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計[三十六計之一]

連環計[三十六計之一]

連環計,出自《三十六計·第三十五計》,是指中國古代兵法策略,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龐統使曹操戰艦勾連,而後縱火焚之,使不得脫。則連環計者,其結在使敵自累,而後圖之。蓋一計累敵,—計攻敵,兩計扣用,以摧強勢也。如宋畢再遇賞引敵與戰,且前且卻,至於數四。視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復前博戰,佯敗走。敵乘勝追逐。其馬已飢,聞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師反攻,遂大勝。皆連環之計也。

基本信息

定義

三十六計之一。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①。

英語翻譯:coordinating one stratagem with another

曹操準備打江東,但苦於士兵不習慣坐船。龐統已經知道最近會有東南風(不知道從那裡得知的),為了讓曹操的行動失敗,同時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議把所有戰船用鐵索連線起來,使船的穩度增大。曹操很高興,就採納了龐統的建議,並把這些船稱為“連環戰船”。結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東南風助長火勢,加上鐵索傳熱,結果沒多久,曹操的艦隊就全軍覆沒。因在此戰中,龐統的計謀起了關鍵作用,所以龐統名聲大振。他對曹操施的計,被後人稱作“連環計”。

注釋

①在師中古,承天變也:語出《易經·師》卦(卦名講釋見前第二十六計注)。本卦九二.《象》辭:“在師中吉,承天寵也”是說主帥身在軍中指揮,吉利,因為得到上天的寵愛。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出處

《連環計》選自《三十六計·第三十五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

解析

王司徒巧施連環計 王司徒巧施連環計

按語舉龐統和畢再遇兩個戰例,說明連環計是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而關鍵在於使敵“自累”,從更高層次上去理解這“使其自累”幾個字。兩個以上的計策連用稱連環計,而有時並不見得要看用計的數量,而要重視用計的質量,“使敵自累”之法,可以看作戰略上讓敵人背上包袱,使敵人自己牽制自己,讓敵人戰線拉長,兵力分散,為我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連環計”在謀略思想上的反映。“大凡用計者,非一計之可孤行,必有數計以襄(輔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計務實施。運巧必防損,立謀慮中變。”意思說明,用計重在有效果,一計不成,又出多計,在情況變化時,要相應再出計,這樣才會使對方防不勝防。

用計戰例

三國王允

有關動漫片段 有關動漫片段

三國演義小說中的連環計是發生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央視版電視劇是在第六集 連環計。內容為:王允將貂蟬私下許配給呂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將貂蟬送給董卓,並且告知呂布是董卓接貂蟬回府,擇日將與董卓完婚。後貂蟬在董卓和呂布兩人之間離間,使得兩人相互猜忌,並且結下怨仇,在三國演義第九回中,呂布殺掉了董卓。

戰國張儀

戰國時,楚懷王為“從約長”,聯合齊國等共同抵禦秦國。秦惠文王十分擔心,秦相國張儀獻計說:“我願出使楚國,去說服楚懷王,以離間他與齊國等諸侯國的關係,讓他們的“合縱計”瓦解。”。秦王同意了他的建議,張儀於是辭去相國位,前往楚國。他得知楚王有個寵臣叫靳(音:斤)尚,在王左右,言無不聽,就用重金賄賂了靳尚,靳尚在楚王面前極力推崇了張儀,楚王也知道張儀很有才幹,便召見了張。張儀說:“當今天下,只有秦、齊、楚三國最為強勢,如果秦跟齊國結盟,則齊強楚弱;如果秦跟楚國結盟,則楚強齊弱。然而,秦王只願意同楚國聯盟,我這次特意為二國通好而來,秦王答應把以前商鞅奪取楚國之商於六百里地歸還給楚國。”,楚懷王聽後大喜,不顧客卿陳軫的勸諫,決定與齊國斷交,而同秦國結好,並派親信逢侯醜同張儀去秦國受地。

