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詞目:遠足
拼音:yuǎn zú
基本解釋
[pleasure trip on foot;hike] 遠途的徒步旅行
詳細解釋
比較遠的徒步旅行。茅盾《我走過的道路·學生時代》:“每學期例有一次‘遠足’,我欣然參加了。”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九月九重陽節,古人登高的日子,我們正好有遠足旅行,遊覽名勝。”
簡介
在中國並不算是一種很普遍的運動,甚至有人覺得這並不屬於年青人的活動,只是一些中老年人才會喜歡的玩意,因為遠足一點也不刺激,甚至可說是沉悶,令很多人不屑去
嘗試這種活動。所以當遠足時遇到的人,都以外國人或中年人居多,絕少會碰到年輕人。中國的年輕人確實對遠足這運動有著不少誤解。
事實上,作為一種運動,遠足有它獨特之處。首先,遠足並不需要特別技巧,也不用花時間去學習,只要有腳又能走路便行。當然,去遠足必須要有有經驗的人領路,不然就會危險得多;而沒有經驗的遠足者受傷的機會也會較大,但對比其它運動,遠足的受傷機會是非常微,即使是受傷也不會很嚴重。另外,遠足並不是一種需要很大運動量的活動,參加者可因應自己的能力去調節步伐,所以適合不同體能的人士參加。還有,遠足是一種持久性的運動,一開始走就最少要數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遠足可以有效地鍛鍊心肺功能和腳部肌肉。更重要的是可以鍛鍊到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力,這不是很多運動能做到的,因為很多運動的參加者都可以隨時選擇放棄;然而在遠足時,一旦開始就很難放棄,因為遠足的路線很多是一些山路,除了以腳走路外,根本沒有其它方法可以離開,所以可以令一些本來沒有毅力
的人去完成它,同時亦會增加這類人的信心,令他們知道他們有能力完成長時間的遠足。
而遠足亦是一種很健康的消閒活動,首先,遠足的路線通常都在郊區,日常生活在鬧市中,我們都吸入不少廢氣,在假期時到郊外遠足,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欣賞美麗的景色,不但對身體有益,促進健康,更能舒緩日常的生活壓力,增加生活情趣。另外,在香港這城市中生活里,我們常留在石屎森林中,很少有機會認識到野外生態。透過遠足,去到郊區不同地方,不但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色,也能接觸到不同的動植物,認識到不同的生態環境,這不失一種很好的公民教育。
技巧
遠足者,在進行中長距離的遠足活動時候,通常需要穿專門的遠足鞋以保護腳底,部分強調體能訓練的遠足活動還要求遠足者負重10~15公斤的物質。
遠足愛好者和其他戶外運動愛好者一樣,也被稱為“驢友”。
技巧條例
1.步行可以說是遠足之重要部分,所以首要注意的便是足部的健康,
在旅程中,每日都應更換襪子及清潔足部。不應穿著新的行山鞋,因為新的行山鞋會比較硬,會使足部引起不適,穿上兩對襪子保護足部亦十分重要的。如果你的旅程難度比較高,那么便非穿著行山靴不可了,布鞋或皮鞋都不是最好的遠足用品。
2.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走得太快或太慢,第一天的行程應該比較短,不應多過15千米。
