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為了解決大批軍隊的軍需問題,在陝西等地實行“食鹽開中”政策,茶葉、鹽等國家統管和物品得以流動,陝西商人充分利用大好政策,在康定一帶與藏族同胞做生意,民間稱為蹚古道,形成了以鍋莊為主要市場的交易場所。 蹚古道最早,因各種原因,大家熟知的卻最遲。而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是從清朝開始的。
1、蹚古道:陝西商人主要有三大歷史貢獻,一是“絲綢之路”,與中外商人開闢通往世界的商業大道;二是康定茶馬古道之行,民間稱為“蹚古道”;三是去蒙古做生意稱為“走西口”。除此之外,陝西商人還去揚州、雲南、安徽、寧夏、甘肅、新疆、河南等地做生意,河南做生意的陝西商人以党姓最為有名。
關陝商賈“蹚古道”的歷史無人提起,幾至擠進歷史的夾縫被人們淡忘,慶幸的是近年來引進了學術界的重視。
陝商最早走的路線是“儻駱古道”和“褒斜古道”,到達漢中,走向巴蜀(主要是康定,也有商人走向西亞、印度和東南亞。),因是在古道之間來回走,稱為“趟古道”,“趟 ”的異體字是“蹚”,“趟”是次數之意,而 “蹚”還包含有踩山踩水路、試探、隨大家一起之意,所以書面上寫為“蹚古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詞的巧妙。
陝商“蹚古道”康定茶馬交易之行常走的有六條道,分別從長安子午峪,戶縣澇峪、周至黑峪口、周至辛口、駱峪口的儻駱古道、眉縣的褒斜道出發,到達漢中購買茶葉,走向康定等地或國外。而最繁忙的是儻駱古道和褒斜道,儻駱古道是關中以東的商人常走的路線,褒斜道是關中以西的商人常走的路線。清未後由於國家動盪、匪患不斷,從戶縣澇峪出發的路線成了古道主幹線。
2、闖關東:關東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指越過山海關以東到東三省。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而清政府禁止漢人入山海關。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
3、走西口:“西口”指通過長城沿線關隘。去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謀求生計。走西口商人來自陝西、山西、河北,我們不能因為電視劇是山西的,而評斷山西人是主流、認為陝北民歌是山西民歌。
4、下南洋:南洋包括東南亞各國。指廣東、福建等地民眾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
相關詞條
-
中國古代四大商幫
中國古代四大商幫,泛指晉商、徽商、潮商、甬商四個商幫 。 明代是中國商業較完整的啟蒙發展期,其商人與商業的產生、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繁榮,商業經營直接關係到...
總述 分述 -
廣東人
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漢武帝平定嶺南...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加入了歷史上...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 。唐末和南漢期間的動亂使廣東...
歷史概況 歷代人口 廣東文化 三大民系 著名人物 -
潮州
,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專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僅大大增加了...”,是十相留聲之地,有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是隋代中國經略流求(台灣)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海外貿易中心,是古潮商紅頭船的始發地。 潮州...
古潮州簡介 潮州八邑 潮州人苦難史 歷史沿革 -
潮州[廣東潮汕的古稱和別稱]
,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專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僅大大增加了...”,是十相留聲之地,有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是隋代中國經略流求(台灣)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海外貿易中心,是古潮商紅頭船的始發地。 潮州...
古潮州簡介 潮州八邑 潮州人苦難史 歷史沿革 -
嶺南文化[中國嶺南地區文化]
文明史始於秦統一嶺南,中原移民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嶺南的開發。從秦代到唐代,中原移民主要集中在粵北地區和西江流域,而珠三角地區、潮汕平原還沒有被開發...,粵北地區人口開始大規模遷入珠三角地區,同時由於中原戰亂不斷,大量中原移民...
簡介 文化構成 漢族三大民系文化 文化特質 文化內涵 -
潮州[廣東省地級市]
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治所...六年(1633年)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潮州府商民經商于海內外各大商埠,並設立潮州...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江右商幫
起源虎方國青銅文明—虎踞南國3200年前的江西人創造的青銅王國,江西人生產和貿易造就中國南方輝煌的青銅文明—虎方國青銅文明, 南...
起源 江西 經濟基礎 交通樞紐 經營行業 -
潮汕四市
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目前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335萬人,歸僑...、潮南六個區和南澳縣。 氣候狀況: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海岸線走向自...古樸典雅的潮州音樂,成為鄉情鄉誼的重要載體,牽動著海內外潮人的情思...
汕頭市概況 潮州市概況 揭陽市概況 -
梅州[廣東省地級市]
縣,隸潮州府。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等名人故居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為“嘉應州”,隸屬廣東省惠潮嘉道。轄地包括程 鄉、平遠、鎮平及以前為惠...改名梅縣,隸屬潮循道。民國14年(1925)隸屬東江行政區,民國15年...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