二人快到秦國都城時,張儀假借酒醉,故意從馬車上摔下,以腿傷為由,在家閉門養傷,讓逢侯醜一個人留在館舍,逢侯醜見秦王不到,見張儀也不得,由此三個月過去,還地之事毫無下落。逢將情況寫信報告給楚王,楚王以為是還沒跟齊國完全斷交的原因,於是,派人去齊境辱罵齊閔王,閔王一怒之下,乾脆入秦結好,共同攻打楚國。張儀見齊國的使者來到,知道離間楚、齊的計謀完成,便出來召見逢侯醜,逢又問起受地的事,張儀故作驚詫地說:“怎么?沒有這回事嘛,我只答應把我的六里封地給楚國的,商於六百里地,是經過千征百戰得來的,秦王是不會輕意還給楚國的。”。逢侯醜這才明白中了張儀的“連環計”:不僅沒有得到商於之地,反而無辜與齊國結怨。

用計案例

綜述

戰場形勢複雜多變,對敵作戰時,使用計謀,是每個優秀指揮員的本領。而雙方指揮員都是有經驗的老手,只用一計,往往容易被對方識破。而一計套一計,計計連環,作用就會大得多。

1.畢再遇連環計

宋代將領畢再遇就曾經運用連環計,打過漂亮的仗。他分析金人強悍,騎兵尤其勇猛,如果對面交戰往往造成重大傷亡。所以他用兵主張抓住敵人的重大弱點,設法鉗制敵人,尋找良好的戰機。

一次又與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隊不得與敵正面交鋒,可採取游擊流動戰術。敵人前進,他就令隊伍後撤,等敵人剛剛安頓下來,他又下令出擊,等金兵全力反擊時,他又率隊伍跑得無影無蹤。就這樣,退退進進,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憊不堪。金兵想打又打不著,想擺又擺不脫。

到夜晚,金軍人困馬乏,正準備回營休息。畢再遇準備了許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陣地上。然後,又突然襲擊金軍。金軍無奈,只得盡力反擊。那畢再遇的部隊與金軍戰不幾時,又全部敗退。金軍氣憤至極,乘勝追趕。誰知,金軍戰馬一天來,東跑西追,又餓又渴,聞到地上有香噴噴味道,用嘴一探,知道是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戰馬一口口只顧搶著吃,任你用鞭抽打,也不肯前進一步,金軍調不動戰馬,在黑夜中,一時沒了主意,顯得十分混亂。畢再遇這時調集全部隊伍,從四面包圍過來,殺得金軍人仰馬翻,橫屍遍野。

2.王允設連環計

東漢末年,太師董卓專權,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們都想除掉他,但又苦於無好計可施。司徒王允,深夜獨自到花園,望著天空一輪明月,心想著國家大事,不覺悄然淚下,他忽然聽見牡丹亭處有人長嘆,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家中十六歲的美麗歌女貂蟬。問她為何長嘆,貂蟬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報答才好。最近見大人總是愁眉不展,一定是有難辦的大事,但又不敢問,故而長嘆,如果我能與大人分憂就好了。”王允一聽,猛然醒悟說:“沒想到漢朝天下,竟在一個女子手中啊!”他把貂蟬領到亭內,跪在地上給貂蟬叩頭。貂蟬忙問:“大人,你這是乾什麼?有用我之處,儘管吩咐。”王允見貂蟬十分堅決,就說:“董卓和呂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為義女,先把你許給呂布為妻,然後再獻給董卓為妾,你在他們二人之間周旋,見機行事,挑撥離間。設法讓呂布殺掉董卓,以保住漢朝江山。”貂蟬聽後,滿口答應,並發誓說:“如果我不按大人說的去做,不報大義,我當被亂刀砍死!”這就是王允和貂蟬共同定下的連環計,最後除掉了董卓。

王允簡介

王允 王允

王允(137——192年),字子師,東漢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官僚家庭,飽受封建教育,從小好大節,習經傳,練騎射,立志報國,被同郡人介休郭泰譽之為“王佐才也”。

青年時代的王允,痛恨宦官專權,19歲為郡吏時,即主持正義殺掉了宦官黨羽,為害一縣的巨患趙津。壯年之後,官拜豫州刺史,與中常待張讓拼力爭鬥,被誣陷下獄,倍經迫害,幾乎喪命,只好隱名埋姓,躲避於河內、陳留之間。

