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心小人論

例2:剛入學的學生A發現學生B在老師辦公室里吃東西,後來老師進來辦公室只是對學生B一笑。 有一天學生A被惡作劇的同學騙去老師辦公室,這時候老師辦公室卻沒有人。 當學生A走上社會後,發現社會上的人十分討厭他,他卻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沒人告訴他。

介紹

來歷

違心小人論是Mr.mors(亦稱莫斯先生)創立的一種心理方面的結論。

指代人群

違心小人論的是那種一心向善卻由於種種原因被人們誤以為是小人的人。

現實例子

例1

:A認為公共聚餐完畢帶走能用的東西是節省的表現,於是次次聚餐都將能用的東西帶走。
B是A的朋友,一次聚會A誤把B買給孩子的零食當成了公共聚餐的遺留物品帶走了,但是為了不傷及A的面子,B沒有提醒A,重新給孩子買了零食,但此後對B的印象一直不好。
很快B受不了A了,在一次沒有A參與的聚會上把A的這個特點給別人說,不久所有人都對A產生了惡感,認為A是一個只知道貪便宜的小人,但是卻沒有任何人去和A說。
A很快發現周圍人都和他敬而遠之,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如既往地維持著帶走能用的東西的習慣,這使得更多人對他厭惡,A成了違心小人。

例2

:剛入學的學生A發現學生B在老師辦公室里吃東西,後來老師進來辦公室只是對學生B一笑。學生A就此認為如果學生吃老師東西老師會高興。
實際上老師的一個親戚是學生B的親戚,這個親戚來拜訪老師順便給學生B帶來點吃的,由於學生B和老師有親戚關係所以老師對他報之一笑。
很快幾年過去了,學生A的這種思想在這幾年裡根深蒂固。
有一天學生A被惡作劇的同學騙去老師辦公室,這時候老師辦公室卻沒有人。學生A發現桌上有老師剛買來的零食,正好想跟老師打好關係的學生A在辦公室里吃光了零食,這時候老師進來,看到這情況很生氣,但卻不能因此打罵學生A,只能讓學生A走,但心裡卻把學生A當成了小人。
當學生A走上社會後,發現社會上的人十分討厭他,他卻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沒人告訴他。很快他因為沒有人脈關係一事無成。

建議

下某種習慣性定論的時候最好與別人交談,多觀察別人,因為你無法保證你看到了事情的全部前因後果,人類都是自私,沒人會主動告訴你哪個習慣好,哪個不好,更何況你還可能因為別人說了你而發怒。你只有主動去發現、交流、改正,才不會成為違心小人,這種冤大頭不好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