3.沿著小路走,無故的自創新路及冒險只會為各人帶來危險,不要沿著溪澗走,因為溪澗會隨地下水而消失。另外,突然而來的大雨會令河流氾濫,可能令走在溪澗的遠足者走避不及。
4.如活動在炎夏中進行,為防止猛烈太陽照射而引致大量缺水,可以爭取在中午多作休息
5.如有必要在夜間進行探險或趕珞,應穿著鮮色的衣物及亮箸電筒,面向可能從前面來的車輛
6.不要忘記走過的路,這樣對你迷失方向時十分重要
注意事項
安全
小心計畫行程及熟悉旅程路線 ,其中應包括途撤走路線和交通安排。每次遠足應有具備豐富遠足經驗和熟悉路線的領隊帶領。如遠足隊人數眾多,則需其他有遠足經驗者從
旁協助,大約10名隊員便應有一位助理領隊。選擇有明確路標的山徑而行。切勿自行亂闖或另闢蹺路,以免迷途或發生意外。切勿逞強好勝,遠足人士必須清楚本的體力和健康狀況,量力而為。切勿單獨進行遠足,以免缺乏照應。較理想是四人以上結隊同行。也應避免遠足隊內有太多人,以免領隊難於照應。
物品準備
任何類型的遠足都推薦準備背包,能夠方便地整理物品,在一定情況下能夠墊背,防摔等用。
充足的食物,補充體力防止過快地消耗完體力。
急救用品,以便在受傷、蟲蛇叮咬這些問題出現後能夠得到快速救治。
飲用水,並在遠足的時候補充水分,避免喝生水。
帶上雨具、額外的襪子,穿著舒適的靴子,這樣能保證在天氣變化的時候保持熱量。
中長距離遠足另外注意:1、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進行仔細了解,準備好對應地圖。
2、較為理想的是穿旅遊鞋或專用的徒步鞋,因為此種鞋有一定彈性,還要輕便、透氣、防滑,對大腦能起到適度的緩衝作用,還能減少因長距離行走而引起的腳脹,也可以穿半新半舊的膠鞋。萬一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3、對於必須野外露營的人,帳篷也是必備。
4、隨身攜帶指南針,能幫助你在迷失的情況下找到方向。
5、準備好生火工具,包括打火機、引火柴等。
6、帶一把小刀,能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削東西、開罐頭、割繃帶甚至防身。
7、準備手電筒,防止在夜晚降臨之後找不到路徑或不能前行。
8、注意防曬,帶上太陽鏡或抹上防曬霜能有效保護你的眼睛和皮膚。
9、更多的衣物尤其是襪子,在遠足中切忌長時間穿髒襪子,這樣易患腳病。
特殊情況進行特殊準備。
一定類型遠足如登山,游湖請到對應詞條查看。
衛生
到郊外遊玩、野餐,應確保個人及公眾衛生,顧己及人。出發前應有充足睡眠,確保精神及健康狀況良好。
進食前,先洗手或用消毒紙巾清潔。用廁時,顧及公德,保持四周清潔,弄髒的地方應自行清理。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蓋口鼻,儘量遠離人群。郊野地區未必隨處有清水供應,請帶備消毒紙巾,以確保個人衛生。不可隨地吐痰或拋棄垃圾,違者會被撿控。應減少產生垃圾。切勿讓你的垃圾堆積郊野,應帶至大型垃圾收集站棄置。不要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潤唇膏等,免傳染疾病。
安全措施
可能遇到的危險與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
受熱創傷
