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08年6月30日,在西伯利亞荒無人煙的通古斯地區,一團巨大的火球劃破蒼茫的夜空,隨即發生了一聲巨響,天空出現了強烈的白光,爆炸中心區草木燒焦。爆炸釋放了1500萬噸級的能量(爆炸力相當於廣島核子彈的1000倍),同時,770平方英里(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夷為平地。
從此,很多科學家聚集在通古斯爆炸地,試圖尋找爆炸原因的證據,但令人驚訝的是,在那裡從來沒找到諸如小行星或彗星的隕石殘骸。
然而,一個義大利科學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在西伯利亞以西波卡門通古斯河附近一個湖泊下面發現了一個大坑。在研究中,這個科學家小組採用了聲音成像技術,對契科湖底進行了勘測。契科湖在通古斯爆炸震中以南約5英里(8公里)處。
領導此次研究的博洛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地質學家盧卡·加斯佩里尼說:“當我們在通古斯展開調查時,並沒有契科湖水可能填滿一個大坑的線索。我們察看了湖底,以尋找淤泥里是否有天體殘骸。我們繪製了湖底地圖,提取了樣本。在對這些數據研究後,結果簡直令我們難以置信。契科湖凹地漏斗外形和來自其沉積礦床的樣本表明,契科湖的湖水將天體撞擊產生的大坑填滿了。”
過程
據科學家介紹,契科湖凹地並非圓形,很淺,也不陡峭,具備撞擊坑的種種特徵。凹地向外延伸,湖水不深,長約1640英尺(500米),最大深度只有165英尺(50米)。沒有常見撞擊坑(如亞利桑那州流星隕石坑)周圍發現的殘骸邊緣。加斯佩里尼的研究小組說,契科湖凹地不同尋常的形狀,恰恰是通古斯大爆炸濺起的隕石碎塊撞擊到湖面形成的,留下了一個長長的、像壕溝一樣的大坑。
加斯佩里尼說:“我們認為,撞擊天體一個直徑10米(33英尺)的碎塊在這次爆炸中倖免,以相同方向向前俯衝。碎塊的飛行速度相對較慢,大約每秒1公里。”加斯佩里尼補充,契科湖所在地可能就是宇宙天體划過時留下的痕跡,也許是在泥濘的沼澤地“軟衝擊”(soft crash),“它撞在了軟綿綿的沼澤地上,將下面的永久凍結帶融化,釋放出二氧化碳、水蒸氣和甲烷,使得這個洞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凹地的外形和大小,對於撞擊坑來說確實不同尋常。我們的假說是唯一能說明契科湖底漏斗式形狀的理論。”
在以前的調查中,俄羅斯科學家也研究過契科湖,認定它形成於1908年前,也就是說,不是通古斯大爆炸的產物。這個俄羅斯研究小組測量了湖底沉澱物,發現那裡的沉積物以每年約0.4英寸(1厘米)的速度增加。這表明契科湖的歷史已有幾百年。不過,加斯佩里尼研究小組則表示,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的年代更久遠的沉積物在爆炸發生時已經存在。
解釋
加斯佩里尼說:“我們發現的證據顯示,只有殘骸最頂端、一米厚的那一層來自於注入的河水。更深的沉積物的年代才是早於1908年的沉澱物。它們是在撞擊是形成的,所以說,契科湖的歷史只有一百年。”加斯佩里尼研究小組的結論是在1999年通古斯之行的數據基礎上得出的,刊登在八月號的《Terra Nova.》雜誌上。
美國亞利桑那州行星科學協會高級科學家威廉姆·哈特曼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令人很感興趣,但並沒有解答一切有關通古斯大爆炸的疑問。他說:“這是令人激動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揭開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但同時也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一個巨大的殘骸撞到地面,一般情況下,會有數千個更小的碎塊也會一路跟著撞上去,但尋找此類隕石碎塊的大量尋找都無果而終。所以說,為什麼沒有隕石碎塊呢?”
找到大爆炸濺起來的隕石殘骸被認為是確定通古斯地區遭何種物體撞擊的關鍵。哈特曼說,小行星的話可能會留下某些殘骸,而如果是彗星,則可能在爆炸中完全消失。加斯佩里尼說:“我們的隕石坑假說與上述兩種可能性都一致。如果神秘天體是小行星,殘骸可能會埋在湖底。如是彗星的話,應該能在最深一層的沉積物中發現它的化學信號。”
通古斯隕石坑是一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