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1140年(宋高宗紹興十軍)民族英雄傑出的詞人辛棄疾就出生在這裡。
人物簡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幼承祖訓,矢志報國;少懷壯志,才華出眾。22歲在家鄉聚義兩千餘人抗金,率眾參加農民耿京領導的天平義軍任掌書記。他會單身獨騎追誅竊印投敵的 議端。23歲他奉表南歸,北返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殺害,辛棄疾率五十騎闖入有五萬重兵的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押往建康莊法,南宋朝野為之震動。
南歸後,辛棄疾夢寐以求的是反抗民族壓迫,致力統一祖國。他上《美芹十論》、進《九議》,全面論述治軍恢復大計;在歷任地方官吏時,創建“飛虎軍”,實行“寬征薄賦”,“以工代賑”,“彈劫活更”,政績顯著。但是由於南宋朝廷腐朽偏安,辛棄疾報國無門,皮屢遭彈刻罷官。南歸的40多年中,他被迫居家賦閒20餘年。
辛棄疾將滿腔悲憤化作詞章,以“橫絕六台、掃空萬古”之勢,創作長短句六百餘首。在詞作中以熾熱的愛國熱忱,反映了尖銳的鬥爭生活,他與蘇軾共創豪放派先聲,在詞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1207牢,辛棄疾壯志未酬含恨病故,終年68歲,葬於江西鉛山陽原山麓。
故里變化
解版後,黨和政府對辛棄疾在祖國歷史上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其墓地被列為江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他會定居過的八都鄉。近年來,先後在濟南、海南、江西等地召開辛棄疾國際學術研討會。
為了紀念先賢,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款育,幾百年來,歷跟父老早有修繕辛棄疾故里的強烈要求,特劇是近幾年,已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建議的重點。
根據上述情況,中共歷城區委、歷城區政府作了大量準備工作:1989年和1995年先後3次派人去鉛山考察、學習;1995年10月,歷城區和鉛山縣登訂友好區(縣)協定,決定共同努力為弘揚辛公的不朽業績,促進改革振興作出積極貢獻。1989年曆城區政府公布“稼軒故里”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5年底,區政府要求有關單但提出修繕“辛棄疾故里”的方案。為了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搞好修繕規劃,1995年12月18日在四風閘村召開了鎮、村幹部、農座談會。68歲的任廷連說:“修繕‘辛棄疾故里’是俺村老百姓多年的願望,也是有實際根據的。俺村村南自古以來就有辛家墳,是辛棄疾祖墳,(據清辛啟泰《辛稼軒年譜》:“其五民祖葉維繫唐大理評事,自狄道遷濟南。”)該墳地多年來無人侵種由村里代納錢糧,村人俗稱‘舍地’。”另據任風山(已故,去世時90多歲)講:“村里原有‘稼軒故里’石坊,辛家墳地內會發現石頭人。”當地民眾都知道這裡是“稼軒故里”,1946年曾更名“稼軒鄉”。
1995年12月13日又召開專家研討會,參加會議有的原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王思禮,濟南市博物館文物館文物專家有的原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王思禮,濟南市博物館長檔案專家於仲航、王建浩。(上述三位專家在1961年負責創建於大明湖西南的“辛稼軒紀念祠”,現均離休了。)專家們都曾到四風閘村考察過,對修繕“辛棄疾故里”十分贊同,都說:“早在60年代,原山東省副省長余修前往四風閘考察時,就有此構想。歷城辦這件事很好,實現了大家多年的宿願。”於仲航建議要突出特點,在故里上作文章。王建浩詳細介紹了當年在四風閘考察的情況,強調要尊重歷史,保存原貌;會後他提供了墳地、堂基等照片和當時記錄墳地面貌的工作筆記。王思禮建議去外地名人紀念館參觀,希望周密規劃,以利於集中管理和方便遊人參觀。同時到會的山東檔案保護中心古建工程師共國康提出:建築風格要仿宋,以與時代吻合。
