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食慾是一種在進食前或進食時對某些食物有一種愉快的感覺,它建立在條件反射的基礎上。軀體的和精神的任何疾病均可引起食慾的改變,包括食慾減退、食慾亢進及拒食。
【病因和機理】
1.胃腸道的生理功能:攝食是胃腸功能的基礎,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借飢餓、食慾及飽食感來調節和保證食物的攝取。食物在口腔內嚼碎並和唾液攪和,通過食管入胃,在胃骨與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混合進行初步消化,然後進入小腸,在鹼性腸液中,在胰酶、膽汁和多種激素的充分作用下,進行消化吸收,最後將食物殘渣濃縮成糞便經直腸肛門排出。
2.攝食中樞:食物是高級活動現象之一。飲食後飢餓感即消失。但對美味佳肴仍能引起食慾。已知下丘腦和攝食的調節中起重要作用。當毀損下丘腦的腹側區,會引起動物過分攝食導致肥胖,毀損其外側區則引起拒食和拒飲,面對食物無動於衷直至飢餓而死。反之,對下丘腦腹側區和外側區分別予以刺激則出現與毀損相反的結果。
3.攝食的神經生化機制:研究發現中樞神經介質的功能對攝食功能的影響,將去甲腎上腺素注射到鼠的下丘腦的外側區,5~10分鐘後開始進食,持續20~40分鐘,也可使飽食的猴子進一步飲食。外周注射5-羥色胺可減少鼠的攝食量,而將5-羥色胺直接注射到腦室或下丘腦房室核,可抑制鼠攝食,具體機理尚不清楚。乙醯膽鹼可通過邊緣系統的一些結構促進動物進食。血糖高時,對攝食亦有抑制作用。
4.胃腸道對食慾的調節作用:胃的充盈與否入收縮程度對食慾是重要的信息反饋,胃空虛時收縮增強,人就有飢餓感,食慾增加;胃內食物充盈時,收縮減弱,人就有飽感,食慾減退。
5.心理因素對食慾的影響:胃腸道受植物神經支配,心理與生理之間通過植物神經、激素及神經介質等中介物質溝通和調節,精神愉快時,食慾增加,悲傷抑鬱時食慾減退。
檢查
進食障礙可能包括的主要症狀:
食慾亢進,暴食、貪食(吃得太多),攝食量明顯增加,多是成倍增長,伴有或不伴有體重增加。食慾減退,厭食(吃得太少),食慾降低、進食量減少。拒食,食慾正常而拒絕食用任何食物。進食後嘔吐、服用瀉藥或反芻。
對特定食品的恐懼症有時也被歸為進食障礙。生理上,厭食、異食類症狀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甚至死亡。長期故意嘔吐或使用瀉藥會損害口腔或消化道。不少進食障礙者同時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鑑別診斷
一、食慾減退
(一)軀體因素
1.胃腸道疾病如潰腸病、胃炎、胃癌等造成胃腸道功能低下,引起食慾減退。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瘤導致顱內壓增高,出現食慾減退或嘔吐。
3.代謝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低血液等影響進食中樞引起食慾減退。
4.前庭功能障礙如暈動症、鏈黴素中毒等可引起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這是由於前庭器官的病理性興奮傳達到腦幹前庭神經核,並由此擴及到相鄰的迷走神經背核,迷走神經異常興奮引起的。
5.腹腔內器官疾病如肝炎、膽道疾病等均可反射性地引起噁心嘔吐、食慾減退。
6.妊娠亦可引起食慾減退,可能與雌激素增多有關。
(二)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焦慮、恐懼可引起食慾減退,精神因素解除後食慾即可恢復。神經衰弱、抑鬱症亦有食慾減退。神經性厭食指精神因素引起的以明顯的食慾減退和體重下降為主要表現一組疾病。常見於青少年,尤以女性多見,病前性格大多拘謹、刻板和強迫性特徵。
(三)藥物因素。嗎啡、可待因等藥物可直接作用於中樞而引起噁心、食慾減退。酒精、紅黴素、磺胺類抗菌藥等作用於胃腸道引起噁心、食慾減退。