3.武則天用酷吏除異己

武則天登上皇帝寶座後,受到許多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員的反對。為保住皇位,剷除異己,武則天想出一個辦法。她詔令天下:無論什麼人,都可以直接進京面見皇帝,告發大逆不道的貪官污吏。告發屬實者,授予一定的官職。即使告發不實,也不予以追究。

詔令一出,告密者蜂擁而至。被告有貪贓枉法的,有欺壓百姓的,當然還有許多反對武則天當皇帝的。武則天選拔一批狡詐殘忍的人處理這些案件,對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格殺勿論。武則天用這種辦法很快地剷除了異己。

在這裡,武則天兩計並用:表面上是肅貪,實則為消滅異己,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自己不出面,任用酷吏處理案件,屬於借刀殺人。

4.假扮提督奪回愛妾

黃岡縣的汪秀才有一寵妾名叫小蝶。一次,汪秀才領小蝶出遊,被一夥彪形大漢搶走。經了解才知是柯陳兄弟搶走了。

汪秀才發誓要奪回小蝶。他向好友總兵管借來樓船、哨船,以及傘蓋旌旗、冠服之類。之後召集幾十個家人,穿上借來的冠服,打扮成軍士,自己冒名新任提督,駕樓船和哨船向闔閭江口開去。

那柯陳兄弟善於巴結官場上的人,聽說新任提督光臨,早早在江邊迎候。提督很給他們面子,應邀來柯陳家做客。柯陳兄弟好酒好肉款待提督,如此過了三日。

這天,提督回謝柯陳兄弟,請他們到自己的樓船宴飲。席間,提督說:“有一件事對你們很不利。一個叫汪秀才的人告你們搶奪愛妾。那汪秀才是當今名士,他已向皇上奏本,上司命我全權處理此事。我們已是朋友,我先把此事告訴你們。如果你們將那女人秘密交出,我保證你們不吃官司,萬事皆無。”柯陳兄弟先是嚇得面如土色,後來見提督網開一面,便千恩萬謝,表示願意交出小蝶。樓船離開江面,返回岸邊,柯陳兄弟親自把小蝶交給提督。他們哪裡知道,眼前這位提督是個“冒牌貨”。

汪秀才假扮提督,瞞天過海,接近柯陳兄弟,又調虎離山,把柯陳兄弟騙到自己的船上,軟硬兼施,使他們沒有了退路。然後,他以假隱真,曉以利害,讓柯陳兄弟親自把小蝶送回。

5.《三國演義》“連環計”選段

卻說闞澤字德潤,會稽山陰人也;家貧好學,與人傭工,嘗借人書來看,看過一遍,更不遺忘;口才辨給,少有膽氣。孫權召為參謀,與黃蓋最相善。蓋知其能言有膽,故欲使獻詐降書。澤欣然應諾曰:“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軀報主,澤又何惜微生!”黃蓋滾下床來,拜而謝之。澤曰:“事不可緩,即可便行。”蓋曰:“書已修下了。”澤領了書,只就當夜扮作漁翁,駕小舟,望北岸而行。

是夜寒星滿天。三更時候,早到曹軍水寨。巡江軍士拿住,連夜報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細么?”軍士曰:“只一漁翁,自稱是東吳參謀闞澤,有機密事來見。”操便教引將入來。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几危坐,問曰:“汝既是東吳參謀,來此何乾?”澤曰:“人言曹丞相求賢若渴,今觀此問,甚不相合。黃公覆,汝又錯尋思了也!”操曰:“吾與東吳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問?”澤曰:“黃公覆乃東吳三世舊臣,今被周瑜於眾將之前,無端毒打,不勝忿恨。因欲投降丞相,為報仇之計,特謀之於我。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操曰:“書在何處?”闞澤取書呈上。

