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農業氣象》
基本信息
書 名: 農業氣象
作 者:姚運生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5月
ISBN: 9787040265200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
《農業氣象》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農業氣象》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精簡了比較抽象、與實踐套用距離稍遠的理論知識。主要內容包括太陽輻射與農業、土壤溫度與空氣溫度、大氣中的水分、氣壓與風、天氣系統和天氣過程、氣候與農業氣候、農業小氣候及氣象實訓指導等。
為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農業氣象》配套開發了教學課件。內容包括氣象觀測、儀器原理、天氣系統等,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現實場景,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
《農業氣象》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本科院校二級學院、成人教育、五年制高職農林牧漁類專業學生用書。也可供相關行業人士參考。
圖書目錄
概述
第一節 農業氣象的基本概念
一、氣象學的概念及其研究領域
二、農業氣象學的概念、任務和研究方法
三、農業氣象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大氣的組成及垂直結構
一、大氣的組成和大氣污染
二、大氣的垂直結構
第一章 太陽輻射與農業
第一節 節氣、季節及日照時間
一、晝夜及四季的形成
二、可照時數與光照時間
三、太陽高度角和方位角
四、季節與農業生產
第二節 輻射與太陽輻射
一、輻射的一般知識
二、大氣上界太陽輻射
三、太陽輻射在大氣中的減弱
第三節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一、太陽直接輻射與天空散射輻射
二、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光譜的變化
三、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和吸收
四、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地面有效輻射和地面輻射差額
第四節 太陽輻射與農業生產
一、太陽輻射光譜對植物的影響
二、光照度與作物生長發育
三、光照時間與作物生長發育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徑
實訓一 氣象觀測工作簡介
第二章 土壤溫度與空氣溫度
第一節 土壤溫度
一、影響土壤溫度的因子
二、土壤溫度的變化
三、土壤凍結與解凍對植物的影響
第二節 空氣溫度
一、大氣的主要熱源及熱量傳遞
二、氣溫的時間變化
三、氣溫的垂直分布
四、空氣絕熱變化和大氣穩定度
第三節 溫度與農業生產
一、植物生命活動的基本溫度
二、周期性變溫對植物的影響
三、農業界限溫度
四、土壤溫度對植物的影響
五、積溫及其在農業生產上的套用
六、環境溫度的調控措施實訓二溫度觀測
第三章 大氣中的水分第一節 空氣濕度
一、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
二、空氣濕度的時間變化
第二節 蒸發、蒸騰與蒸散
一、水面蒸發
二、土壤蒸發
三、植物蒸騰
四、農田蒸散
第三節 水汽凝結和大氣降水
一、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
二、水汽凝結物
三、大氣降水
第四節 水分與農業
一、空氣濕度與作物
二、降水與作物
三、作物水分臨界期和關鍵期
四、土壤水分狀況及其與作物的關係
五、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徑
實訓三 空氣濕度觀測
實訓四 降水量和蒸發量觀測
第四章 氣壓與風
第一節 氣壓和氣壓場
一、氣壓的概念
二、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三、氣壓場
第二節 空氣的水平運動
一、作用於運動空氣的力
二、自由大氣中空氣的水平運動
三、摩擦層中的風
第三節 大氣環流
一、大氣環流形成的基本因子
二、地表性質的作用
第四節 風與農業
一、風可以調節農田小氣候
二、風能傳播花粉、種子
三、風對農業的危害實訓五氣壓和風的觀測
第五章 天氣系統和天氣過程
第一節 主要的天氣系統和天氣特徵
一、氣團
二、鋒
三、氣旋
四、反氣旋
五、影響我國的主要天氣系統——暖高壓
第二節 天氣預報簡介
一、天氣預報的種類
二、天氣預報方法
第三節 我國主要的農業災害天氣
一、低溫災害
二、旱澇災害
三、乾熱風
四、梅雨
五、颱風
六、冰雹
七、沙塵暴
第六章 氣候與農業氣候
第一節 氣候形成的因素
一、太陽輻射
二、大氣環流
三、下墊面性質
四、人類活動
第二節 氣候帶和氣候型
一、氣候帶
二、氣候型
第三節 中國氣候
一、影響中國氣候的地理因素
二、中國氣候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農業氣候區劃及農業氣候資源的合理利用
一、中國農業氣候區劃
二、農業氣候資源的合理利用
實訓六 農業氣候資料的統計與分析
第七章 農業小氣候
第一節 農業小氣候形成的物理基礎
一、作用面和作用層
二、作用面的輻射差額
三、作用面的熱量平衡
四、作用面的亂流交換
五、作用面的水分平衡
第二節 農田小氣候農田小氣侯的特徵
二、農田耕作與栽培措施的小氣候效應
第三節 地形小氣候
一、坡地小氣候
二、谷地小氣候
第四節 設施農業小氣候
一、地膜覆蓋小氣候
二、塑膠大棚小氣候
三、日光溫室小氣候
第五節 護田林帶小氣候
一、林帶的防風效應
二、林帶對田間溫度、濕度的改善
三、護田林帶的防乾熱風作用
實訓七 農業小氣候觀測
附表1 日照時數裹
