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腹瀉症狀編輯
輪狀病毒性腹瀉[1]的症狀是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黏液便、血便等症狀。伴有發熱、腹痛、嘔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帶血、貧血、消瘦等需警惕腸癌;伴腹脹、食慾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樣便則需警惕霍亂弧菌感染。
此外,腹瀉還可引起脫水、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乾燥、眼球下陷、舌乾燥、皮膚皺褶。
2輪狀病毒性腹瀉預防措施編輯
第一種:應該接種。理由:輪狀病毒感染在嬰幼兒中發病率很高,有人統計我國2歲以下的嬰幼兒每年大約有1/4患輪狀病毒感染,全世界每年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夭折的嬰幼兒有幾百萬。輪狀病毒感染無特效治療方法,故應積極預防。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最安全的預防方法,可明顯降低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病率,保護率為73.72%,對重症腹瀉的保護率達90%以上。
第二種:不應接種。理由:輪狀病毒感染病程僅1周左右,且重症感染少,輪狀病毒有多種血清型,疫苗的保護作用遠沒有上述那么高。國產疫苗為第一代疫苗,國外早已放棄不用了。美國產第二代疫苗因有1/10000的腸套疊發生率,僅套用1年就退出市場。目前許多國家正在研究第三代疫苗(DNA疫苗)。最近葛蘭素公司及另一公司也生產出疫苗,好象說沒有發生腸套疊的情況。
接種對象和接種年齡:6月~5歲健康嬰幼兒。
預防交叉感染;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後沖洗臀部,以預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和臀紅。勤翻身,預防繼發肺炎。注意嘔吐、排便和排尿情況。按時餵水或口服補液鹽溶液,掌握靜脈補液的速度.
相關詞條
-
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
輪狀病毒(rotavirus)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的腸炎主要發生在嬰幼兒,發病高峰在秋季...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 鑑別診斷 -
《小兒病毒性腹瀉的防治》
《小兒病毒性腹瀉的防治》,作者:趙錦銘,出版社: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小兒腹瀉是兒科中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多發病,尤以小兒病毒性腹瀉重要,不但發病人...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小兒病毒性腹瀉的防治
小兒腹瀉是兒科中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多發病,尤以小兒病毒性腹瀉重要,不但發病人數眾多,且目前尚無好的預防疫苗,又無特異、有效的治療藥物。該書作者根據從...
作者簡介 目錄 -
腺病毒性腸炎
腺病毒性腸炎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感染高峰年齡為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病後免疫持續時間較長,免疫力隨年齡增長有增強。流行季節不明顯,托幼單位...
疾病概述 發病機制 流行病學 臨床表現 疾病檢查 -
急性腹瀉
急性腹瀉(acute diarrhea)是指一日3次以上稀便,或大便量超過200克,其中水分占80%,且病程在1~2周內。引起急性腹瀉的原因很多,較常見...
介紹 發病原因 病變部位 疾病病理 臨床表現 -
小兒腹瀉病
在未明確病因前,大便性狀改變與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統稱為腹瀉病(diarrheal disease)。腹瀉病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一組疾病,是兒童時期發...
症狀體徵 用藥治療 飲食保健 預防護理 病理病因 -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顧名思義,發生在秋冬季的腹瀉病。孩子感冒後,常常出現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達十幾次。秋季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
特點 流行季節 易感人群 主要特徵 症狀表現 -
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也稱急性胃腸炎)系指各種病原體腸道感染而引起的腹瀉。根據腹瀉的持續時間長短,可將其分為急性(
病因 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 治療 預防傳播 -
輪狀病毒性腸炎
輪狀病毒( rotavirus )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常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發病高峰在秋...
臨床表現 檢查 診斷 鑑別診斷 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