操拆書,就燈下觀看。書略曰:“蓋受孫氏厚恩,本不當懷二心。然以今日事勢論之:用江東六郡之卒,當中國百萬之師,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吳將吏,無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伏聞丞相誠心待物,虛懷納士,蓋願率眾歸降,以圖建功雪恥。糧草軍仗,隨船獻納。泣血拜白,萬勿見疑。”曹操於几案上翻覆將書看了十餘次,忽然拍案張目大怒曰:“黃蓋用苦肉計,令汝下詐降書,就中取事,卻敢來戲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斬之。左右將闞澤簇下。澤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牽回,叱曰:“吾已識破奸計,汝何故哂

笑?”澤曰:“吾不笑你。吾笑黃公覆不識人耳。”操曰:“何不識人?”澤曰:“殺便殺,何必多問!”操曰:“吾自幼熟讀兵書,深知奸偽之道。汝這條計,只好瞞別人,如何瞞得我!”澤曰:“你且說書中那件事是奸計?”操曰:“我說出你那破綻,教你死而無怨:你既是真心獻書投降,如何不明約幾時?你今有何理說?”闞澤聽罷,大笑曰:“虧汝不惶恐,敢自誇熟讀兵書!還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戰,必被周瑜擒矣!無學之輩!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謂我無學?”澤曰:“汝不識機謀,不明道理,豈非無學?”操曰:“你且說我那幾般不是處?”澤曰:“汝無待賢之禮,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說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澤曰:“豈不聞‘背主作竊’,不可定期?倘今約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這裡反來接應,事必泄漏。但可覷便而行,豈可預期相訂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殺好人,真無學之輩也!”操聞言,改容下席而謝曰:“某見事不明,誤犯尊威,幸勿掛懷。”澤曰:“吾與黃公覆,傾心投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諸人之上。”澤曰:“某等非為爵祿而來,實應天順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頃,有人入帳,於操耳邊私語。操曰:“將書來看。”其人以密書呈上。操觀之,顏色頗喜。闞澤暗思:“此必蔡中、蔡和來報黃蓋受刑訊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為真實也。”操曰:“煩先生再回江東,與黃公覆約定,先通訊息過江,吾以兵接應。”澤曰:“某已離江東,不可復還。望丞相別遣機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澤再三推辭;良久,乃曰:“若去則不敢久停,便當行矣。”操賜以金帛,澤不受。辭別出營,再駕扁舟,重回江東,來見黃蓋,細說前事。蓋曰:“非公能辯,則蓋徒受苦矣。”澤曰;“吾今去甘寧寨中,探蔡中、蔡和訊息。”蓋曰:“甚善。”澤至寧寨,寧接入,澤曰:“將軍昨為救黃公覆,被周公瑾所辱,吾甚不平。”寧笑而不答。正話間,蔡和、蔡中至。澤以目送甘寧,寧會意,乃曰:“周公瑾只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為念。我今被辱,羞見江左諸人!”說罷,咬牙切齒,拍案大叫。澤乃虛與寧耳邊低語。寧低頭不言,長嘆數聲。蔡和、蔡中見寧、澤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將軍何故煩惱?先生有何不平?”澤曰:“吾等腹中之

苦,汝豈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吳投曹耶?”闞澤失色,甘寧拔劍而起曰:“吾事已為窺破,不可不殺之以滅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憂。吾亦當以心腹之事相告。”寧曰:“可速言之!”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來詐降者。二公若有歸順之心,吾當引進。”寧曰:“汝言果真?”二人齊聲曰;“安敢相欺!”寧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賜其便也!”二蔡曰:“黃公覆與將軍被辱之事,吾已報知丞相矣。”澤曰:“吾已為黃公覆獻書丞相,今特來見興霸,相約同降耳。”寧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當傾心相投。”於是四人共飲,同論心事。二蔡即時寫書,密報曹操,說“甘寧與某同為內應。”闞澤另自修書,遣人密報曹操,書中具言:黃蓋欲來,未得其便;但看船頭插青牙旗而來者,即是也。

