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中國東北三、四十年代中,偽滿洲國一個東京的花花公子來到了滿洲,他在中國的期間學會節約、責任、友善等,並有李香蘭在內的一中、一日兩個女孩都愛上他,展開了一段三角戀情。
影片評價
不意看到一出拍於一九四二年的滿映電影《迎春花》,一段塵封的歷史透過黑白的影像徐徐展開。它的吸引力,就算不是因為主演是李香蘭,僅僅因其資料性,就已經頗為珍貴。
按照研究滿映的專家胡昶的介紹,滿映是“滿鐵映畫製作所”的簡稱,為當年日本人配合其“國策電影”政策在偽滿洲國設立的電影製作機構。“滿映”所生產的影片,當時分為娛民映畫、啟民映畫、時事映畫三種。娛民映畫就是故事片,時事映畫是新聞片,啟民映畫又稱文化映畫,包括教育片和記錄片。看《迎春花》,可以看到影像的下邊有中文字幕,顯然是放給中國人看的。根據日本影評人岩崎昶的說法,當時無論是日本國內拍攝的“大陸電影”,還是滿映出品的電影,內容無非有二:一,描寫日本人對大陸的擴張,二,描寫日中兩國人的戀愛故事。兩者其實都是日本人藉以宣揚其“大東亞共榮圈”的“國策”的手段。《迎春花》看似說的是一個戀愛故事,劇中卻透過日本人的說話,透露其赤裸裸的侵略者嘴臉。片中,設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建築分社的社長對其職員說:“最近日本人總是把南方掛在嘴邊,當然南邊是主要的,可是為了找出資源,第一步應該先在北方打下基礎。日本民族的命運,不在於最終結果。南方出資源,北方出人才。”電影還暗示,當時日本人在東北的大多數公司還或明或暗地協助或配合日軍侵略而進行種種服務,前不久看到一部紀錄片,講述的正是當時的在東北的日本商人所進行的種種服務,如勘探地形,繪製地圖,連最偏僻的東北邊遠地區的地理狀況也了解得一清二楚。《迎春花》的另一處,這個日本建築分社的社長竟然明目張胆地對中國人說:“我前天到博物館,看見不少六朝字畫,非常漂亮。中國的字畫真是沒得說,當時我還發現了遼代的壁畫,可真是棒。我當時還想,那個壁畫,能不能帶到日本去。其中的一張畫著水鳥,無論是色彩、線條和構圖,和日本的古畫一點也不錯。一千年前的滿洲的繪畫,同日本五百年前的繪畫,都是同出一源,日本的美術跟滿族的美術,說得再廣一些,都是東亞的藝術。”滿口詭辨言詞的底下,是對中國古文物垂涎欲滴的大盜嘴臉。
在這樣的狼子野心下,《迎春花》的所謂描寫“日中兩國的戀愛故事”的主題,不過是日本人用來包裹其意圖的糖衣。電影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從日本來中國東北日本人公司工作的日本青年,其感情徘徊於媒妁之約的本國女人八重(木暮實千代飾)和在日本人公司工作的中國姑娘白麗(李香蘭飾)之間,影片為了討好作為觀眾的中國人,特別顯示這個日本男青年傾向於中國姑娘的好感。而對於中日女人的對比,也特別以中國姑娘的潑辣爽朗和天真熱情與日本女人的呆板憂鬱構成鮮明的對比,來顯示這個日本人對中國女人的熱情。編導的企圖,不外是藉此突出其“東亞共榮”“日中親善”的“國策”。不過影片的最後,畢竟沒有像一九四零年日本導演伏水修的《支那之夜》拍得那么赤裸裸--同是李香蘭飾演的中國姑娘,原本討厭日本人,卻在被日本人長谷川一夫摑了一巴掌之後,不但沒有反感,反而愛上了這個日本人。一九四五年,就是這個鏡頭成為她是漢奸的罪證--日本女人回了東京,中國姑娘則去了北京。
岩崎昶曾經總結像《支那之夜》《白蘭之歌》等“國策片”的特色,是“有甜蜜的鬧劇色彩,又有本來是日本人卻一直充作中國明星的李香蘭(山口淑子)的魅力,以及她所唱的羅曼蒂克的流行歌曲,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引起觀眾狂熱的興趣。”雖然他說的是日本國內拍攝的“大陸電影”,其實以之總結《迎春花》也很確當。影片的名字就取自片中李香蘭為日本青年演唱的同名歌曲。影片大秀日中友好共存的場面:日本公司中有少中國員工;日本人租住中國人的房子,和中國人在一起聊天、下棋、吃飯、喝酒,其樂融融;日本人常和中國人交流書畫藝術等等。在鏡頭中,日本人和中國人和睦相處,世界儼然是太平盛世的景象,中國人對日本人似乎也非常客氣熱情,滿面笑容,沒有任何對日本人的不滿、不悅。不明就裡的人,根本看不出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日本人鐵蹄踐踏下的東北!原來日本人那時的“楚門秀”,已經做得這般天衣無縫,真令人嘆為觀止。
