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1645年(順治二年),清軍平定陝西。趙良棟應募從軍,隸屬陝甘總督孟喬芳麾下,並署理潼關守備,後隨征秦州(今甘肅天水)、鞏昌(今甘肅隴西),擊敗叛將賀珍、武大定,升任寧夏水利屯田都司。1648年(順治五年),清軍平定米喇印、丁國棟起義,趙良棟作戰有功,升任高台游擊。
1656年(順治十三年),趙良棟隨經略洪承疇征討雲南、貴州,授督標中軍副將。1662年(康熙元年),趙良棟被擢升為雲南廣羅總兵,先後剿平馬乃、隴納、水西等地苗族起義。1665年(康熙四年),趙良棟因父喪辭官,回鄉守孝。1669年(康熙八年),清廷又起復趙良棟為山西大同總兵。
調任寧夏
1672年(康熙十一年),趙良棟改任天津總兵。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反清。1674年(康熙十三年),寧夏兵變,提督陳福遇害。趙良棟在甘肅提督張勇的舉薦下,被擢升為寧夏提督。
不久,趙良棟入京朝覲,認為對待寧夏亂兵,應該誅除首惡,寬宥脅從,得到康熙皇帝的同意。隨後,趙良棟將妻子留在京師,自己率精兵百人趕赴寧夏,並宣讀皇帝詔諭,安撫士卒。
後來,趙良棟查知兵變的首惡是把總劉德、參將熊虎、營兵閻國賢、陳進忠,於是讓他們出外防守,分散他們的黨羽。不久,趙良棟抓捕熊虎等人,定罪後請出聖旨將他們誅殺。
當時,大將軍圖海督軍平涼,指揮趙良棟與平涼提督王進寶等人,征討陝西提督王輔臣。趙良棟先後平定秦州、西和、禮縣。
奪取四川
1679年(康熙十八年),趙良棟上疏道:“寧夏軍隊以前驕縱無比,經過臣三年的訓練,已經逐漸遵守軍紀了,都想建功立業。臣年紀也大了,若再不努力,恐怕會辜負皇上的恩德。現在湖南平定,應該奪取漢中、興安(今陝西安康),規復四川。臣願率五千步騎,獨當一路。”康熙帝嘉許。
八月,圖海定下“四路進取漢中、興安”的戰略,自率將軍佛尼埒進軍興安,命畢力克圖進軍略陽、趙良棟進軍徽縣、王進寶進軍棧道。 十月,趙良棟進破密樹關,並分兵襲取黃渚關,大敗叛軍,攻克徽縣,不久又奪取略陽,擊退叛將吳之茂。
十一月,趙良棟奪取陽平關,攻打沔縣,並在寧羌與王進寶會師,被封為勇略將軍,仍領寧夏提督。1680年(康熙十九年),趙良棟進軍白水壩,叛軍沿江列陣。當時,江水漲潮,難以行船,而叛軍亂箭齊下。趙良棟傳令道:“你們看我鞭子指向進軍,有敢退後的斬!”全軍應諾。
隨後,趙良棟策馬渡河,全軍紛紛跟從,被敵軍火炮擊傷數十人,也無人後退。叛軍大驚,潰散而逃。趙良棟率軍追擊,先後在石峽溝、青箐山擊破叛軍,攻取龍安府,渡過明月江,直奔綿竹。吳三桂任命的巡撫張文德出降,成都得以收復,此時距趙良棟出兵之日剛剛十天。
不久,康熙帝擢升趙良棟為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仍領勇略將軍。趙良棟認為寧夏應該有人駐守,鎮兵也不能從征,便上表請辭總督。康熙帝不準。後來,清廷在寧夏改設總兵,任命趙良棟之子趙弘燦為寧夏總兵,命趙良棟率寧夏鎮兵征討雲南。
平定雲南
當時,王進寶也奪取保寧(今四川閬中),攻克順慶、重慶、遵義。趙良棟先收復象嶺、建昌、納溪、永寧等地,然後上疏朝廷,請求分兵入雲南。康熙帝同意他的意見,命趙良棟出兵建昌,又命建威將軍吳丹出兵永寧。
不久,叛將胡國柱、夏國相攻陷永寧,進犯瀘州、敘州(今四川宜賓),直逼建昌。趙良棟命總兵朱衣客率八千人援救建昌。朱衣客戰敗,退守雅州(今四川雅安),建昌失陷。趙良棟便上表彈劾吳丹,認為他擁兵不進。致使永寧陷落,又彈劾朱衣客。康熙帝便撤換吳丹,又將朱衣客關入刑部大獄。
1681年(康熙二十年),趙良棟兵進朝天關,命趙弘燦繞道攻擊叛軍背後。趙弘燦收復瀘州、敘州、永寧,與趙良棟在夾江會師,一同攻克雅州,進而收復建昌。不久,趙良棟兵渡金沙江,駐軍武定。當時,大將軍貝子彰泰統帥四十萬大軍屯兵於昆明城東的歸化寺,並布下死士里連營,直逼昆明湖。吳世璠聚集殘軍,固守昆明,與清軍相持。
九月,趙良棟率軍趕到,巡視營壘後,向彰泰請戰道:“我軍沒有迅速決戰,相持已久,糧草不繼,怎么能行?”彰泰道:“皇帝豢養的滿洲軍,怎能輕易進軍讓敵人消滅?況且你也剛剛率軍前來,理應休整。”趙良棟不聽,當夜便率部攻打南壩,並奪取浮橋,直逼昆明城下。
彰泰對趙良棟道:“你的軍隊已經累了,先暫且退下,讓蔡毓榮來打。”趙良棟道:“我軍死戰所得,怎能讓給別人?”彰泰於是令全軍進擊,與迎戰的叛軍在桂花寺大戰,全軍都奮勇爭先。叛軍大敗,吳世璠自殺,雲南平定。
從吳三桂鎮守雲南起,一直到吳世璠敗亡,吳氏經營雲南二十餘年,積蓄財寶無數。清軍攻破昆明後,眾將都爭相掠奪財物,只有趙良棟一無所取,其所部兵馬也無人敢犯。
自陳戰功
朱衣客下獄後,上疏抗辯,稱趙良棟給的兵馬太少,又無後援,所以退軍。王進寶也上疏道:“建昌失陷,罪在趙良棟。”而趙良棟則彈劾朱衣客,稱他欺騙皇帝、掩飾罪行,又稱朱衣客的辨疏出於王進寶的授意。康熙帝以前線軍情緊急為由,命平亂後再處理此事。
