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裡集中了朵雲軒所藏的三十種殘缺不整或題記行文失佚漫漶的造像記,朝代多為魏、齊、周三朝。有具體可考年代的約十種,多數為無法確定紀午或準確命名的殘石書法,在編排順序上也打破了年代的先後次序。眾觀全書,你會找到古代殘石的別樣美——根據編入本冊的造像記所表現出的大體書風面貌,大約可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散逸型:類似於《石門銘》等,體勢開張,如仙鶴展翅。筆畫粗細較為一致,如一捺極長且無波磔:以圓筆為主,含內斂之致,結字大小反差極大,一如仙人臥松而眠,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如本冊中第十六、十七和二十頁的造像殘石,就是比較典型的散逸型作品。二·天真型·方筆為主,間雜圓筆。單個字的造型極為奇特反常,隨意布局,不拘常法,極富幽默之趣,一如孩童撒嬌於慈母之懷。此類造像記的寫手和刻手一任放縱其情性,天真情趣溢於外表,由於筆畫用雙刀切入,尚含蓄可觀。如本冊中第五(下)、二十三、二十八和三十二頁的造像記,就是比較典型的此類風格作品。三·欹側型。單刀切入,露鋒為主,不計工拙,不求平穩,不布章法,如村姑俗夫任情恣性率意而為,一派亂頭粗服,全無禮儀可言。此類造像記信手刻來,不乏俚俗之情,應是民間刻工而為。如本冊中第十(上)、十九頁的造像記就是比較典型的欹側型作品。
四·方正型。雙刀切入,方圓兼具。縱有行,字的大小變化不大,既有雄強剛健之美,又不乏婀娜嫵媚之姿,屬於北朝造像中的主流形態。如本冊中第八,三十一頁的造像記就是比較典型的方正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