人體溫度經常保持在攝氏37度是由於人體內對產生及吸收的熱能與散熱功能有相當的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及肌肉運動會產生大量的熱能,平均每日產生2000至5000卡路里。少量太陽熱能會通過輻射及傳導,由人體吸收,人體必需將多餘的熱能排出體外才可保持正常體溫。熱能主要是由皮膚表面散發,當血液經過運動的肌肉或組織時,將熱能吸收,然後當血液流到皮膚表面時,熱能會通過對流及
傳導方式排熱加速。另一個加速排熱的方法是蒸發作用,當汗排在皮膚表面時,需要大量的熱能在來蒸發,不能排出體外,便對人體產生創傷。
受熱虛脫
受熱虛脫是由一個熱的環境下長時間的工作而引起的,由於要將大量熱能排出體外,皮膚表面的血管膨脹使到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致暈倒。對環境適應力弱,缺水,缺鹽等會使人容易產生受熱虛脫的現象。患者初期會感覺暈眩,心跳加劇,繼而會有噁心,嘔吐,頭痛,不安等現象,最後失去知覺,最明顯的病狀是體溫未必高,甚至比正常為低,皮膚的顏色不一。
中暑
中暑是由於排汗功能不足而引起的,經常長期在熱的環境下工作,汗腺的功能會減弱甚至停頓,使到體內的熱能不能排出體外。中暑的初期,患者會覺得很熱,很快便會覺得神智不清,不協調,最後失去知覺,明顯病狀是體溫在105度F以上,皮膚熱和無汗,那么必需對中暑患者立即救治。高溫對腦部是一個嚴重的創傷,救治的原則是替患者散熱,可將患者放在冷水中,如情況十分嚴重,或用毛巾包裹患者,再用風扇替患者散熱,救治工作必需迅速,因患者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死亡。補充鹽份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人相信在夏天運動會使身體內部鹽份不足,所以在夏天經常補充鹽份,通常正常的飲食可補充鹽份的流失。在高溫下不停工作超過三至四天,才需要額外的補充,因鹽有吸水作用,所以應以鹽水方式補充,切不可將鹽餅吞服,因為這樣會引起胃部不適。
預防受熱創傷
在熱環境下工作,流失的水份是十分之多的,所以應儘量補充水份及鹽
份,錯誤觀念是「吸太多水會使體內的鹽份及礦物質流失,所以最好不要喝大量的水」!正確的方法是補充所流失的水份及礦物質,水份不足會引致中暑及虛脫現象,應儘量在陰涼地方工作或浸在溪澗中,避免在中午及以後二至四小時劇烈運動,避兔穿著不透氣衣服如塑膠衣,心臟病,糖尿病及發高熱患者較容易產生中暑,虛脫現象,應特別加以注意。
暴寒講解
原因:衣著不足,饑寒交迫。
徵象:覺冷,反應遲鈍,眼花,抱怨,舉止失常,走路柬歪西倒,抽筋及有發抖現象。
預防:穿著足夠之禦寒衣物,在休息時應外加衣物以免著涼,吃足夠之食物以免飢餓。
處理:讓患者在蔽風處休息,多穿衣服(但不可太多)及將患者放置入唾袋中,煮些熱飲予患者(昏迷者不可予飲食)。但切勿用加熱法(如暖水袋等),此舉會使患者血管突然擴張,因而抽走了各部分組織內的血液,引致患者血饜及體溫驟降。
迷途預防
預防:在未進入霧區時,找出自己之位置,經常辨別四周事物及確定位置。
處理:保持鎮定,儘可能找尋道路。但若隊員體力不支或未能肯定該路
能否通行,便應停止,找尋適當之地點露宿,全隊隊員應儘量靠近,以免散失。緊急糧食不可吃盡,要分多次食用,並即時發出救求訊號。
雷暴可導致雷延