饒有意思的是,岩崎昶在《日本電影史》對日本國內的“大陸電影”揭露甚祥,對於“滿映”卻未置一詞,不免令人納罕。現在《迎春花》出來,底細可就出來了:《迎春花》的製作人,正是他。對比岩崎昶的“不著一字”,李香蘭後來的懺悔,倒顯得坦誠多了。
影片製作
這是一部令了解中日歷史的觀者感情複雜的怪胎式的電影,創作者竭盡全力地創造出了一幅偽滿洲國和諧安康的美麗圖景,大家熟悉的老一輩電影人凌元、蒲克都在裡面飾演配角,一個是女主角的母親,一個是女主角的同事。
女主角李香蘭放到今天看仍然是一頂一的大美女,歌聲動聽,有些象宮澤理惠,冰滑得非常好,落落大方,健康美麗,中文日文都極流利。
男主角是個日本演員,有些象藍馬,但比藍馬要胖,憨憨的樣子,包括李香蘭在內的一中、一日兩個女孩都愛上他,僅從形象上說,無以服人。
寫的都是東北三、四十年代中、日百姓融為一體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黑白膠片上映照出來的街道、院落、餐館均為當時當地的外景,不經意間記錄下了那個年代中國東北的風貌,很象老北京,看著非常親切,而哈爾濱的教堂、冰凍的松花江、冰雕十字架、冬泳的白俄們,令觀者倍感新鮮。
由於影片刻意營造的是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最為理想的水乳交融的狀態,因此,日本人努力融入“滿洲”生活就成了故事的最核心,透過一個來自東京的花花公子在滿洲學會節約、責任、友善等的故事,讚美了不少中國人的美德,也對中國的圍棋、字畫等,仰慕與誇讚。
片中的所有中國角色對日本人都是微笑歡迎、熱情款待的,表現得既純樸善良又謙和有禮,沒有絲毫矛盾和衝突,這在對那段歷史略知一二的中國觀眾看來,就顯得過於粉飾了。
片中,日語與中文雜陳,處理得挺自然,特別是國語對白,比同時期上海片中的道白來得自然舒服得多,表演也都很自然大方,沒有特別令人笑場的間離感--只有在李香蘭面對男主角的一瞬間,表現出一低頭不勝嬌羞的樣子,稍稍有點兒戲過的感覺,但,還好,總體說來,已經是一部非常自然的電影了,給人非常清新、大方的感覺,絲毫不矯情,頗令人意外。
主演資料
●李香蘭,本姓山口,祖籍日本佐賀縣杵島郡北方村。父親山口文雄於1906年來到中國東北,在“滿鐵”所屬的撫順煤礦任職。
●1920年2月12日,李香蘭出生於瀋陽市東郊的北煙臺(今屬遼寧省燈塔市),取名山口淑子。
●1933年因其父的關係認奉天銀行經理李際春為義父,取名李香蘭。
●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結識了華北親日派人物潘毓桂,李香蘭認其為義父,改名潘淑華。
●1937李香蘭畢業於北京翊教女子學院。由於在電台所演唱的中國歌曲轟動一時,被“滿映”發現。
●1938年6月,李香蘭被聘為“滿映”特邀演員。
1938至1940年間,相繼拍攝了《蜜月快車》、《富貴春夢》等影片,這幾部影片多為“滿映”的國策片,政治上宣傳“五族協和”,是赤裸裸的宣傳品。李香蘭在拍攝這些影片時,只是現場按導演擺布行事。但由於李香蘭天資聰慧,形象出眾,這幾部影片很快使她走紅。
●日本戰敗後李香蘭被控“漢奸罪”判死刑,因戶口簿證明日本人的身份得到承認。1946年2月,被國民黨政府無罪釋放後回到日本。
●1947年恢複本名山口淑子,重回日本演藝界,並一度活躍在好萊塢。
●李香蘭在美國時同雕刻家NoguchiIsamu結婚,閃電離婚。1959年與日本外交官大鷹弘再婚,中止了其跌宕起伏的演藝人生。
●此後李香蘭投身政界,1974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連任3屆,為日本的外交事業奔波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