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下鄉

指由農機管理部門牽頭,農機監理、培訓、推廣等部門參與的深入到鄉村基層一線,依託基層農機服務組織,現場為廣大農機戶提供農機牌證、技術培訓、農機安全宣傳、新機具新技術宣傳、技術諮詢等服務,使農機手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和縣城一樣的高效服務,減少農民辦事開支,節省辦事時間。

出現背景

隨著開拓農村市場熱潮的興起,許多生產經營農業機械的企業也紛紛把農業機械送下鄉,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然而,送農業機械下鄉,不能僅僅把設備送下鄉,還應拓寬農機下鄉的服務範圍。

試點活動

試點地農機下鄉活動

農業機械送下鄉活動一經提倡,就在各地進行了試點活動,試點的第一處便是有著魚米之鄉,依山傍水的江西,其次,陸續進入江蘇、四川、廣東等地。

江西:農機下鄉農家歡

今年以來,根據江西省委宣傳部關於“三下鄉”活動的工作部署,江西省農機部門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把“三下鄉”活動作為農機化的經常性工作來抓,積極向農民傳授農機科技知識,不斷把農機“三下鄉”活動引向深入。

為把“三下鄉”活動做實,克服形式主義,增強“三下鄉”活動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江西省農機部門創新組織形式,把“三下鄉”活動與今年以來開展的農機化重大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每次全省範圍開展的“三下鄉”活動都力求“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有一套有力的措施、有一系列成熟的技術”,有的放矢地指導農民進行農機化生產。

(一)“科技名片”入戶,農機助農抗非典。農村非典防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5月初,為了積極配合全省“農機為農抗非典促增收”活動的順利開展,方便非典期間農民與農機科技人員聯繫,各級農機部門把農機科技人員的單位、姓名、住址、聯繫電話等內容製成“科技名片”發放給農民和農機戶,架起了農民與科技人員聯繫的空中橋樑。小小的“科技名片”一呼就通,一通就到,及時為農民解決作業服務、機具維修的難題,樂了農民忙了專家。上高縣敖山鄉店上村外出務工人員多,由於非典不能返鄉或被隔離,眼看許多農田要誤農時。這時,妻子在外務工的農民艾能國,找到了“科技名片”,打了一個電話,農機科技人員就調集了黃志根等三個農機大戶,兩天功夫就把全村外出務工不能返鄉及被隔離的農戶的120多畝農田機耕了一遍。據統計,目前全省農機部門已發放“科技名片”近十萬張。通過“科技名片”,非典期間全省農機科技人員下鄉1200多次, 共組織26萬台套農業機械,為42萬戶農民提供了農機化服務,機耕面積達210萬畝,其中為外出務工的農戶提供機耕服務面積達80萬畝,對特別困難的農戶實行免費機耕服務1.2萬畝。

(二)抗旱機具進村,農機救災獻真情。在今年罕見的旱情中,為了切實幫助廣大農民抗旱,省農機局緊急籌措資金38萬元,組織50多位農機科技人員,成立11個工作組,購買抽水機100台(套),贈送給吉安縣、崇仁縣等地受災嚴重的50個貧困村,並與這些村合作建立農機抗旱示範點,舉辦“農機抗旱新技術新機具演示現場會”。現場會觀摩民眾總計萬人,使“三節管井”等一大批農機抗旱新技術新機具得到了廣泛推廣,農機抗旱技術下鄉取得了出人預料的效果。與此同時,省農機局派出的11個工作組與全省各級農機部門組織的2000多個農機抗旱小分隊一道,深入基層農村,走村串戶,幫助農民安裝、維修抗旱農機具4.2萬台套,指導農民旱作栽培和田間管理。 鉛山縣楊林鄉長嶺村500畝連片的稻田遭受到嚴重的旱災,近百畝水稻有不同程度的灼傷。苦於缺抗旱設備,村民們心急如焚。8月10日,省市縣農機局的幹部帶著水泵、水管、電纜等配套的抗旱物資,裝水泵、架電線、換水管。經過近3個小時的奮戰,4台高壓水泵同時開機,清澈的河水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田間。村民姚建華拉著農機科技人員的手連聲說:“我家田裡已好幾天沒有水了,你們這一來,可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 實實在在的抗旱措施使全省710多萬畝水稻、10萬畝果樹免受旱災的侵襲, 200多萬畝水田及時改種了旱作物,200多萬農戶受益。

(三)作業契約下鄉,農機跨區促增收。近年來,一些地方組織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農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開闢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的效益,引導聯合收割機有序流動,5月15日,省市農機部門分別在波陽縣樂豐鎮、餘干縣黃金埠鎮開展了“送跨區作業契約下鄉活動”,把省農機局與河南、山東等省農機部門簽訂的22萬畝小麥機收契約,落實到參加跨區機收的220台聯合收割機和600多個機手,並贈送“全國跨區機收作業指南”400冊、防非典口罩300隻、體溫表150支。同時,還組織農機科技人員為參加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進行檢修和保養,確保技術狀態完好。農機部門準確及時的作業信息,熱心周到的服務,使今年江西省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打了一場漂亮仗。波陽、餘干兩縣的216台聯合收割機,歷時39天,跨安徽、河南、山東等六省市,實現作業總收入500多萬元,台均純收入1.6萬元。省內水稻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也達760台,完成作業面積38萬畝,作業收入1300萬元,台均純收入1.7萬元。

