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所發生的病候。《靈樞·經脈》載:“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又《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胃病者,腹(月真)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本經主要病候:寒熱,瘧疾,癲狂,鼻塞,衄血,口,頸腫,喉痛,腹脹滿,胃脘痛,噁心嘔吐,飲食不化或消谷善飢,及經脈所過部腫痛。
相關詞條
-
下關[足陽明胃經面部穴位]
下關穴,人體穴位之一,在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屬足陽明胃經的面部經穴,出自《靈樞·本輸》,為足陽明、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主治面...
名稱釋義 功能作用 治法 運行規律 定位 -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胃經。本經一側45穴(左右兩側共90穴合天九之極,應土生金之意,胃屬土,45屬金,90屬金,也可譯為經絡生穴位之觀點)...
循行 病候 腧穴 經別 經筋 -
邪氣藏府病形
《邪氣藏府病形》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
出處 題解 文章 作者爭議 -
異病同治
異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因而採用同一方法治療的法則。中醫治病的法則,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病機的區別。異病可...
異病同治-概念 異病同治-臨床 異病同治-條件 異病同治-網友觀點 異病同治話螞蟻 -
厥病
文章出自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靈樞經》,即《靈樞·厥病》第二十四篇。
出處與篇名解 題解 文章 -
五病
五臟氣逆而為病的症候,這不包括五臟氣機失調的複雜症候,心為噫;肺為咳;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對臨床辨證治療有指導意義。
解讀 中醫套用 -
三焦病證
三焦病證是三焦病證發展過程中的三個不同階段,臨床上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也有一般的傳變規律。早期常表現為上焦病證,傳變多由手太陰肺經開始,進而傳入中焦及下焦...
簡介 分類 傳變規律 -
望病自療500法
內容介紹內容提要本書根據常見疾病在人體上的反映特徵,介紹了500種望病方法進行診斷,並針對這些疾病介紹了相應的處理治療方法(包括中醫單方、驗方、秘方)。...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胃足陽明經病證
胃足陽明經病證,病證名。因足陽明胃經經氣異常而致。
胃足陰陽經病症概述 病症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