二、食慾亢進
(一)軀體因素
1.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代謝增強、食慾增加、攝食量成倍增加,但體重並不增加。
2.丘腦下部病變:丘腦下部的腫瘤或炎症影響到攝食中樞後,可引起食慾亢進,體重增加。
(二)精神因素
1.躁狂症:由於患者興奮性增強、動作增多、消耗增多,出現食慾亢進。除此外,還可見到躁狂症的其他症狀。
2.精神分裂症:此類患者可受幻覺或妄想的支配出現一次性進食大量食物,根據病程及仔細的精神檢查鑑別不難。
3.kleine-levin綜合徵:表現為發作性的沉睡和貪食,發作一般持續數天,患者醒了就吃,食量很大,吃了就睡,體重常有明顯增強,多見於男性青少年。
4.精神發育遲滯:此類患者可出現食慾亢進,暴飲暴食。由於其智慧型障礙,自控能力下降,本能活動亢進。智慧型測查可明確診斷。
三、拒食
(一)精神分裂症受妄想和幻覺的支配可出現拒食行為,如被害妄想的病人怕人向飯里投毒而拒食。
(二)抑鬱症受自殺觀念的支配可出現拒食行為,木僵時亦出現拒食,此外還有抑鬱症的其他症狀,如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經治療抑鬱情緒好轉後,拒食行為亦有好轉。
(三)癔症應激後迅速發病,可出現拒食行為,根據病程及病前性格不難診斷。
(四)意識障礙各種原因導致意識障礙可出現拒食,仔細檢查可發現相應的陽性體徵。
進食障礙可能包括的主要症狀:食慾亢進,暴食、貪食(吃得太多),攝食量明顯增加,多是成倍增長,伴有或不伴有體重增加。食慾減退,厭食(吃得太少),食慾降低、進食量減少。拒食,食慾正常而拒絕食用任何食物。進食後嘔吐、服用瀉藥或反芻。對特定食品的恐懼症有時也被歸為進食障礙。生理上,厭食、異食類症狀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甚至死亡。長期故意嘔吐或使用瀉藥會損害口腔或消化道。不少進食障礙者同時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緩解方法
預防
1、生活有規律,定期飲食,按時作息。
2、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情緒樂觀。
3、堅持有益身心的活動,如:參加鍛鍊,參加各種文藝活動。
4、參加社會活動,防止抑鬱症。
5、少吃多餐,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
6、堅持學習,勤動手用腦。
治療
一、門診治療
1、治療飢餓所致的醫學併發症。
2、營養資詢,建立平衡的飲食方式,預期體重每周增加0.9kg,最終恢復理想或正常體重。
3、使用行為技術對體重增加進行獎賞。
4、個體和小組認知治療,改變患者對食物的態度,增強自律
5、家庭康復。
6、治療AN伴發的各種心理障礙,如抑鬱、強迫等。
二、藥物治療
對AN高危人群要求藥物要有預防作用,急性治療期主要強調快速而有效的體重增加,而維持治部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復發。
主要通過增加食慾(如賽庚啶),緩解強迫(如氟西汀)、抑鬱心境(各種抗抑鬱藥),某些軀體症狀如胃排空延遲(四氧氯普胺和西沙必利)及治療對自身體重和體形的超價觀念或近妄想性信念(抗精神病藥)達到進食和增重的目的。
三、心理治療
適用對象是個別支持性治療對18歲以上的起病的成人慢性AN患者療效較好,且隨訪5年與最初發現一致
1、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2、提供軀體發育和健康與飲食的科學知識教育,使患者認識到科學、合理的飲食對軀體發育和健康的重要性。
3、給予支持與鼓勵,促使患者主動參與治療。
4、培養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立感,使其在治療計畫中負起個人責任,最終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