(四)技能培訓上門,拓寬農民就業門路。今年以來,各地農機部門充分發揮農機成人學校的資源優勢,紛紛組織科技人員到鄉村,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提高農民就業能力。2000年以來,高安市農機成人學校利用春節大量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送崗位下鄉,幫農民就業”活動,把勞務市場信息送到廣大農民民眾手中,把農機修理工、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的技術培訓辦到鄉間場院。3年來,共培訓農民6000多人,核發汽車駕駛證3600本,農機修理工職業技能證書600本,介紹農民就業4800人。廈門市6000多名計程車司機中,2/3是高安市人,汽車運輸業也成為高安市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據統計,今年以來,江西省農機部門共組織科技下鄉活動320多次,發放農業科技用書1.6萬多本,農機新機具宣傳資料12萬多份,培訓農民2.5萬人,接待技術諮詢人員5.6萬多人。

四川:農機局開展送農機下鄉活動

8月18日,由四川省農機局組織的送科技、送農機下鄉活動在德陽市旌陽區揚家鎮新生村舉行,近100農機員和農戶參加活動,四川省農機局副局長羅曉東到場並發表了講話。

活動首先由江蘇華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向該省的名山、江油、閬中、廣漢、新都和旌陽六縣(市、區)捐贈112套價值10萬元的高效植保機械,然後在機插秧水稻田裡進行植保現場演示,接著又向基層農機員和農戶開展了植保機械使用與維修方面的技術培訓。

在捐贈儀式上,羅曉東副局長要求各地要充分套用農機科技,發揮農機設備與技術的優勢,在當前我省水稻大面積發生蟲災的抗災救災中,為該省糧食安全,農民增收作出貢獻。當地村民普遍反映,這次活動很有意義,為他們送來的機具和技術,非常及時,為他們戰勝大面積蟲災提供了設備與技術保障

廣西柳州:農機下鄉助農 聯合收割機顯威

一陣陣機器的轟鳴聲,隨著收割機的向前推進,一排排的禾串被吸進機器內,這邊,金黃的穀子不停地流進麻包,那邊,脫谷乾淨後的稻草又從機器里吐出,整齊地躺在田裡,操作工在忙而不亂地把一袋袋穀子扛下來。不到半個小時,一畝成熟的水稻就已經收割完畢。這就是記者在廣西柳江成團鎮看到的新型水稻聯合收割機作業演示的情景。

7月13日,廣西柳州市新型水稻聯合收割機現場演示會在成團鎮白露村舉行,演示會吸引了當地近200個農戶前來觀看。來自區內外眾多的水稻聯合收割機廠家,現場展示了大、中、小等多種收割機機型;成片成熟的稻田裡,收割機在來回作業,一派繁忙,吸引廣大農民朋友和來自市屬六縣的農機專家,他們在評論著各種機器的性能和優劣,打聽機器的價格和相關的情況。在演示現場,一種小型的人力加機械的電動收割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大家紛紛圍過去,觀看它的作業。一位農民朋友,還從操作員的手裡,背起這個小型機械,開展了收割作業。不少農民朋友表示,這些新式聯合收割機,比較適合本地使用,工作效率高,成本也低,他們都對此表示濃厚的興趣。

演示開始之前,還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農機下鄉助農”啟動儀式。廣西柳江副縣長文軍,區市和六縣農機局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當天的啟動儀式。

創新之處

農機基本知識和技術普及要下鄉。作為農機生產企業或經營部門有責任為農民傳授農機基本知識、印發資料、組織專家、技術人員到農村巡迴講課,讓絕大多數農民掌握一定的農機操作和保養知識,不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農機培訓班,培養一批合格農機手。

農機推廣要下鄉,就要在鄉鎮設立農機銷售網點,方便農民購買。同時農機行銷人員要經常下到田頭地角,講解示範,用事實說話,讓農民心服口服,自願掏錢購買。

農機維修要下鄉,現在農村的農機修理點少,維修人員技術差,經常連簡單的農機故障也查不出,更不用說修理了。農民感嘆農機好買不好修,運進城裡修理又不方便,造成許多農機提前報廢。

政策內容

根據黨中央習主席精準扶貧的指示精神,同時結合目前農村發展的必要趨勢,農機下鄉政策應運而生。

政策解讀

一是必須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主題。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焦點問題。開展“三下鄉”活動必須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這樣才能得到農村廣大幹部民眾的支持和歡迎,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是必須抓住一個“實”字。要解決“三下鄉”活動中重形式、輕實效的問題,關鍵是要認真研究農民的特點,採取適合農民特點的有效辦法。送科技下鄉,一是要送得通俗易懂;二是要簡便易操作,最好的辦法就是“做給農民看”,與農民合作建立專家示範田,讓農民看到新技術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是必須與時俱進,突出重點。“三下鄉”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贈送科技資料、舉辦農業技術講座等常見形式上,而要從當前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業、維權等問題入手,豐富“三下鄉”活動的內容,提高“三下鄉”活動的服務水平。

四是必須加強農業部門的隊伍建設。“三下鄉”活動要真正取得成效,給農民切實的幫助,要求農機科技人員必須要有過硬的“真本事”,這就要求農業部門必須加強隊伍建設,在認真學習國內外的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同時,善於總結學習農業種養大戶的實踐經驗,努力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素質,推進“三下鄉”活動深入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