卻說曹操連得二書,心中疑惑不定,聚眾謀士商議曰:“江左甘寧,被周瑜所辱,願為內應;黃蓋受責,令闞澤來納降:俱未可深信。誰敢直入周瑜寨中,探聽實信?”蔣乾進曰:“某前日空往東吳,未得成功,深懷慚愧。今願捨身再往,務得實信,回報丞相。”操大喜,即時令蔣幹上船。乾駕小舟,逕到江南水寨邊,便使人傳報。周瑜聽得乾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囑付魯肅:“請龐士元來,為我如此如此。”原來襄陽龐統,字士元,因避亂寓居江東,魯肅曾薦之於周瑜。統未及往見,瑜先使肅問計於統曰:“破曹當用何策?”統密謂肅曰:“欲破曹兵,須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著火,余船四散;除非獻‘連環計’,教他釘作一處,然後功可成也。”肅以告瑜,瑜深服其論,因謂肅曰:“為我行此計者,非龐士元不可。”肅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周瑜沉吟未決。正尋思沒個機會,忽報蔣乾又來。瑜大喜,一面分付龐統用計;一面坐於帳上,使人請乾。

乾見不來接,心中疑慮,教把船於僻靜岸口纜系,乃入寨見周瑜。瑜作色曰:“子翼何故欺吾太甚?”蔣乾笑曰:“吾想與你乃舊日弟兄,特來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瑜曰:“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前番吾念舊日交情,請你痛飲一醉,留你共榻;你卻盜吾私書,不辭而去,歸報曹操,殺了蔡瑁、張允,致使吾事不成。今日無故又來,必不懷好意!吾不看舊日之情,一刀兩段!本待送你過去,爭奈吾一二日間,便要破曹賊;待留你在軍中,又必有泄漏。”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時渡你過江未遲。”蔣乾再欲開言,周瑜已入帳後去了。

左右取馬與蔣乾乘坐,送到西山背後小庵歇息,撥兩個軍人伏侍。乾在庵內,心中憂悶,寢食不安。是夜星露滿天,獨步出庵後,只聽得讀書之聲。信步尋去,見山岩畔有草屋數椽,內射燈光。乾往窺之,只見一人掛劍燈前,誦孫、吳兵書。乾思:“此必異人也。”叩戶請見。其人開門出迎,儀表非俗。乾問姓名,答曰:“姓龐,名統,字士元。”乾曰:“莫非鳳雛先生否?”統曰:“然也。”乾喜曰:“久聞大名,今何僻居此地?”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隱居於此。公乃何人?”乾曰:“吾蔣乾也。”統乃邀入草庵,共坐談心。乾曰:“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歸曹,幹當引進。”統曰:“吾亦欲離江東久矣。公既有引進之心,即今便當一行。如遲則周瑜聞之,必將見害。”於是與乾連夜下山,至江邊尋著原來船隻,飛棹投江北。

既至操寨,乾先入見,備述前事。操聞鳳雛先生來,親自出帳迎入,分賓主坐定,問曰:“周瑜年幼,恃才欺眾,不用良謀。操久聞先生大名,今得惠顧,乞不吝教誨。”統曰:“某素聞丞相用兵有法,今願一睹軍容。”操教備馬,先邀統同觀旱寨。統與操並馬登高而望。統曰:“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孫、吳再生,穰苴復出,亦不過此矣。”操曰:“先生勿得過譽,尚望指教。”於是又與同觀水寨。見向南分二十四座門,皆有艨艟戰艦,列為城郭,中藏小船,往來有巷,起伏有序,統笑曰:“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虛傳!”因指江南而言曰:“周郎,周郎!剋期必亡!”操大喜。回寨,請入帳中,置酒共飲,同說兵機。統高談雄辯,應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統佯醉曰:“敢問軍中有良醫否?”操問何用。統曰:“水軍多疾,須用良醫治之。”時操軍因不服水土,俱生嘔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慮此事;忽聞統言,如何不問?統曰:“丞相教練水軍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請問。統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軍,並無疾病,安穩成功。”操大喜,請問妙策。統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曹操下席而謝曰:“非先生良謀,安能破東吳耶!”統曰:“愚淺之見,丞相自裁之。”操即時傳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諸軍聞之,俱各喜悅。後人有詩曰:“赤壁鏖兵用火攻,運籌決策盡皆同。若非龐統連環計,公瑾安能立大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