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桿綜合測量測量頭
概述
1、概述
本裝置採用啟動流量法專用於測量連桿諸參數的綜合裝置,它與9管(或10管)浮標式氣動量儀(QFB-A或QFB-W)配套使用,可測:
1.1連桿二孔軸線X方向平行度(二管)
1.2連桿二孔軸線Y方向平行度(二管)
1.3大孔直徑及錐度(二管)
1.4小孔直徑及錐度(二管)
1.5兩孔中心距(一管或二管)
本裝置採用手動(或腳動)上下料,用氣缸控制工件進出測量位置,上下料十分方便,測量速度快,性能穩定。
註:各參數的管數及量儀的倍數應根據用戶要求而定。
工作原理
2.1二孔軸線X方向平行度的測量
圖一為測量二孔X方向平行度的示意圖,直徑為Φ1的8個噴嘴按圖示排列組成二管,此二管綜合顯示二孔X方向軸線之平行度,當二孔有如圖之不平行時,則二管浮標對應顯示出差值△H,設噴嘴之軸向距離為l,被測件厚度為L,則二孔軸線X方向平行度為(L/l)△H.
由於是對向噴嘴,孔的直徑誤差,孔的圓度,孔的圓柱度,孔的粗糙度以及孔對底面的垂直度等因素對測量結果可以設為沒有影響。
2.2二孔軸線Y方向平行度的測量
圖二為測量二孔軸線Y方向平行度的示意圖,其原理與測量二孔軸線X方向平行度基本一樣,只是其噴嘴設定在與前述90°方向上,若把二孔沿噴嘴方向剖開,對向放置兩側可見8個Φ1噴嘴按圖示排列並組成二管,當二孔按圖示方向扭曲,則二浮標示值差△H.即為二孔在l長度上Y方向平行度,而被測件的軸線Y方向平行度為(L/l)△H..
2.3、二孔中心距的測量
方法一:連桿二孔中心距採用綜合測量法,見圖三。大測頭固定在基板上,小測頭裝在調鋼球導軌上滑動的滑塊上,小氣缸以0.2~0.5Mpa左右的壓力,沿K向推動滑塊,並帶動小測頭外移,大、小測頭之外母線分別與兩孔對應母線接觸,連桿距離和二孔徑綜合尺寸偏差決定於滑塊與噴嘴間隙S,其偏差值為△H。把△H消去二孔直徑偏差即得孔距的偏差值。
方法二:測量連桿二孔中心距另一綜合測量方法見圖四在圖示位置上測量頭設一對噴嘴,按一管量儀,這樣所測的長度是大小孔母線內測距離,其偏差值為△H1。把△H消去二孔直徑偏差即得孔距的偏差值。
在實際工作中,一般連桿孔距公差為0.1,而孔徑的公差為0.01~0.018,後者比前者小得多,在進行合格與不合格的邊緣檢驗時,當孔距離極限值較遠可不考慮孔徑公差,而當孔距臨近極限值時,必要可考慮孔徑公差。
2.4 孔徑及錐度的測量
本裝置二測頭與K向成45°方向上設有a、b、c、d四對噴嘴,分別測量二孔二截面直徑,二截面直徑差即為孔在l長度上的錐度。其工作原理與一般內徑測頭相同。
調整與使用
3、調整及使用
3.1管路連線
把本裝置的九個接頭(或十個接頭),按其下面的標牌1~9(或10)的
順序用塑膠軟管依次與九管(或十管)氣動量儀本體的輸出接頭連線,
由標牌圖示可見1、2、3、4管分別測量連桿孔的直徑;5、6管綜合測量二孔軸線Y方向平行度;
7、8管
綜合測量二孔軸線X方向平行度;9(或10)管指示二孔中心距。
接頭11則是氣源通過空氣過濾裝置、調壓閥、油霧器直接進入,調壓閥用於調節氣
源的工作壓力,氣壓的大小以能帶動工件為前提。
3.2校對與定標
3.2.1 準備
把二測頭及托板上平面和兩標準件用汽油清洗擦淨,打開各路氣閥,清除測頭各孔噴嘴裡的雜質,待各孔完全暢通,把手柄轉到“上下料”處,使托板上升,把標準件或連桿縫在托板上,手柄轉到“測量”處,標準件或工件隨托板下移進入校對或測量位置,手柄在測量處可測四個直徑和X、Y方向平行度,當手柄轉到“孔距”處,小測頭外移第九管(或10管)指示孔距,當手柄再次轉到“上下料”處托板上升,即可取下標準件或工件,如此循環,連續不斷的上下料,並進行測量(參見圖五手柄指示牌)。
註:用腳動開關時,踩下開關是使托板上升,將標準件或連桿放在托板上,抬起開關是使托板下降,使標準件或連桿進入測量位置。此文凡是用手動開關的地方都可以用腳動開關,下邊不再重複。
3.2.2 孔徑的校對(1.2.3.4管)
孔徑測量的校對與一般內徑測量頭校對方法完全相同,根據上、下限標準件對應孔徑標定值之差值作為量程在刻度尺上確定上、下二點,然後把標準件放入並調整零位螺釘和放大倍數螺釘,使得當放入上限標準件浮標處於刻度尺的上標點,當放入下限標準件,浮標處於下限標點。
3.2.3X方向平行度的校對(7.8管)
a.量程的計算
設上、下限標準件標定值大孔之差為△D1,小孔之差為△D2,則量程△H=又設上限標準件二孔軸線平行度誤差值為δ,方向如圖六虛線所示,下限標準件=二孔軸線δ=0,則上限標準間之平行度誤差δ及所示方向對7、8兩管的影響是不一致的。
