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然文明道棋
狹義道棋如上所示:每個“面”里的橫向白條,就是A道,縱向藍條,就是B道;同時也有1、2、3道,相當於三維中的X、Y、Z軸,從而“道棋”可以組合成任何的“三維形狀”;各個“棋格”表示“存在體”。
它的六個面,表示六個不同類別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它們分別是:左面(事物“進化”/“產生”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上面(事物“從生到死”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右面(事物“死後”退化的“相對具體象事物”和“本質規律”);前面(事物“原料”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後面(事物“導存體”【引導存在的個體】類別上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下面(世界萬物共有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棋格”+“棋盤線”(事物在“導件”【導存事件】類別上的“相對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
下一盤“道棋”,講一個道理。這個意思是:A道下出(推理出)B道,或用B道下出(推理出)A道,最後推理出所有的“具體事物”和“本質規律”。
自然界所有的活動,都是在下道棋(因為都是在本質規律與具體事物間的活動)。
名詞歸屬【全集然文明】專有名詞
是本質和規律的系統構建
是【本質球】的擴展構架
圍棋道棋
道棋與圍棋一樣,都是使用黑白二色的棋子,在交叉點下子,以圍出的地的多少決定勝負。但與圍棋不同的是:它的棋盤是立體的,縱橫十九道,每一條線都首尾相連,構成了一個立體的球面注,朝各個方向轉動球面,看到的棋盤總是連續的。當棋盤變成立體後,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首先,在這樣的棋盤上就不再有邊、角和中央的差別。我們知道,在圍棋盤上,每一條線它的價值是不同的,比如三線宜於取地,四線宜於取勢;又比如,棋諺說“金角銀邊草肚皮”,天元,星位,四個角、四條邊,棋盤上的幾乎每一個點都有不同的重要性,而道棋,取消了邊角,客觀上消彌了棋盤上點與點之間的差別;其次,隨著邊界的取消,盤上每一個點都完全平等地擁有四口氣,當棋子拍到盤上時,便如同投身到沒有邊角背景的茫茫宇宙展開搏擊;第三,由於以上兩方面的變化,導致了道棋與圍棋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種種差異,圍棋的許多成規被打破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征子,道棋是否能夠做到?諸如此類,道棋拓開了一片全新的、奇詭無邊的天空。
對於圍棋愛好者來說,幾分鐘就能學會道棋的走法,因為與圍棋的下法和規則一樣,同樣的交替下子,同樣的存在吃子的概念,同樣的執黑先行(貼3 3/4),採用中國數子法計算勝負,他們唯一的困惑,是不知道在這個球面的棋盤裡會蘊含著怎么樣的變化。
道棋名稱的來歷
這種消滅點與點差別的圍棋為什麼會被稱作道棋呢?因為這種棋的主要特徵是棋盤上所有著點的無差別性,以及各個方向上的連續性。對於棋子而言,棋盤就是宇宙。在圍棋的棋盤上,中央為天空,角部是大地,邊就是海洋;在道棋的棋盤上卻沒有這樣的區分,是一片渾沌的世界。而這種渾沌狀態正是中國的道家所描述的宇宙的起源。《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根據道家把宇宙起源時處處一致沒有任何差別的渾沌狀態稱為道,才把這種反映其特點的棋稱為道棋。
道棋與圍棋的不同
首先,在道棋的世界裡,因為棋盤上所有點都一樣,先走方下任何一點的實際效果都是一樣的。從第二手棋開始才決定一局棋的走向。因此道棋和圍棋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後走方占主動權,可以首先選擇一局棋的戰略走向。(至於這種主動權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抵消打破渾沌、開天闢地的第一手形成的優勢仍屬未知)。
其次,因為道棋棋盤上沒有邊和角,所以棋手很難用寥寥幾手占領某一片地域。道棋對局時,為圍空而圍空幾乎是行不通的:對方打入後可以從好幾個方向輕鬆撤出。
第三,道棋由於其連續性的特徵,每一個或一片圍棋都能對四個方向產生全局性影響,而同時也可能受到來自四個方向的攻擊,因此難度更高,對抗更激烈,要求棋手具有更強的全局觀念。
由此可知,雖然道棋是在圍棋的基礎上誕生的,但在思考上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