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者:秦航、張健、夏浩波、邱林、徐杏芳、胡森森
定價:3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46968
出版日期:2014.02.01
印刷日期:2014.01.23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講述軟體設計和體系結構的相關思想、理論和方法,並提供了來自業界的最新研究內容和進展。全書共包含14章,第1章是軟體工程和軟體設計概述,第2章至第14章講述軟體模型和描述、軟體體系結構建模和UML、軟體設計過程、軟體體系結構風格、面向對象的軟體設計方法、面向數據流的軟體設計方法、用戶界面分析與設計、設計模式、Web服務體系結構、基於分布構件的體系結構、軟體體系結構評估、軟體設計的進化、雲計算的體系結構。本書條理清晰、語言流暢、通俗易懂,在內容組織上力求自然、合理、循序漸進,並提供了豐富的實例和實踐要點,使讀者更好地把握軟體工程學科的特點,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掌握軟體設計和體系結構的套用。
圖書目錄
第1章軟體工程和軟體設計概述
1.1軟體
1.1.1軟體的本質
1.1.2軟體神話
1.2軟體工程
1.2.1軟體工程基礎知識
1.2.2軟體過程和軟體工程實踐
1.2.3網路環境帶來的影響
1.3軟體設計
1.3.1軟體工程中的設計
1.3.2設計過程和設計質量
1.3.3軟體設計原則
1.4軟體體系結構
1.4.1什麼是軟體體系結構
1.4.2軟體體系結構的內容
1.4.3設計階段的軟體體系結構
1.5小結
1.6思考題
第2章軟體模型和描述
2.1什麼是軟體模型
2.2軟體模型的發展歷程
2.3軟體模型解析
2.3.1功能模型
2.3.2對象模型
2.3.3組件模型
2.3.4配置型組件模型
2.3.5服務模型
2.3.6抽象模型
2.4深入認識軟體模型
2.4.1軟體體系結構的描述
2.4.2軟體體系結構的設計
2.5體系結構描述語言
2.5.1ADL簡介
2.5.2幾種典型ADL的比較
2.5.3描述體系結構行為
2.6小結
2.7思考題
第3章軟體體系結構建模和UML
3.1軟體體系結構建模概述
3.2基於軟體體系結構的開發
3.3UML概述
3.3.1UML的發展歷程
3.3.2UML的特點和用途
3.3.3UML 2.0的建模機制
3.4面向對象方法
3.4.1面向對象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3.4.2面向對象方法的優勢
3.5UML 2.0中的結構建模
3.5.1類圖
3.5.2對象圖
3.5.3構件圖
3.5.4部署圖
3.6UML 2.0中的行為建模
3.6.1用例圖
3.6.2順序圖
3.6.3通信圖
3.6.4互動概覽圖
3.6.5時序圖
3.6.6狀態圖
3.6.7活動圖
3.7小結
3.8思考題
第4章軟體設計過程
4.1軟體設計基礎
4.2軟體體系結構設計
4.3高可信軟體設計
4.3.1可信軟體的特點
4.3.2容錯設計
4.3.3軟體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
4.3.4軟體故障樹分析
4.3.5形式化方法
4.3.6淨室方法
4.4軟體設計規格說明
4.5軟體設計評審
4.6小結
4.7思考題
第5章軟體體系結構風格
5.1軟體體系結構風格概述
5.2軟體體系結構基本風格解析
5.2.1管道過濾器
5.2.2數據抽象和面向對象風格
5.2.3基於事件的隱式調用風格
5.2.4分層系統風格
5.2.5倉庫風格和黑板風格
5.2.6模型視圖控制器風格
5.2.7解釋器風格
5.2.8C2風格
5.3案例分析
5.3.1案例1: 上下文關鍵字
5.3.2案例2: 儀器軟體
5.4C/S風格
5.5三層C/S結構風格
5.5.1三層C/S結構的優點
5.5.2案例: 某石油管理局勞動管理信息系統
5.6B/S風格
5.7C/S與B/S混合結構風格
5.8正交軟體體系結構風格
5.8.1正交軟體體系結構的概念
5.8.2正交軟體體系結構的優點
5.8.3正交軟體體系結構的實例
5.9異構結構風格
5.9.1使用異構結構的原因
5.9.2異構體系結構的實例
5.9.3異構組合匹配問題
5.10小結
5.11思考題
第6章面向對象的軟體設計方法
6.1面向對象方法概述
6.2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
6.2.1面向對象的系統開發過程概述
6.2.2面向對象分析
6.2.3面向對象設計
6.3面向對象的分析與設計過程案例: 圖書管理系統
6.3.1用例分析與設計
6.3.2靜態建模
6.3.3系統設計
6.3.4對象設計