香港在春夏之問,會經常有雷暴發生,而雷暴亦往往帶來滂沱大雨,鳳凰山嶺,大網仔及南丫島等地都會發生旅行人士被雷殛致死的慘劇,在華南沿岸,積雨雲是最常見引起雷暴的成因。頂部成一鐵砧狀的積雨雲,內有無數的水點或冰雹上下移動,令到雲層各部分產生不同的電荷,當電壓升至每乎方公分一萬伏特時,就會產生巨大的火花,在雲層之間閃動或襲向地面。雷暴中人若被雷電直接命中,生存的機會甚微。雷殛一般會選擇高峭的山尖或山脊墳起的小山丘樹木為對象,但雷殛產生的巨大電流,並不是在接觸點立即消失,而是沿著地面最近的導體傳散,然後逐漸減弱,故此在山嶺峰巒上為地面電流所傷的機會遠較被雷殛為高。地電流觸及身體不同部位將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傷,例如:地電流若由左手流經右手會使髒,脊髓及
其他主要器官嚴重受創,但同一電流從膝部流過腳背則可能沒有多大傷害。
在獲悉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或觀察到積雨雲逐漸形成時,應立即遠離山尖,山脊,不可停留在樹木,電話柱,燈柱或高壓電纜及塔架之下,更不可躲在淺坑洞穴或岩石之中,如附近有氏居應速往暫避,倘若走避不及,可藏身於七至十公尺高之小山丘附近,雙手離地,雙腳合併,蹲在絕緣物體或碎石堆之上,若攜有金屬支架背囊,可將金屬架平放於地下,再蹲踞於其上,因為金屬導電性能較高,電流會經此而迅速散去,切勿坐或伏在地面上,儘量保持身體乾爽。
小組成員不應蹲踞於同一位置躲避,萬一有不幸發生時,安然無恙的成員可以立刻為傷者進行急救。
電流經過身體會引致灼傷,不由自主的肌肉收縮令心臟停止跳動,腦部神智不清及停止呼吸等現象,身體受傷害程度主要視乎雷殛震幅的強弱,時間長短及電流是否經過要害,救
治受雷侄的傷者需要不斷施以口對口人工呼吸及心外壓,傷者呼吸停頓亦應繼續施救直至救援人員到場為止。在救援史上,曾有呼吸停頓數小時,全賴同伴不斷予以人工呼吸而最後獲救的事例。
安全問題
香港境內發源的河流不多,但溪澗卻遍布郊野,很多平日不顯眼的小溝,在夏日一場豪雨之後即時轉成為流量甚速的溪澗,故此切勿低估雨後小溪的功能,只要水深及踝,急流已可令人站立不定。水深及膝者,大如牛隻亦會被沖走。暴雨將臨或雨後初晴,不要沿河谷,溪澗或低洼地前進,切勿強渡溪澗,引水道及水壩,以兔發生危險。在太陡斜或受風化被侵蝕的山坡,雨後可能發生山泥傾瀉,宜繞道而行。
意外預防
意外的發生
絕對不是因為運氣不佳而導致的,引起意外的原因
通常有下列各點:
1.不小心
2.對自我能力估計錯誤(包括體能及技能)
3.缺乏觀察能力(對環境及隊友的情緒與精神狀況)
4.全組合作性欠佳
5.對可能存在之危機缺乏認識
6.計畫不夠周詳
7.裝備不充足
意外的預防
要避免意外的發生,一定要有周詳的計畫,完善的準備,正確的判斷能力,足夠的技能訓練及良好的團隊合作。
計畫時:
1.切勿高估自己的能力
2.考慮活動進行期間之天氣狀況及環境
3.在預算時間時,應考慮日出日落與潮汐的漲退時間,並需兼顧因意外
或延誤而損失的時間
4.認識隊友,要了解他們的合作能力,體能,技能及經驗,切勿單獨成行,安全的最少人數是四名訂定計畫後
5.準備足夠的裝備
6.將行程表,路線圖及隊員的詳細資訊通知有關人士,如家長,警方,導師及組織的負責人。假如其後計畫有所修改,亦必需立即知會有關人士。
出發前
1.檢查裝備是否齊全
2.看楚知道旅程之路線及該區之救援站,警署的位置與電話號碼
3.確知隊友的體能及情緒狀況良好
4.注意天氣情況。如遇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懸掛一號或以上之颱風訊號,應取消旅程
5.通知警方
進行期間
1.整隊應經常在一起,不要讓組員單獨在後或遠處超前,注意隊友之精神,情緒及體能,並互相照顧
