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屯鄉

軍屯鄉

新都縣軍屯鄉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地處川西平原腹地,全鄉幅員面積16.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人口近2萬人。

基本信息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軍屯鄉

歷史沿革

鄉政府駐軍屯村。民國初年屬汶泉鄉,後屬五區,1956年1月改屬溝頭區。1958年屬上遊人民公社(同年改稱溝頭人民公社)。1962年自溝頭人民公社析出,始成現境。1984年改為軍屯區。1985年12月改稱軍屯鄉。軍屯鄉軍屯村位於汶上縣城北11公里,由軍屯、徐山莊、趙橋、李莊四個自然村組成,現有耕地193公頃,748戶,3160人。
軍屯山位於村東部。北宋時,從梁山泊到軍屯山全是蘆葦盪。遠望軍屯山,好像一座湖心島在飄蕩。時軍屯山又稱波盪山。梁山義士被朝廷招安後,108名好漢大部慘死。有72名好漢的屍體被運到波盪山埋葬。後明代官府在此地屯軍。後山、村、鎮的名字由此而來,延用至今。

特色村屯

南陶村。軍屯鄉南陶村位於汶上縣城北22公里,北靠大汶河,西臨松山,東望大柏山,耕地面積2400畝,550戶,2200口人。
南陶村,春秋侯國曰桃鄉國。《漢書?郡國志》載:“桃鄉城,在兗州府汶上縣北五十里泗汶口(今泗汶)之東北,漢縣,屬泰山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汶水自桃鄉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泗汶口。”可見,桃鄉城,位今南陶一帶。
《漢書?王子侯表》〉載:漢哀帝建平二年(前五年),置桃鄉侯國,治桃鄉城。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桃鄉劃屬任城國。南朝劉宋元嘉十五年(438年,置東平縣,治桃鄉城。據傳,南陶村是《左傳》作者左丘明的故鄉,范蠡攜西施曾定居此地。桃花夫人的家鄉也在此地。
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後,有功之臣范蠡激流勇退,偷偷地攜西施逃到北方,後隱居在桃花盛開之地(今南陶村)。在這裡畜牧、經商,最後富甲天下。他們的財富曾七聚七散。後人為了念他,尊他為“陶朱公”,這裡也被稱為“陶城”。

經濟資源

軍屯鄉境內河道縱橫交錯,東部、南部山脈綿延起伏,西部屬平原,全鄉耕地面積3.5萬畝。主要生產糧、棉、花生、蘋果、大棗、桃、梨、核桃、柿子。近年來,山藥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正在努力打造山藥之鄉。
該鄉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石灰石,重晶石、河沙木材為主的資源非常豐富,石灰石純度高,儲量在2000萬方以上,是建築行業的首選材料。軍屯風光秀麗,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著名的大汶河溢流壩、戴村壩就在該鄉境內,綿延14公里的大汶河長堤綠色蔥翠,風景秀美,是休閒避暑的勝地,東部山區萬畝核桃園、南部山區萬畝大棗基地已初具規模,戚姬的高皇廟、任莊的將軍墓、琵琶山的唐代石刻更是歷史悠久。近年來,軍屯鄉正依託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聯合多家單位,全力開發旅遊休閒項目。以林果業為主農業經濟發展實現歷史突破。按照發展"效益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遊農業"的標準,圍繞建設林果之鄉的發展路子,2000年以來全鄉共開發荒山荒灘近3萬餘畝,新發展的經濟林1.6萬畝,各類用材林8700畝,先後建起了萬畝柿子、核桃基地、千畝金花梨園、千畝雪棗園、千畝石榴園、千畝"戚姬仙桃"園,形成了大汶河沿岸一條線,東南山區兩大片,六線縱橫在平原的林果發展格局。
依託資源開發,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到2002底,全鄉各類大小民營企業達到60家,個體工商戶580個;初步形成了集河沙開採、石料加工、水池生產、木(石)製品深加工、果品冷藏及加工等項目生產為主的一批龍頭企業。目前,全鄉民營企業資產總量達到6100萬元,年經濟效益達到8000萬元。

展望

加大資源綜合開發,廣招天下客商來軍屯興業,促進經濟共同發展。軍屯鄉有著豐富的資源,其中大汶河內豐富的河沙,是優質的建築用材,可供國家大型建設項目使用,南部山區儲量豐富的重晶石,品位高,易加工,廣泛套用於化工、醫藥、油井鑽探;全鄉豐富的用材林,每年木材蓄積量可達1.392萬立方米;隨著經濟林的大面積種植,每年將生產各類水果近400萬千克。我們將進一步圍繞著沙、石、木材資源的開發、建設大型水果批發、儲藏及加工等方面積極努力。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縣軍屯鄉

行政區劃

新都縣軍屯鄉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地處川西平原腹地,全鄉幅員面積16.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人口近2萬人。

經濟建設

軍屯鄉鄉政府所在地軍屯場是新都縣老縣城所在地,是古巴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公元前490年開明王朝建設的第一個城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軍屯鄉與廣漢、彭州、青白江等市、縣交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集市貿易繁榮,商賈雲集,輻射面廣,頗具發展前景。軍屯鄉是四川省鄉鎮企業率先改革試點鄉鎮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