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驤[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趙家驤[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趙家驤[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家驤(1910—1958),字大偉,河南汲縣人。趙家驤的曾祖父曾輔佐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父母親都是河南望族,趙家驤的童年生活具備傳統中國鄉紳家庭的風範,亦憧憬軍旅生活,當吳佩孚在洛陽招收幼年兵時,趙家驤便報名應考。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直系戰敗,趙家驤同幼年兵被俘入奉天,隨後進入東北講武堂遼寧本校第九期步兵科,講武堂教官將趙家驤推薦到北平楚溪春軍中,使他得以脫離東北軍。 1935年趙家驤考入陸軍大學,隨後因同學鄭作民邀請,入第二軍擔任少將參謀長,升任十一軍團參謀長。抗戰期間參加武漢會戰,1942年赴雲南擔任駐滇乾訓團步兵大隊少將大隊長,隨即調任第五集團軍參謀長,與杜聿明關係甚好,1945年隨杜出任東北保全司令部參謀長。1947年在衛立煌麾下任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1948年因勢難回天,攜家眷至上海,後赴台灣。1951年任陸軍總部參謀長,1955年奉調第一軍團中將副司令兼參謀長,隨即出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炮擊金門,趙家驤與另兩位副司令章傑、吉星文同時陣亡。

人物生平

蔣介石與趙家驤 蔣介石與趙家驤

趙家驤(1910—1958),字大偉,河南汲縣人。趙家驤的曾祖父曾輔佐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父母親都是河南望族,趙家驤的童年生活具備傳統中國鄉紳家庭的規範,當然也少不了基本的文化薰陶。就讀河南汲縣兩等國小校、中華大學河南分校中學部、省立第二中學,與同齡的孩子一樣,趙家驤亦憧憬軍旅生活。於是當吳佩孚在洛陽招收幼年兵時,趙家驤便報名應考。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直系戰敗,趙家驤同幼年兵被俘入奉天,在朱繼先主持的東北軍官隊繼續受訓,隨後進入東北講武堂遼寧本校第九期步兵科,在一千兩百人中以第四名畢業。東北講武堂教官金海峰首先推薦趙到北平的楚溪春軍中,使他得以脫離東北軍系統,自由發展,趙家驤的夫人為楚溪春的長女。

加入國民黨軍之後,趙家驤歷任國民革命軍參謀、營長、副團長,進入陸軍大學以前為四十七師上校參謀主任。1936年考入陸軍大學,為該校第十四期畢業。隨後因受同學鄭作民邀請,進入第二軍任少將參謀長,後升任十一軍團參謀長,在李延年部參加了武漢保衛戰。1942年赴雲南擔任駐滇乾訓團步兵大隊少將大隊長,隨即調任第五集團軍參謀長,與杜聿明關係甚好,1945年隨杜出任東北保全司令部參謀長。1947年在衛立煌手下任所謂的“剿匪總司令部”參謀長,1948年,在東北野戰軍摧枯拉朽的打擊下,攜家眷倉皇逃竄至上海,之後隨中國國民黨撤退到台灣。

1951年趙家驤擔任所謂的“陸軍總部”參謀長,1955年任“第一軍團”中將副司令兼參謀長,後出任“金門縣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炮擊金門,當時在明德湖中的涼亭用餐的“國防部長”俞大維、“金門縣城防司令部”司令胡璉幸免於難,而趙家驤則與另兩位副司令章傑、吉星文被當場炸死 。中國國民黨追贈趙家驤為陸軍二級上將;

抗日名將

趙家驤19歲率敢死隊深入俄軍後方,立下赫赫戰功;23歲率大刀隊與日寇血拚,威震敵膽;33歲主持中美軍事合作並主持訓練美械團營軍官4000餘名、將領400餘名……他就是抗戰名將趙家驤。

趙家驤的侄子趙汧現在生活在南京,他五歲那年與二叔分離,從此海峽相隔,再也沒能相見。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趙汧開始蒐集有關二叔的資料。在整理蒐集的過程中,二叔的形象在他腦海中日漸豐滿。

結緣張學良,扎蘭諾爾一戰成名

19世紀末,蘇俄為侵略中國東北,在中國的土地上大肆修建鐵路。1929年7月10日,張學良為收復我國中東鐵路主權,與蘇軍發生軍事衝突,史稱“中東路事件”。發生武裝衝突後,國民政府對蘇宣戰。東北邊防軍司令張學良於8月15日下達動員令,任命陸軍第十五旅旅長梁忠甲擔任中東鐵路西線護路司令,抵禦蘇軍進攻。大戰在即,梁忠甲相中了正在東北講武堂學習的趙家驤,急電張學良,調趙家驤為前線上尉作戰參謀。