2.注意天氣變化,如遇天氣惡劣,應立即終止旅程,儘快回家或到最近之安全地點
3.沿途留意所經過之地方,若對山徑有疑惑,應停止前進,保持冷靜及謹慎地判斷正確路線
4.切勿走捷徑或在陡坡下山
5.步伐要自然及有規律,下山時勿跑,在碎石路行走時需特別小心
意外救護
l 咬傷處理
蛇:使傷者平臥,輕扎傷口上
部
蜘珠,蜈蚣,蠍子:讓傷者靜臥,保暖,傷處冷敷,儘速求醫
蜂:用鉗子或消毒針將鋒刺挑出,然後塗上組織銨藥膏
蟻、蚊:用肥皂洗患處,若傷處紅腫,需施以冷敷及塗上消毒藥膏,若患者之情況嚴重,應立即送院治理
燒傷, 燙傷處理:冷敷傷處,勿用任何油劑之敷料
出血處理:止血,清洗傷口及包紮傷處
骨折處理:不可移動傷者,用硬物及繃帶穩固傷處
抽筋處理:
原因:缺鹽,過度疲勞
處理:讓患者休息,待患處鬆弛後才繼續旅程
扭傷處理:讓患者休息,嚴重者可作骨折處理
迷路解救
迷路的解救方法非常容易,秘訣在你是否能認出自己在何時開始迷路!當發覺自己迷路,不能再墨守成規,必需採取有效之方法控制及處理局面。雖然你不能確定自己所處的
位置,但記著你當時正處於危難關頭,必需面對現實。從那時開始,你應忘記所有關於此次遠征的計畫,只要集中精神去主持大局,認清楚方向,找尋出路,然後繼續完成路程。假如因迷途覓路而經過整日辛勞,不欲再前進的時候,亦可自行決定是否提早回家休息。
在迷途時遇到山溪是最幸運的了,因山溪通常沿最短的路線下山,但千萬不要緊貼水流,因此地帶險要,你可以沿著山溪的方向下山,便可安抵山谷,只要你善用智力,當能化險為夷。當你見到由山溪或聽到水聲,而所站的位置角度適合,便可順這方向下山,這山溪可能突然消失峭壁之間,那末你就不能再冒險前進,必需隨原路折返,如此隨一來,可能要多走一倍以上的路程,但誰叫你迷路呢!迷路的後果就是難免費時繞路了,而且隊員的信心和士氣亦可能因之而低落,此乃意料中事,亦無可奈何。
迷路時所必需遵守的規則如下:
不要驚慌
大家靠攏在一起,不要讓任何一個人獨自離開,更不可失去聯絡
坐下來冷靜一下,然後分析情況
從地圖中試找出自己身處何方,決定應該繼續前進,還是原路折返,通常來說,原路折返,回到你最肯定的正確位置,較為安全
信賴你的指南針,別理會那些自稱有方向天才的隊員眾說紛紜,因為在這惡劣的情況下仍欲左右行程者,簡宜是愚昧無知
在危急關頭,保持頭腦冷靜和善用智力才是你最大的憑藉
迷路方向,自然會影響士氣,但切忌隊員互相指責
一旦迷路,可能要在野外渡宿,只好預備渡過辛苦的一夜,只要處變不駑,臨事鎮定,仍可保平安無事。你只可以儘量找尋最安全的地方,鑽進睡袋或備用的膠袋內保持溫暖。通常在翌晨,當天色轉晴,在陽光下,一切地勢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才尋路下山較為安全。此
行雖然不是向著你原訂的目的地進展,但可以抵達安全的地方,然後再行研究清楚前往回的地的路途,看看是否仍然繼續旅程
經過艱難的一夜,可能隊中已有人筋疲力盡,不願再繼續遠足路程,那時你憑自己的才智及隊員的勇氣和毅力的表現來作出安排,那時候亦可能已有救援人員在我尋你們,故無需心慌意亂,奔走呼吸,亂吹哨子,必需大家緊靠在一起,互相勉勵,但不可感情用事,無端造成愁雲慘霧,生離死別的局面
發出國際求救訊號
在發出意外時,假如四周視野清楚的話,你可揮動白布或其他訊號,以期引起注意。切記要臨危不亂,切忌悲憤交集而致隊友發生衝突,必需冷靜地思索脫險的良策
有關迷路的最後忠告;在背囊中放置一個大膠袋,作為救生用品之一,也算是明智之舉,即使你在黑夜或惡劣的天氣下被困野郊,而當時未帶睡袋的話,你仍可臥在大型膠袋內保持溫暖,希望可以舒適地安睡到天明。
