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1952年隨父回淄博。1955年起上學,1968年學校畢業分配至新疆建設兵團非金屬礦公司工作,1976年調入淄博計算機公司,先後從事工具機操作、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宣傳教育、黨務人事管理等工作,2003年2月退休。
自幼喜歡京劇,出演多出劇目
受父親影響,自幼喜歡京劇,對傳統戲、現代戲關注多年,1988年起正式拜師學習京劇,在師傅岳緒智(淄博京劇院琴師)、師叔岳緒綱(山東省京劇院演員)、荀派演員金秉芬(荀令萊弟子,已逝)及京劇院鼓師、演員的教導、指導幫助下,學習並出演了多出劇目中的青衣、花旦角色,常演劇目有《紅娘》、《拾玉鐲》、《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鳳還巢》、《望江亭》、《秦香蓮》、《玉堂春》等等。
積極參加演唱,提高自身素質
除了跟師傅學習,還積極參加京劇界人士舉辦的演唱、身訓等方面的培訓班,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學習和舞台演出實踐過程中,逐步培養了對荀派藝術的濃厚興趣,尤其崇拜著名京劇荀派表演藝術家孫毓敏的演唱藝術,近三年來,經過著名荀派琴師周志強介紹和個人緊密追隨,終於於2007年5月20日正式拜師,有幸成為孫毓敏老師的第79名弟子。從此,著重學習孫老師的代表劇目,還數次親聆教誨,周老師也多次給予批評指正。
力求扮戲接近,幾乎投入全部財力
京劇演出是一綜合工程,沒有必要的物質裝備,演戲就是一句空話。旦角是戲班的臉面,因此,力求扮戲接近正規至關重要,20年來,先後投資兩萬多元,不斷添置、更新所飾角色需要的服裝、頭面,幾乎將全部財力投入到戲劇活動中去,即便在經濟狀況困頓的年份,亦是如此。本票社一般不設專職化妝和服裝管理人員,一切靠票友自理,這樣,經過長期鍛鍊,培養出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戲班組織管理能力。
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京劇其樂無窮
要想做一個好票友,不能只滿足於唱唱玩玩,還需學習京劇基本理論,作深層次探討,但是,理論是字面上的東西,尚好掌握,而京劇藝術要靠人的聲音和形體去表現,演員的聲音形體又存在種種差異,很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正是京劇的難點所在,所以,學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克服自身缺陷,向藝術的真、善、美靠近的過程,這個過程艱難而漫長且無止境,明白這個道理,才能不以一得之見而自喜,不為一時失利而止步。
在從事票友活動的同時,還注意觀察、研究有關京劇、票友、市場、專業與業餘的方面的現象與理論,有可能時,寫成文章,趙玉芬已在《中國京劇》雜誌發表《兒時觀戲趣事》,另一篇《蹺功與纏腳》已得採用通知。
學戲,唱戲,品戲,求索,雖困難重重而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