附表2 太陽赤緯
附表3 空氣相對濕度查算表
主要參考書目
農業氣象學分支
研究農業與氣象條件之間相互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既是套用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又是農學的一門基礎學科。
農業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生產活動。光、熱、水、氣的某種組合對某項生產有利,形成有效的農業自然資源;另一種不同的組合對農業生產有害,構成農業自然災害。農業氣象學的基本任務就在於研究這些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自然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為農業的區劃和規劃、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調節小氣候和農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務,還開展農業氣象預報和情報服務,對農業生產提供諮詢和建議,以合理利用氣候資源,規避不利氣象因素,採取適當的農業措施,促進農業豐產,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農業氣象學發展史
人類從狩獵、採集過渡到種植業以後,便逐步積累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的知識。中國早在春秋時代己知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定季節,有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個節氣。在《詩經·豳風·七月》中已經有“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的物候記載。西漢初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已有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逸周書·時訓解》中將一年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氣為3候,每候5天,各有一相應的物候現象。這是中國最早形成的結合天文、氣象、物候知識指導農事活動的曆法。這可看作古代農業氣象學的萌芽。溫度表的發明並用於氣象學和生物學研究之後,開始了植物生長發育與氣象條件定量關係的觀察研究。隨著氣象觀測網的建立,逐步開展了氣候與農業關係的研究。農業氣象學一方面作為生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量觀測研究植物(或動物)生長發育與環境氣象因子的關係而發展起來。如1735年著名的列氏溫度表創始人R.A.F,de列奧米爾發現可用積溫來衡量植物的生長速度,這一學說至今仍是農業氣象學的一個重要基礎理論。另一方面農業氣象學又是作為地理氣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而發展起來。如:俄國的A.N.沃耶伊科夫、奧地利的A.蘇潘、德國的W.柯本、中國的竺可楨等人,對植被、動物、土壤與氣候的關係以及地區分布進行了研究,為農業氣候學和農業物候學的發展開闢了道路。但是農業氣象學形成一門完整的獨立的學科並進行系統的研究則只是20世紀30~40年代以來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的壓力,加之氣候異常引起糧食生產的巨大波動使各國政府對糧食生產極為關切,因之農業氣象學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重視,在農業科學和大氣科學迅速發展的同時,農業氣象學也得到相應的迅速發展。國際氣象組織於1913年成立了農業氣象學委員會(CAgM),至1983年已開過8屆會議。中國在1953年開始了系統的農業氣象研究和業務工作。
研究領域
現代農業氣象學的主要研究領域有:作物氣象、畜牧氣象、林業氣象、病蟲害氣象、農業氣候、農田小氣候和小氣候改良、農業氣象預報、農業氣象觀測和儀器等。
央視欄目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周一至周日 06:00-06:05
周一至周日 15:13-15:18
周一至周日 21:12-21:17
獨播頻道:CCTV-7
欄目介紹
《農業氣象》是在CCTV-7播出的農業氣象節目,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權威農業氣象信息發布平台。“面向農村,針對農業,服務農民”是欄目及農業頻道的宗旨,根據全國各地農業產區的不同需要,結合未來天氣的影響,及時提出農事建議和措施,並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有效指導農民朋友的生產生活,為三農保駕護航。
主持人
趙紅艷,1988 年開始電視天氣預報播音工作, 1993 年成為我國首批走上螢屏的氣象節目主持人。十六年來一直主持 CCTV-1 《天氣預報》。親切動聽的聲音、大方樸實的形象使她受到觀眾的好評。現在同時也擔任 CCTV-7 《氣象·農情》的主持人。
張建華,從南方到北方,曾經在深圳電視台主持過《天氣預報》的建華,目前主持CCTV-2《第一印象》和《午間天氣預報》。
成璐,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朝聞天下》天氣預報的主持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她的主持風格活潑、輕鬆,稍快的語速被大家稱為“行雲流水”,曾主持過CCTV-1《早間精細天氣預報》和CCTV-7 《天氣生活》。
陳青昊,國家氣象局的電子系統工程師,2001 年開始擔任 CCTV-10 《今日氣象》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