7管的量程為:△H+δ/2
8管的量程為:△H+δ/2
若下限標準件二孔為不平行則根據其值及方向按上述方法考慮到量程里去。
b.調整
放入下限標準件調整7、8管二管之零位螺釘,使浮標處於a點;換入上限標準件,調整放大倍數螺釘,使7管浮標處於c點,8管浮標處於b點,這樣反覆調整使二管浮標穩定處於要求位置,即調整完畢(見圖六)。
3.2.4Y方向平行度的校對(5、6管)
5、6兩管的量程按上、下限標準件孔徑差值及平行度誤差標定值及標定方向來計算的,計算方法與X方向平行度相同。
根據各管的量程在刻度尺上確定上、下限浮標相應的位置,然後按照前述方法進行調整。
3.2.5 孔距的校對(9、10管)
方法一:a.量程的計算:設上限標準件=孔及孔距的標定值為△D1上、△D2上、L上;
下限標準件=孔及孔距的標定值為△D1下、△D2下、L下;
則9管的量程△H=〔L上+(D1上+D2上)/2〕-〔L下+(D1下+D2下)〕
b.調整:根據△H值在標尺上確定上、下限的位置,然後放入上、下限標準件,把手柄由“上下料”
轉到“測量”等進入測量位置後轉到“孔距”,調整零位螺釘,使浮標處於上限(見圖三)換入下
限標準件,把手柄轉到“孔距”調整放大倍率螺釘,使浮標處於下限,這樣反覆調整,使浮標穩定
的處於要求的位置。
方法二:a.量程的計算:設上限標準件=孔的標定值為D1上、D2上;
下限標準件=孔的標定值為D1下、D2下;
則10管的量程△H1=(D1上+D1下)-(D1下+D2下)
b.調整:根據△H值在標尺上確定上、下限浮標的位置,然後按照方法1中b項進行調整。
3.2.6 在實際校對中,調整的步驟
a.根據各管算得的量程,確定各管浮標所處的上下限位置並用紅筆在標尺上標定記號。
b.把手柄轉到“上下料”放入下限標件,手柄轉到“測量”即可進入校對位置,此時可調整1~8管零位螺釘,使各管浮標處於下限,再把手柄轉到“孔距”調整9管(或10管)的放大倍率螺釘使浮標處於下限。
c.把手柄轉到“上下料”,換入上限標準件,手柄轉到“測量”進入校對位置,調整1~8管的放大倍率螺釘,使浮標處於上限,在把手柄轉到“孔距”調整9管(或10管)零位螺釘,使浮標處於上限,按b、c的調整方法反覆校對,直到浮標穩定地處於要求位置,調整完畢。撤去標準件,在測量工件時,可適當把推工件壓力調低一點,其壓力大小能帶動工件為原則。
4、測量及數據處理
把手柄轉到“上下料”,放上連桿,手柄轉到“測量”使連桿進入測量位置,讀取1~8管的示值。
4.1 X方向平行度(參見圖一)
7、8管浮標差值△H即為二孔在L長度上X方向平行度,當浮標7管在上、8管在下,兩孔軸線為∨形不平行,反之則成∧形。
4.2 Y方向平行度(參見圖二)
5、6管浮標差值△H即為二孔在L長度上Y方向平行度,二管浮標相對上下,對二孔軸線扭曲方向的判別參照X反方向平行度法。
4.3 孔徑及其錐度
讀1、2管和3、4管,則為二孔尺寸偏差值,1、2管及3、4管示值差,即為對應孔在L長度上錐度。
4.4 孔距
方法一:把手柄再轉到“孔距”讀取9管示值,並換成長度值,設為Lx(參見圖二),並測得二孔最小直徑設為D1X和D2X.
則實際孔距:L=Lx-(D1X+D2X)/2
方法二:把手柄轉到“孔距”讀取10管示值D綜,並由方法一中測的Lx
則實際孔距:L=Lx-D綜/2
4.5 測量完畢後把手柄轉到“上下料”連桿被托起,測量結束。
5、注意事項
5.1 測量時,當被測件二孔相對位置誤差太大,托板下移時,被測件被二孔卡住,下不到測量位置,此時應把手柄轉到“上下料”,然後推出被測工件,切不可把被測件加力壓到測量位置,以免損壞機件引起相對位置改變。
5.2 在實際測量中,二孔往往已檢查合格,則可切斷測量內徑的四條管路,採用五管(或6管)氣動量儀只檢驗X、Y方向平行度和孔距。
技術性能指標
功能與特點
1. 台式綜合測量裝置可採用氣動測量或電子測量形式,配置拼合浮標式氣動量儀、
電子式氣動量儀或小型工控機
2. 手動上料,自動測量
檢測參數
1. 大頭孔(曲拐孔)直徑及圓度、錐度
2. 小頭孔(活塞銷孔)直徑及圓度、錐度
3. 兩孔中心局(平均值)
4. 兩孔軸線間的平行度
5. 兩孔軸線間的扭曲度
6. 連桿大端兩端面平行及連桿大端厚度
7. 連桿大孔與上下兩端面各自的垂直度
技術指標
1. 重複性精度:≤1/10δ(δ為被測參數公差帶)
2. 長時間穩定性:≤2μm(4小時內)
3. 測量節拍:15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