這一年,趙家驤年僅19歲。他一到軍營,就呈上精確的作戰地圖、軍用沙盤、作戰計畫,還親率騎兵敢死隊,奇襲蘇軍,炸毀敵方的軍火庫。

11月17日,蘇軍7萬多人猛攻扎蘭諾爾,並派出相當兵力包圍滿洲里,切斷中國軍隊後援。扎蘭諾爾車站失陷之際,趙家驤隨軍在扎蘭諾爾血戰。蘇軍軍事力量強大,武器精良,相較之下,中方傷亡慘烈,多名將領陣亡。12月,中蘇雙方簽定《伯利會議議定書》,中國版圖痛失“雞冠”。

雖然中方在戰爭中失利,趙家驤的驍勇善戰卻贏得了梁忠甲極高的評價:“趙家驤雖參戰僅三月,戰功甚偉,膽識過人,實為軍事奇才。”趙家驤自此成名。

1930年,趙家驤調入晉軍32軍擔任營長,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營長之一。1933年,在長城抗戰中,他率部與日軍用大刀近身肉搏,奪回冷口陣地,取得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唯一也是第一次奪回陣地的勝利戰 。

血戰崑崙關,贏得蔣介石賞識

1935年秋,趙家驤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陸軍大學第十四期學習。畢業後,正值抗戰前方急需人才,他隨即被任命為184師少將參謀長,後又調至第二軍任少將參謀長,旋即委任十一軍團參謀長。

廣州、武漢失守後,滇越鐵路成為中國外援的主要通道。日本侵略軍為切斷這條補給線,採取了瘋狂的軍事行動,並於1939年12月4日攻占了軍事要地崑崙關。眼看形勢危急,蔣介石下令反攻,戰略目標是“攻略崑崙關而後收復南寧”。收到命令後,趙家驤奉命率第2軍第9師晝夜兼程自貴州都勻出發,開赴崑崙關前線。12月31日,杜聿明第5軍攻占崑崙關主陣地,趙家驤與鄭作民率9師立刻接替第5軍正面防禦陣地,隨即向日軍展開攻擊,全面收復崑崙關各處陣地。

1月27日,日軍開始反攻,並於4日後發動總攻。中國軍隊倉促應戰,第2軍9師師長鄭作民在撤往上林途時被炮彈擊中,壯烈犧牲。趙家驤和第二軍軍長被圍困在白鶴山天堂頂,兩人相約如果不成功,就成仁。後來,兩人僥倖突圍。

日軍戰史稱:“崑崙關戰役是中國事變以來日本陸軍最為暗淡的年代。其戰鬥意志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在歷來的攻勢中少見。”此戰雖敗猶榮。

2月21日,蔣介石飛到柳州下榻羊角山召開會議,宣布一大批高級將領受到處分,而對趙家驤則大加慰撫。蔣介石認為軍事參謀人員不只是運籌帷幄,而要親臨前敵,實地指揮作戰才行。趙家驤恰恰兩者兼備,蔣介石對趙家驤的看重也由此開始。

赴緬遠征,使敵我傷亡比例從1:7降至2:3

1943年初,趙家驤奉調軍令部,任第三處處長,負責“主持策劃全國抗日戰略及訓練軍隊”工作。3月,赴緬遠征軍司令部組成,趙家驤名列其中,在陳誠邀請下,他又兼任中美合辦的駐滇乾訓團少將大隊長。

1944年1月,乾訓團改組為“中美高級參謀研究訓練班”,由趙家驤與魏德曼共同主持。不久後,趙家驤又兼任中印緬戰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為魏德曼)。趙家驤結合國情大幅度修改了美軍送來的軍事訓練教材,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戰役、指揮、後勤、參謀作業等軍事教材,培訓出400餘名師以上高級指揮官。

這個訓練班的出現,迅速改變了中國軍隊戰術落後的狀況,使得中緬戰區敵我傷亡比例從1:7降至2:3。趙家驤也因此名聲大振,連續受到美國授予的各種勳章。時任中央社記者的陳香梅更是讚譽道:“滿腹經綸,儒雅風度的少壯派趙家驤將軍是國軍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