雲南平定後,趙良棟被召到京師,王進寶也入京朝覲。康熙帝下諭道:“二將不諳大體,因私忿相互攻訐,我保全功臣,就不再追究了。只追究沒有援救建昌的罪責。”將趙良棟貶為鑾儀使。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趙良棟上疏,自述戰功。但是朝廷以丟失建昌為由,將他功罪相抵,只是加封他的部將。不久,趙良棟稱病回鄉。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念及趙良棟平定雲南、廉潔守法之事,恢復他將軍、總督的官職。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趙良棟入朝,再次自述戰功。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加封趙良棟為拜他喇布勒哈番(漢文為騎都尉)。1691年(康熙三十年),準噶爾部侵擾邊境。西安將軍尼雅翰出鎮寧夏,並向向趙良棟諮詢軍情事務。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清廷將寧夏總兵馮德昌調往甘州,命趙良棟暫且統領寧夏鎮兵。趙良棟彈劾馮德昌剋扣軍糧,馮德昌遂被罷官。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趙良棟率軍駐守土喇,抵禦準噶爾部,不久被召到京師。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趙良棟再次上疏,稱自己的戰功被大將軍圖海、彰泰、大學士明珠隱瞞。康熙帝指責趙良棟氣量狹隘,將他的奏疏發還,卻封他為一等精奇尼哈番(漢文為子爵)。趙良棟表示願意留在京師,請皇帝賜他田宅。御史龔翔麟彈劾趙良棟驕縱,康熙帝只是賜他白金二千,命他返回寧夏。
病逝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尚書馬齊從寧夏回朝,奏稱趙良棟病重。康熙帝下詔慰問,又賜人葠、鹿尾。不久,趙良棟病逝,終年七十七歲。當時康熙帝正征討準噶爾,命皇長子允禔參加葬禮,賜謚襄忠。
1730年(雍正八年),雍正帝興建賢良祠,趙良棟的靈位被安放在祠中。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乾隆帝追進趙良棟為世襲罔替的一等伯爵。
軼事典故
趙良棟攻打密樹關時,已經安營後,忽又傳令立即轉移,並道:“違者立斬!”眾將只得服從,但都滿懷怨氣,趙良棟也不理會。剛剛移營完畢,天上忽降大雨,從前安營之處,已被大水淹沒。眾將都很佩服,感到神異。趙良棟道:“我只不過是見螞蟻紛紛搬家,知道地下很熱,天將下雨罷了。”
人物評價
康熙帝:①良棟偉男子,著有功績。 ②趙良棟操守頗好,恢復雲南,秋毫無犯,在武臣中可謂良將矣。 ③憶昔鷹揚能百勝,每思方略冠三軍。
乾隆帝:朕恭閱《皇祖實錄》,內載恢復四川,進剿雲南,趙良棟立功為最。
鄭觀應:國初海寇內犯,而姚啟聖、施琅、藍理、李之芳之將才出;三藩同叛,而岳樂,穆占、趙良棟、梁化鳳、王進寶之將才出;準噶內闖,而超勇親王策凌之將才出;四部犂庭,而兆惠、明瑞之將才出;金種搗穴,而阿薩、海蘭察之將才出;川楚征剿,而額勒登保、德楞泰、楊遇春、楊芳之將才出;發,捻等逆縱橫擾亂,而向、張、江、塔、羅、李諸帥之將才出。
陳康祺:平滇之役,趙襄壯公良棟實為首功,而操守尤不可及。城破時,諸將爭取子女玉帛,公獨戒所部營城外,秋毫無所犯。又訪得吳逆司管庫之人,以藩宮簿籍進呈,於是諸將所乾沒盡發覺。而三桂寵姬二人,一歸將軍穆占,一歸總督蔡毓榮者,事亦上聞。公獨以廉潔蒙聖祖褒獎,蓋公雖武夫,居然有曹武惠下江南氣象矣。
蕭一山: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奮於陝;蔡毓榮、徐治都、萬正色奮於楚;楊捷、施琅、姚啟聖、吳興祚奮於閩;李之芳奮於浙;傅宏烈奮於粵;群策群力,敵愾同讎。
個人作品
趙良棟著有《趙忠襄奏疏存稿》六卷。
家庭成員
兒子:趙弘燦,官至兩廣總督、兵部尚書。
兒子:趙弘燮,官至直隸巡撫,加總督銜,襲一等精奇尼哈番。
孫子:趙之垣,趙弘燦之子,曾署理直隸巡撫。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四十二》
文藝形象
小說形象
金庸小說《鹿鼎記》中,趙良棟原是天津副將,因不善拍馬,被韋小寶賞識,提拔為總兵,後與韋小寶、張勇、王進寶、孫思克結為兄弟,但與王進寶脾氣不和,總是爭鋒相對,以致平三藩之時仍爭吵不休。
影視形象
1998年《鹿鼎記》,古明華飾演趙良棟
2008年《鹿鼎記》,桑偉淋飾演趙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