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廬山[北宋李覯詩作]

送僧游廬山[北宋李覯詩作]
送僧游廬山[北宋李覯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送僧游廬山》是北宋時期思想家李覯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如夢、時光飛逝的無限感慨。

作品原文

送僧游廬

山行非為客住非家,

此去廬山況不遐①。

要見南朝舊人物②,

池中惟有白蓮花③。

詞語注釋

①廬山:也稱匡山或匡廬,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況:況且。

②南朝舊人物:指慧遠、謝靈運等人。東晉時,僧人慧遠入廬山,在東林寺廣收弟子,傳播禪學和般若學。相傳曾與十八高賢共結蓮社,同修淨業,詩人謝靈運要求入社,慧遠認為謝氏心雜而沒有答應。

③白蓮花:慧遠等人結白蓮社,專修念佛法門,誓願往生西方淨土,曾掘池種植白蓮。

作品譯文

你雲遊天下以四海為家,

這裡距離廬山正好不遠。

要想見到南朝時那些人物,

池中只有盛開的白蓮。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送行詩。首句指出了作為僧人的共同特點:他們居無首定所,經常雲遊四方,行腳天下,以四海為家。緊接著第二句點明僧。人要去的具體地方即江西的廬山,離此地不遠。三、四兩句寓含著析世事無常的佛理禪機。東晉時慧遠等人曾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同修淨業。現在,隨著世事的變遷,時光的飛逝,昔日的歷史人物已成過眼雲煙。“你”要去廬山的話,當然不可能見到他們,出現在“你”眼;前的只有怒放的白蓮花。時光流逝,人生如夢,逝者已矣,遙不可蘭及。作者對此發出無限的感慨。不過,禪是永恆的,慧遠等人的肉體雖然已經不在人世,白蓮社所提倡的佛法卻保存下來,流傳後世,它就像東林寺池中的白蓮花一樣長開不敗,充滿生機和活力,給後人以無窮的啟迪。

作者簡介

李覯(1009年—1059年),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1049年范仲淹薦為試太學助教,後升海門主簿、太學說書,學者稱“盱江先生”。他提出了富國利民、平土均田、薄賦輕役、重農抑商等一系列的經濟思想,並積極主張改革舊制。終生從事理學研究,主要著作有《直講李先生文集》,內容廣泛涉及到政治、經濟、哲學、法學、軍事、教育、詩文諸方面,被譽為康國濟民的醫國之書。著有詩《退居類稿》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