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苜蓿加工基地位於巴州輪台縣陽霞鎮314國道604公里處,廠區占地面積117畝,現已完成一期1100萬元投資,年產與萬噸,草飼料加工基地已形成生產能力,每年可加工(3×3cm小壓塊飼料2萬噸),(φ6mm草顆粒1萬噸),(24× 32×64cm,二次加密草塊2萬噸),產值可達到4500萬—5500萬元。
公司面積對我國加入WTO後的機遇與競爭,回響國家開發大西北的戰略,為謀求長遠的跨越式發展,形成大規模、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在原投資1100萬元的基礎上將擴大投資到5000萬元,投資建成5萬噸飼草料加工基地和15000畝優質苜蓿種植基地,並確定了五年發展規化,即2003年完成5萬噸加工能力的草飼料加工基地完成15000畝優質苜蓿種植基地,再投資1320萬元將每年5萬噸加工能力擴大到每年12萬噸加工能力的基地擴建,並成立苜蓿種子基地建設及種子科研開發項目,同時投資1500萬元建成年產3000噸的苜蓿麵粉加工基地,形成最具有現代模式的“公司+基地+農戶”的三元結構。至2008年使公司成為西部最大的草業綜合性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個“草產業化園區”的企業。
輪台縣金實西域草業有限公司為發展壯大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真正體現“公司+基地+農戶”的結構優勢,公司專門組織了科技扶助組,到各鄉鎮給農牧民講解種植、田間管理、收割、晾曬等相關的先進技術,併到現場具體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組建了苜蓿精深加工研究所,與輪台畜牧局合建了實驗檢驗中心,對產品從原料到成品實現了全程質量追蹤,形成由原草到粗加工向精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轉換。對中、西部開發起到示範的推動作用,項目的實施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可為西部開發提供大量的優質苜蓿製品加工經驗,對於如何帶領農民致富,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具有重要的示範和推動作用。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根據國家計委、建設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二版)以及現行財稅制度,對本項目進行財務評價。淨利潤:800萬元。靜態投資利潤率:25.81%。靜態投資回收期:(稅後)3.88年。項目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苜蓿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夠培養地力,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水分蒸發,改善生態環境。苜蓿規模化的種植能夠帶動養殖業的蓬勃興起,家畜大量利用牧草及農作物秸桿,形成草、畜、肥的生物轉化,減少化肥投入,促進土壤的良性循環。對當地農民種植經營意識和種植觀念起到轉變和一定的解放作用,因為過去當地農民種植苜蓿是以自己家庭餵養畜禽的飼料為主,還沒意識到苜蓿可以轉化為商品,也是一條迅速致富,長遠致富的路子。隨著公司的成長和發展,極大的推動了地方的經濟發展,使農業結構調整,真正的落到了實處,可使輪台縣二鎮八鄉管2500戶農民從根本上脫貧致富。項目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本項目的實施可以充分發揮產業化龍頭帶動作用,有利於輪台縣乃至巴州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農牧民增收,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公司自成立以來,我們提出“立足新疆腹地,發展輪台經濟,開拓中亞市場,增加集團實力”為發展目標,始終以“科技領先,質量可靠,信譽第一,優質服務”為宗旨,採用國內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發展企業規模,壯大企業實力,為西部大開發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