高呼口號:
歡迎紅軍!
歡迎朱毛總司令!
中國工農紅軍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在人民民眾熱烈的吹呼中,毛澤東、朱德等下馬與擁上前來的民眾代表親切握手致意,並肩走過石橋。部隊入城後,人民民眾一直跟在後面歡呼著將自己的領袖送到駐地。毛澤東應廣大人民民眾的要求,曾站在人城後的臨時駐地老城府衙門前的方桌上,給大家宣講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工農紅軍的性質與紀律。遵義人民第一次聽到真理的聲音,無不感到振奮、個個興高采烈。
當年曾書寫過歡迎紅軍入城的標語,以後又是“紅軍之友社”主要成員的余選華,40年後的1975年,回首幸福的往事,心潮澎湃,曾填詞一闋以的抒懷:
沁園春·遵義
記得當年,紅軍北上,遵義觀兵。
想烏江強渡,霆奔電閃;
婁山摧敵,雨驟風橫。
三中廣場,萬人大會,如綸天語聽分明!
最難忘,是壺漿夾道,
三轡偕行。
工農遍樹紅,更紅軍之友結社成。
今橋訪琵琶,街尋楊柳,低徊往跡,繾綣深情。
四十年來,天翻地覆,紅透江山玉宇清。
凝眸處,看紅樓耀日,歷史名城。
遵義會議會址
葉挺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