抗戰勝利後,內戰打響,趙家驤被派往東北。東北,成為趙家驤離開大陸前最後的戰場。1949年初,趙家驤攜夫人楚瑞延、妻弟楚瑞同、岳母和女兒飛往台灣。1958年,在金門炮戰中,趙家驤殉職。

記憶中的二叔

離開大陸時,穿著我母親手縫的披風

趙汧出生在1944年,他的父親,是趙家驤的長兄。趙汧回憶,小時候,二叔趙家驤對他疼愛有加,二叔在離開大陸時,曾想帶著趙汧一起走。

“二叔離開上海前,特意來我家,當時我們住在上海市製造局路伯特利醫院對面的600弄。記得那天下午,兩輛卡車開到弄堂口,下來許多士兵武裝戒嚴,然後,二叔從吉普車下來直奔我家。他穿著軍裝,外面披著一件水獺皮領黑色呢子披風,這件披風還是我母親為他縫製的。二叔那天神情沉重,進屋後,始終站著和我母親說話。話意是,連綿戰亂中,他隨時可能殉職;他雖然有四個女兒,還沒有兒子,為保全趙家香火承傳之計,希望我母親帶孩子們同去台灣。然而,我母親卻不願跟他走。二叔無奈只好離開,臨別時,他摸著我和姐姐的頭,叮囑我們要聽母親的話。隨即,他後退一步,立正,向我母親行了一個軍禮,即轉身出門。”

趙家驤到了台灣後,又先後兩次托人來找趙汧一家。“1949年5月17日,二叔讓姑父童崇基來到我家,要強行帶走我們這幾個孩子,行李早已被劉副官帶來的衛兵們打包裝箱。艦船即將啟程時刻,我母親突然不見蹤影,無奈之下姑父只得上吉普車疾馳而去。1949年5月23日,中國國民黨六大主力之一的劉玉章部第52軍即將撤離上海去台灣,他受二叔之託派人來到我家。那天一大早,有一位關姓的校官帶著兩個衛兵來到我家,告訴我母親,受到二叔委託要帶走我和哥哥。我不肯離開母親,拚命哭喊著從關叔叔懷裡掙脫出來。關叔叔無奈,只好帶我們到上海斜橋‘王開照相館’留了個影,好給二叔有個交代。”

他派人為我們送來去台灣的線路圖

1949年以後,遠在台灣的趙家驤時刻思念著趙汧一家。韓戰爆發後,上海黃浦江的沿岸布防尚不嚴密,他又找到了一個機會接趙汧一家。

趙汧記得,“那是個星期天,外面下著大雨,上午十點,我母親正在廚房洗菜,突然聽到後門窗外有人在喊:‘大嫂!大嫂!’母親把門打開,看到竟是她從前的好友‘胡大膽’。我們孩子們一直喊‘胡大膽’叫胡阿姨,她之前已經去了台灣,這次是專門來接我們的。她後面還跟著三個戴斗笠披蓑衣的‘農民’,進門後,他們都擠在狹窄的走道上。胡阿姨拿出了用玻璃紙包著的三張相片,說這是二叔在台北中山北路為我家和三叔家購置的寓所。她還拿出二叔寫的一張字條,上面有這樣幾個字‘把門關好,什麼也不要帶,跟她走’,並囑咐‘如果大嫂執意不走,也要帶大毛二毛走’。”

趙家驤所說的二毛大毛,就是趙汧和他的哥哥。不過,好友胡大膽也沒能說服趙汧的母親。“她和母親交涉了近一個小時,還是不行。當時就停泊在公海上的遊輪來去時間是有規定的,時間迫近,無奈之下胡阿姨告辭,只留下一張隨時可去台灣的線路指引圖。”

這張圖,一直沒有發揮它原本的作用,卻成為趙家驤留給趙汧一家的永遠的紀念品。

人物成就

趙家驤自幼愛好文史,加入國民革命軍之後也好舞文弄墨,在福建省金門縣各景點還有其詩文題刻。寫有少稚集、戰塵集、北歸集等,這些都收錄在後人編輯的“趙家驤將軍詩文紀念集”中,由趙的東北好友、“監察院長”于右任題字。趙家驤在福建省金門縣(台當局控制)被炸死後 ,家人中最後見過他的是還在念軍校的外甥童兆陽,童後來擔任“國防管理學院”院長、“陸軍軍官軍校”校長、“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