根據調查研討,區文化自起草了“辛棄疾眼裡”修繕的總體規劃,本著“全面規劃、分期實施、突出重點、尊重史實”的原則,最終在四風閘建成集宣傳款育、旅遊觀光學術研究為一體的活動中心。
總體規劃經1996年曆城區第三次區長辦公會審核批准;區十三屆人代會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決定將修繕工程列為歷城區政府1996年辦的十件實事之一。
1996年3月組建,歷城區“辛棄疾故里”修繕工程籌委會,聘請古建專家黃國康進行工程設計,經區領導審查,三易圖紙,最後審定。於1996年5月9日舉行隆重的“辛棄疾故里”修繕工程奠基儀式。
目前修繕工程全面鋪開,環繞“辛家墳”已栽種側柏200棵,按照1961年5月28日王建浩同志調查記錄,對墓地內大小11個墳頭培土復舊,還將豎立“辛棄疾祖塋碑“,說明墳地由來及保存、恢復經過。
整個建築缸子四風閘村東南,總面積29畝;其申建築面積4000平方公尺,綠化、停車場6000平萬公尺。
沿著村東公路,南新修的大道西向,直達坐北朝南的“辛棄疾故里”建築群。當人們從南面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巍峨壯觀的石牌坊,它的樣式是根據民眾回憶設計的四柱三門石坊,石切正門的橫額上由我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書寫的“辛棄疾故里”5個大字。
穿過石坊是仿宋六角碑亭,踏上石階走進碑亭,會見到在高大的石脾正面上方是按照鉛山辛譜刊載放大刻制的“稼軒公遺像”;下方碑文是“辛公稼軒名棄疾、字細安,宋高宗紹興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時出生於濟南府歷城縣四風閘村。”
石碑背面真刻有鉛山辛譜刊載的《宋兵部侍郎賜紫金魚袋稼軒歷仕始未》,該文詳實地概述了辛棄疾經歷,由我區著名書法家李恭臨書寫。
走出碑亭就可望見雄偉的辛棄疾塑像,塑像高2.8公尺,底座高1.6米,由我省著名雕塑家張玉林設計。在百花爭艷的花壇簇擁中,辛棄疾的塑像頭戴儒巾,身披戰袍,內穿護甲,腰跨寶劍,昂首挺胸,目視遠方,象是在瞭望金戈鐵馬的沙場,運籌策劃,整裝待發。塑像用我區錦繡川產的“繡川緣”花崗石雕刻,整體設計較好地再現了青年辛棄疾胸懷壯志,意氣風發的英雄形象。
瞻仰辛公塑像後,從仿宋的山門進入第一進院落,迎面正北是三座展室,正申的主展室將集中展示辛棄疾英雄豪邁的一生。該展覽已於1996年4月12日在歷賊區博物館(仲宮)展出,整個展帶長62公尺,總計展版46訣,其中有我省著名中青年國畫家多人通力創作的反映辛棄疾生平的國畫家佳作,並有珍貴歷史照片、手跡30餘幅,還展出有學術專著、稼稈詞詞多種版本等77件。這個展覽綜合運用書法、繪畫、攝影、木刻、雕塑等造型藝術手段,內容集中、濃縮、形象,取得良好收效。江西省鉛山縣人大副主任張明正看過展覽後說:“參觀這個展覽既是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蟻育課,又是一次高品位的藝術享受。”主展室兩側是書畫展室,將展出我國當代書畫家有關辛棄疾的書畫佳作。
展室東、西兩邊廂房是小賣部,茶社等服務設施,遊人在這裡將會買到精巧的紀念品。
在展室後面的第二進院落是一組典型的仿宋民居,這裡將再現辛棄疾故居,運用彩塑形象地反映“聚義抗金”、“幼承祖訓”等歷史畫面。
在民居院落外面東西兩側將仿建“鉛山瓢泉”和“帶湖植杖亭”等景點,使遊人領略辛棄疾南歸故地。
在第三進院落內坐北朝南正中是二層小樓,樓下是多功能活動室,可供召開會議,學術交流;樓上設畫室,為稼軒節畫院的書畫家提供吟詩作畫、切磋技藝的場所。小樓兩側是資料室和接待室。
為了向遊人介紹辛棄疾詞作,同時展現我國書法藝術成就,在石坊內,碑亭、塑橡兩側將修建碑廊,集申展有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以及當代全國各地書法名家的辛詞書法佳作碑刻,這些書法作品將用我區特產“濟南青”大理石雕刻,書法愛好者到此將流邊忘返。
修繕辛棄疾故里這一義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全區幹部、職工,以及分處全國各地的歷城籍老幹部熱情贊助,已捐款30餘萬元,目前工程進展順利,不久將來,即將全部建成向國內、外遊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