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漢語辭彙]

迷津[漢語辭彙]

迷津,漢語辭彙。 拼音:mí jīn 基本解釋:1.找不到渡口、橋樑,迷失了道路。 2.佛教用。指迷妄的境界。 宋詞人秦觀在《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寫道:“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這津渡,即津口、渡口、渡頭。

基本信息

詞目

迷津

拼音

mí jīn

引證解釋

1、迷失津渡;迷路。

唐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 桃源 何處是?遊子正迷津。”

宋 梅堯臣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曩子初去國,我勉勿迷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題畫》:“原是看花洞裡人,重來那得便迷津。”

2、佛教語。指迷妄的境界。

唐 敬播 《序》:“廓羣疑於性海,啟妙覺於迷津。”

《醒世恆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望羅漢指示迷津,救拔苦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們識破迷津,那便回頭是岸。”

3、泛指迷誤的道路;錯誤的方向。

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五回:此乃迷津,深有萬丈,遙亘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 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

歐陽山 《柳暗花明》一二○:“我自己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辦好。可是 金端 同志給我指點了迷津,告訴我許多秘訣,使我走上康莊大道。”

秦牧 《藝海拾貝·魯班的妙手》:“他所到之處,總是給人指點迷津,遇山開路,逢水架橋。”

4、猶迷宮。

何其芳 《論快樂》:“真理是很簡單的。不過在沒有找到它以前,我們可能老在它的旁邊繞著圈子,像迷失在一個很複雜的迷津裡面。”參見“ 迷宮 ”。

出處

“津,水渡也”(《說文》),即河湖的渡口,《論語·微子》說:“使子路問津焉。”“渡,濟也”(《說文》),其義為過河或經過水麵,“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渡也就引申為渡口了,宋人陸游在《書憤》中說:“樓船夜雪瓜州渡。”渡口又稱為渡頭,“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唐·白居易《長相思》)。

湖南株洲的淥口,在古代是個很繁華的臨水大渡頭,“和風引桂楫,春日漲雲岑。回首過津口,而多楓樹林”(唐·杜甫《過津口》),這津口即淥口。清 彭定求《道藏輯要·在陸(袁可立別業)肇祥》:“木清華景逾濯錦,上建純陽寶殿。額曰:“夢覺迷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