6.3.5部署模型設計
6.4小結
6.5思考題
第7章面向數據流的軟體設計方法
7.1數據流圖與數據字典
7.1.1數據流圖
7.1.2數據字典
7.2實體關係圖
7.3狀態遷移圖
7.4案例分析: 教材購銷系統
7.4.1數據流圖的建立
7.4.2數據字典的建立
7.5面向數據流的需求分析方法
7.5.1自頂向下逐層分解
7.5.2描述方式
7.5.3步驟
7.6面向數據流的設計方法
7.6.1信息流的類型
7.6.2變換分析
7.6.3事務分析
7.6.4啟發式設計策略
7.6.5設計最佳化
7.7小結
7.8思考題
第8章用戶界面分析與設計
8.1人性因素
8.2設計良好界面的主要途徑
8.2.1分析用戶類型
8.2.2運用黃金規則
8.3用戶界面分析
8.3.1用戶分析
8.3.2任務分析和建模
8.3.3內容展示分析
8.3.4工作環境分析
8.4用戶界面設計
8.4.1設計過程
8.4.2界面對象、動作和布局的定義
8.4.3設計用戶界面需考慮的問題
8.5用戶界面原型
8.5.1設計用戶界面原型需考慮的問題
8.5.2實施用戶界面原型
8.5.3獲得有關用戶界面原型的反饋
8.5.4如何展示原型
8.6界面設計的評估
8.7小結
8.8思考題
第9章設計模式
9.1設計模式與體系結構描述
9.2設計模式的主要作用
9.3常用設計模式解析
9.3.1創建型設計模式
9.3.2結構型設計模式
9.3.3行為型設計模式
9.4深入認識設計模式
9.5小結
9.6思考題
第10章Web服務體系結構
10.1Web服務概述
10.2Web服務體系結構模型
10.3Web服務的核心技術
10.4面向服務軟體體系結構
10.5Web服務的套用實例
10.5.1Web服務的創建
10.5.2Web服務的發布
10.5.3Web服務的調用
10.6小結
10.7思考題
第11章基於分布構件的體系結構
11.1EJB分布構件框架
11.1.1EJB技術
11.1.2EJB的規範介紹
11.1.3EJB的體系結構
11.2DCOM分布構件框架
11.2.1DCOM的使用
11.2.2DCOM的特點
11.2.3DCOM的靈活配置與擴展機制
11.2.4在套用間共享連線管理
11.2.5DCOM的安全性設定
11.3COBRA分布構件框架
11.3.1COBRA的基本原理
11.3.2CORBA的體系結構
11.3.3CORBA規範
11.3.4CORBA產品概述
11.3.5討論
11.4小結
11.5思考題
第12章軟體體系結構評估
12.1軟體體系結構評估的定義
12.1.1質量屬性
12.1.2評估的必要性
12.1.3基於場景的評估方法
12.2SAAM體系結構分析方法
12.2.1SAAM的一般步驟
12.2.2場景的形成
12.2.3描述軟體體系結構
12.2.4場景的分類和優先權劃分
12.2.5間接場景的單獨評估
12.2.6評估場景互動
12.2.7形成總體評估
12.3ATAM體系結構權衡分析方法
12.3.1ATAM參與人員
12.3.2ATAM結果
12.3.3ATAM的一般過程
12.3.4ATAM評估階段
12.4評估方法比較
12.4.1場景的生成方式不同
12.4.2風險承擔者商業動機的表述方式不同
12.4.3軟體體系結構的描述方式不同
12.5小結
12.6思考題
第13章軟體設計的進化
13.1軟體演化概述
13.2軟體需求演化
13.3軟體演化的分類
13.4軟體的進化策略
13.4.1函式層次
13.4.2類層次
13.4.3構件層次
13.4.4體系結構層次
13.5軟體再工程
13.5.1業務過程重構
13.5.2軟體再工程的過程模型
13.5.3軟體再工程中的經濟因素
13.6軟體體系結構的演化
13.6.1軟體體系結構模型
13.6.2動態軟體體系結構
13.6.3軟體體系結構的重建
13.7重構
13.7.1重構的目標
13.7.2如何重構
13.8軟體移植
13.8.1原始碼移植
13.8.2二進制移植方法
13.9小結
13.10思考題
第14章雲計算的體系結構
14.1雲計算
14.1.1雲計算的定義和技術特點
14.1.2雲計算的分類
14.1.3雲計算與格線計算
14.2雲計算服務模型
14.2.1雲設計目標
14.2.2基礎設施層IaaS
14.2.3平台層PaaS和應用程式層SaaS
14.3雲計算主要平台
14.3.1谷歌套用引擎
14.3.2亞馬遜的彈性計算雲
14.3.3IBM的藍雲系統
14.3.4微軟的Azure
14.3.5我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
14.4新興雲軟體環境
14.4.1開源雲計算基礎設施
14.4.2Eucalyptus
14.4.3Nimbus
14.4.4RESERVOIR
14.5雲計算的機遇與挑戰
14.6小結
14.7思考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