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趙坤為人方正,善識大勢。元朝末年,趙坤遊歷在江西與安南路一帶,有位官吏吳澄善,曾為趙坤同窗好友,見趙坤滿腹經綸,仍一介布衣,甚是落魄,便欲舉薦趙坤到元廷任職。趙坤素恨元朝的暴政,也料定其不會長久,故拂袖而起曰:“余豈貪位慕祿者乎?”毅然謝絕了吳的盛意而辭去。不久,趙坤得知明兵南下,他穿著黑色長袍,圍著單幅長巾,安然回歸故里。就在那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明,建元洪武。
洪武二年(1369),趙坤經人薦舉,欣然出仕,歷任兵科給事中、繼大理寺寺丞,後升司經局洗馬,官居從五品。無論是當諫官還是司法官,趙坤既敢於諍諫,又能秉公執法,其剛正不阿的品格令同僚敬服。任給事中時,雖品級只是從七品,但權力卻很大,皇上要求各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註銷一次,如有拖拉,或辦事不力者,給事中可直接向皇帝匯報。據說有位兵部侍郎因給舅父祝壽而延誤了正事,被趙坤參了一本,險些丟官。
洪武九年(1376),趙坤升詹事府司經局洗馬。明太祖深知詹事府官員對太子的影響最為直接,故而慎擇其人。洗馬掌管著經史子集、制典、圖書刊輯之事,凡天下圖冊上東宮者,皆受而藏之。趙坤與下屬校書、正字諸官,在繕寫裝潢及校正典籍方面,廢寢忘食,工作極為認真仔細,深得詹事讚賞,不到一年,便由奉訓大夫升為奉直大夫。
《明史》載:“坤方正持大體。”後來他在永樂與建文的叔侄爭鬥中,也能審時度勢。儘管朝廷政權更迭,他能統識大勢,泰然處之,及時將館藏資料嚴加保護。
子女
趙坤有三子,均在永樂朝為官:長子趙瓊,字玉山,永樂中薦為湖南安化知縣;二子趙瑢,字玉屏,授江西饒州府推官;三子趙瑗,字玉峰,以明經舉為河南新鄉知縣。