大多數意外或迷路等不幸事件的發生,往往由於犯了以下的一項或數項錯誤:
旅程的目的及有關的行動一無所知
遇事時不能互相照應,而組織散漫
對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或行程上所遭遇的事情漠不關心
最普通的過失,就是過於自信,無實際的知識及技能有限
求救訊號
國際求救訊路
求救者 - 每隔一分鐘發出連續六次的聲或光
救援者 - 每隔一分鐘發出連續三次的聲或光
獲得救援者的訊號後,仍要不斷發出求救訊號,協助救援者我到確實位置。
摩氏密碼用光或聲發出三短(S)三長(O)三短(S)的訊號。
拯救守則
隊長必需負起領導任務,若隊長受傷,則副隊長需承擔隊長的職責,其他隊員應當服從命令,同心協力,解決困難。
領袖責任
鑑察當時的情況,切勿急躁行事,應先將任何對傷者及其餘隊員(包括自己在內)有威脅的情況減少至最少,例如:如黃蜂群侵襲時,各隊員應保持鎮定,切忌大聲喧嚷,待蜂群離去後,應立即對受襲擊者施行適當急救
診斷傷者及急救
神志清醒之傷者
詢問傷者痛楚的位置,加以檢查
處置受傷部分,並需輕緩及穩定地處理
若痛楚部分有出血現象,應即予以止血,蓋上清潔的敷料,用繃帶扎穩
不省人事之傷者
傷者最迫切的需要是呼吸,要注意傷者氣道是否暢通
保持其呼吸,必要時若無呼吸便要施行人工呼吸
細心檢查傷者體溫 脈搏及眼球瞳孔狀況
如有出血,應立刻止血,然後繼續檢查
若有多人同時受傷,急救者需迅速審定,誰應優先獲得急救,然後處理其餘傷者,若只一人竭力急救,則必先將所有不省人事的傷者置於復原臥式
對傷者的安置
將傷者安置在空氣流通的建築物或遮蔽的地方
使傷者感到舒服,應予以含糖份的飲料及額外衣服
若傷著有骨折現象,則不可隨意搬運傷者,可予以額外衣服及和暖的飲品,如含糖份的飲料,以保持體溫
但若傷者不省人事,或頭,胸或腹部受傷,則不可予以飲料,應立即致電求救
對其餘隊員的安置
隊長亦要穩定隊員的心情,引導他們協助急救,照顧傷者,如預備飲料,額外衣服等,使隊員,忙中而不驚恐
求救的決定
傷者受傷程度
輕微者:可施行急救,繼續行程
嚴重者:急救後,決定求救方法,不適宜將傷者遷走,但往往有可能低估了傷者受傷程度或精伸疲倦,所以切勿過份保守。若有需要的跡象,便馬上求救,以免誤事
隊員的士氣
時間的許可
天氣
脫險的路線
求救步驟及方法
傷者應由無恙的隊員經常結伴在旁,以作觀察及慰借
若傷者因必要而單獨留在山上,則要將傷者縛在石旁,以免傷者再往下跌,此步驟在傷者不省人事時尤其重要
留下電筒,哨子予傷者,使其能吸引拯救者注意力,並得以認定其位置,可將奪目的衣服蓋在傷者身上,使拯救者更易我尋傷者
若同行者未有受傷,領袖應派兩人到就近有電話的警崗,漁農處,郊野公園管理站等地方求救,此二人當為隊員中較鎮定,在求助時能作出合理的決定者
與拯救人員聯絡當報告事項
傷者位置,若能指出傷者在地圖上的坐標及指南針的方向更佳
遇險的時間
傷者狀況,姓名,年齡,血型等
已施行的急救方法
隊員的狀況,人數,年齡等
隊員的裝備
遷離傷者的困難之處,例如其地勢的險要及隊員的傷勢
必需告知拯救者在何處會合,好使將拯救者引領到遇險的場地
草擬及發出山野意外(有人受傷)求救書
求救書
意外地點
地圖號數
地圖方位讀數(G。R)。
地形描述
傷者資料
姓名
性別
年齡
電話
住址
緊急聯絡人
受傷時間
傷勢
已施行之急救
所需救援設備藥物
團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